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鹰力荐话剧《敌人,一个爱情故事》

2012年11月02日16:13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敌人,一个爱情故事》 《敌人,一个爱情故事》
以色列话剧 以色列话剧

  撰文、编辑/ 杜晋华 摄影/ 王雨晨

  “好吧,我和两个女人结着婚,还有一个情妇,我怀疑人类历史上,还有其他人有类似我的处境吗?”赫尔曼·布罗德的“齐人之福”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只限于想象中的美好,事实上,他的处境困顿不堪——赫尔曼翻过身来,睁开一只眼,在半梦半醒之间,他搞不清自己是在美国还是波兰茨维科夫,还是在一个德国集中营里。这些地方偶尔都会在他脑子里混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处纽约布鲁克林,但他也听到了纳粹的喊叫声,就像当年他躲在稻草垛里时一样。他们用枪托一阵猛戳,想把他赶出来,他在草垛里藏得很深。枪托差一点就打到他的头。完全清醒过来是需要下定决心的。“够了!”他对自己说,然后坐了起来——幸好只是一场梦,可是,他的生活不见得比梦好得多,尽管他有三个女人,谁都知道,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的华丽生活之下,是战后幸存的犹太人民的心理重建。

  信仰、爱情、性、道德、忠诚、背叛、慈悲永远是无国界的话题。三年前,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微博]在以色列第一次看到该剧的录像片段,就震惊了,“这部戏我要带回去给大家看。”如同2004年他第一次引进另一部以色列话剧《安魂曲》一样,王晓鹰开始了周折的运作,终于得以在今年中以建交20周年之际,把以色列盖舍尔剧团的这部戏搬上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微博]的舞台。

  《敌人,一个爱情故事》在第五届华彩欧罗巴国话国际戏剧季仅演出两天,第一天,台下大都是以色列人和少数媒体,第二天,听到一级口碑评价的戏剧业内人士和观众开始涌进剧场,甚至还有一批记者是临时从另一个即将开演的剧场退出赶往国话剧场。如同《安魂曲》三次来京一轮又一轮的口碑传播,基本可以预期,《敌人,一个爱情故事》在未来几年,将会是与在中国演出的另一部《安魂曲》齐名的以色列话剧。

  “来生只嫁赫尔曼。”

  赫尔曼,二战大屠杀中幸存的犹太人,在女佣亚德维嘉的庇护下逃离集中营,随后在纽约安顿下来。他以为妻子在集中营中丧生,并娶了移民亚德维嘉为妻。与原著作家艾萨克·克巴什维·辛格创作的大多数角色相似,赫尔曼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战争受害者,他常常产生幻觉,噩梦连连,梦见纳粹分子的追捕。同时他也努力想逃离曾经的不幸,融入美国社会。不久后,他成为一名犹太教祭祀的代笔作家。然而他却对亚德维嘉不忠,有了情妇玛莎,还使玛莎怀上了自己的骨肉。但在他眼中,这一切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亚德维嘉是异教徒,他们的婚礼算不上合法。因此,赫尔曼又与玛莎结了婚。这三角的变态婚姻却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而变得更加混沌——赫尔曼的“前妻”塔玛拉 ,她并没有在集中营丧生,而又活生生地出现在赫尔曼纠结的生活之中。

  一个是战争时期保护他后娶而为妻的女佣,一个是他以为已经惨死在集中营但又重新出现的原配,还有一个是信仰社会主义并点燃他生活欲望的情妇,身体、情感、灵魂均分身乏术的赫尔曼感叹:“我虽劫后余生, 但我的生活早已不属于我自己了。”战争摧残导致信仰崩塌,安全感缺失使得贪婪成为了他的信仰,放纵寻乐的结果是郁郁不乐,赫尔曼成为当时社会与自身人格的牺牲品。

  这是继《安魂曲》后又一部现代普通人的悲剧,根据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者,犹太小说家艾萨克·辛格的小说改编。辛格在小说中写道,“当赫尔曼多次目睹对动物与鱼类的屠杀之后,他心里一直这样想:人类对别的生命的残暴行为, 那人们与纳粹无异,人类在别的物种面前不可一世,充分表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种族主义,他们信奉拥有暴力就是拥有真理,让我们比较这些故意而明显的杀戮,一群生命在另一群生命的股掌之中受着煎熬与折磨。有一些人声称动物的痛苦不能与犹太人或是奴隶受的苦难相提并论,事实上,他们是一样的,对这些大屠杀的牺牲品而言,他们的灾难与痛苦还是持续着。”

  塔玛拉是剧中唯一 一个有“正能量”的角色,“赫尔曼,世界支离破碎也不是你我的错,我们别毁了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多年,在你所有的坚持与付出之下,那仍然是我过得最幸福的很多年。”是一瘸一拐的她在赫尔曼与玛莎私奔后,帮助亚德维嘉抚养了他们的孩子,并给孩子取名玛莎。塔玛拉搬来与亚德维嘉一起生活,她外出工作,亚德维嘉则料理家务。每隔几周,塔玛拉都会在报纸的寻人启事栏里登载赫尔曼的名字。即使大屠杀而失去丈夫的寡妇可以再婚,塔玛拉说:“也许来生吧——来生只嫁赫尔曼。”

