中国版《理查三世》刮“中国风”

2012年10月18日12:59  新闻晚报

  刚刚在英国伦敦 “环球莎士比亚戏剧节”亮相并载誉而归的王晓鹰版《理查三世》,因其对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纳入而引人瞩目。此次,作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理查三世》将于11月2日至4日在艺海剧院首度与上海观众见面。

  中国剧目西方载誉

  《理查三世》是著名导演王晓鹰在2012年倾力创作的一部大剧,该剧的创作初衷,还颇有一番来头。据王晓鹰介绍,为迎接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举办了一个世界性的、颇具象征意味的文化盛会——环球莎士比亚戏剧节。该戏剧节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了不同种族、不同语言、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家们来演绎莎士比亚的37部作品。王晓鹰受邀做中文版的 《理查三世》,他深感荣耀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 “这个戏一开始就在一个很高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代表中国语言参加37个国家和地区的莎戏文化汇演”,因此王晓鹰对这部戏的要求很高, “如何在全世界文化的汇演上既体现出符合西方审美习惯的东西,又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伦敦演出期间,由于天气原因,由海上运输的布景以及服饰未能及时到达英国,演员们只好着临时服装、在简陋的背景下演出,这一小小插曲却没能阻挡戏剧之都的观众们被该剧的魅力所感染。英国 《卫报》评论该剧为 “一场明快的、毫不拖沓的演出,理查三世第一次具有了古怪的说服力”。

  正是因为对该剧的重视以及在国外获得的荣誉,王晓鹰表示这次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格外兴奋, “以前有过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经历,但是没有这次兴奋,说兴奋是因为我在《理查三世》中投入的精力成倍于以往来参加的戏”。

  西方经典中国演绎

  《理查三世》逼真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天生一副畸形陋相的理查出于对哥哥爱德华四世的嫉妒和对权利的欲望,不惜动用欺骗、离间、杀戮的手段,终是机关算尽、众叛亲离。该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相对于莎翁原著,中国观众可能更熟悉由劳伦斯·奥利维尔导演并主演的1955年电影版本。

  为了使自己的首部莎翁戏剧有着非同一般的精彩呈现,并在西方的经典故事中体现出中国文化元素,王晓鹰颇下一番功夫,首先从6万字的原著中删减整理出2万7千字, “台词上有所压缩,对语言进行简洁的处理,既能让观众体验莎士比亚戏剧的美感,又能提高整部戏的节奏”,王晓鹰介绍道。

  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中国版 《理查三世》的重头戏, “为了将中国人文和原来的故事结合起来,不仅将故事地点和背景做了改动,而且用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包括音乐、美术、书法、打击乐。”据王晓鹰介绍,他将原著英国玫瑰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置换到中国古代,头戴古朴面具、身穿汉代服饰的人物穿梭在一座冷冰冰的中国宫殿里。舞台背景由水墨渲染的宣纸组合,人物念白及身段带有中国戏曲的影子,配乐采取了中国民族打击乐。而且王晓鹰还对原著中的理查 “去身体残疾化”,为了传达给观众: “任何人如果被欲望所左右,都会变成理查三世”。晚报记者谢正宜实习生王倩阳报道摄影周斌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