  “中国的戏剧人最应该来看这戏。”

  王晓鹰认为本戏最大的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宏大大屠杀背景下人类个体生命的破碎状态。幸存者赫尔曼在延续自己的生命时,完全是一个失败者,而这个失败者的种种,无处不体现着大屠杀的影响。常规二战题材的影视舞台作品里最常见残酷暴力的场景,在这部戏里并没有出现一个,但随时能感受到战争的影响与渗透。深层意义上,赫尔曼的敌人不只是纳粹与他人,更是自己。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判断,或许对赫尔曼遭遇最有深刻感受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观众,有着同样战争摧毁与重建遭遇的他们,一样在心理与人格的艰难重建中。

  第二天演出结束的演后座谈中,其中一个演员对着台下的中国观众提问,“你们都是大学生吗?不太了解犹太历史的中国观众,是否容易理解这部戏并觉得亲切呢?”其实当以色列演员在台上说出一句“这操蛋的生活!”时,台下的观众就有了激烈的回应。国话请来的本剧中文翻译尚晓蕾和记者分享,这部戏的语言不像《安魂曲》的语言寓言性那么强,非常现代和生活化。她在翻阅了原著作家辛格的作品和背景资料后,才决定以简洁甚至幽默的方式来处理翻译文本。

  除却文本与故事的精彩,舞台一样令人叫绝。由六块木板组合变化、闭合分离来表达意识的流动与场景的变化,像是一列列通往未知路的火车,现代电影数码影像的适当运用也放大了故事的细节和演员的情绪,5名演员的一流演技完美融合了角色和个人的魅力。杨乾武直言,这个戏最应该叫中国做戏剧的人来看一看。

  本戏中文演出制作人老象评价,“中国演员在舞台上是真的在演戏,而以色列演员在舞台上是在还原生活。”这恰也是王晓鹰副院长的感受,“这部戏的表演已经不仅仅是‘真实’二字的意义了,能够把如此强烈复杂的内心体验表达出来,正是俄罗斯戏剧现在的高度。作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老家俄罗斯的移民剧团,以色列盖舍尔剧团的《敌人,一个爱情故事》早已经超越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现实主义体系。当我们还在说斯坦尼时,俄罗斯人会觉得很奇怪,你们怎么还在说?”

  话至此,王晓鹰甚是遗憾,我们并没有相当量级的文本来表达同样的灾难与灾难后重建中的人民,而只有这样真正“深入人心”的作品,才可能流传为经典。

  尽管只是“国话国际戏剧季”两三场偏公益交流性的演出,尽管口碑有一个慢热酝酿发酵的过程,尽管以色列对中国话剧的匮乏认识与中国对以色列话剧的丰富认识远远不对等——幸运的是,这样的戏剧还是来了,而中国的戏剧也在这一次次的国际交流中走出去。

  话剧《晚餐》

  编剧:卡巴奈利斯(希腊)

  译者:白爱莲

  导演:罗锦麟

  演员:孔维、徐岑子、孙茜[微博]、班赞、杨佳音等

  时间:11月2日~12日

  场馆:人艺实验剧场

  《晚餐》是希腊当代剧作家卡巴奈利斯的名剧,作者经历过二战,后成为了战后希腊文学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大量话剧和电影剧本,绝大部分是反战主题,《晚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前情即是那场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伊菲格涅亚三姐弟聚集到厄勒克特拉的“丈夫”费罗斯的家里,而他们的父母,母亲的情人以及卡桑德·拉的灵魂也来到这里,共进晚餐。每一个杀死别人和被别人杀死的灵魂,原谅了彼此的罪恶,却无能为力地注视着因为杀人的精神重负而几近崩溃的孩子们,也亲眼看着伊菲格涅亚最终亲手结束一切痛苦和循环往复的罪恶。该剧以四个鬼魂和四个活人之间共进晚餐作为主线,通过这场阴阳两隔的家族晚宴表达:只有彻底消灭仇恨、贪婪和杀戮,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

  音乐舞台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导演:姜涛

  作曲:三宝[微博]

  作词:关山

  演员:杨光、刘晨

  时间:11月7日~10日

  场馆:保利剧院

  罗密欧与朱丽叶堪称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经典的一对情侣,然而基于“不被今天接受的经典不是经典”,导演有意打造一版中国当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首先在语言上下足了工夫,剧本综合了朱生豪、梁实秋等人的译本,来创造一种符合当代审美习惯的语言,更允许演员在表演时创造符合人物的语言,原剧本中大量的“笑料”和“噱头”将在这一次的排演创作中得到当下的、创新性的充分展现,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初见时心跳的感觉、奶妈对自己乳房的引以为傲、仆人和提伯尔特身上的喜剧元素等。另外,在三宝创作的十首曲子的基础上,关山撰写的歌词也是符合当代审美习惯的。

  默剧《寻子遇仙后记》

  导演:菲利普·比佐

  主演:菲利普·比佐、王小欢

  时间:11月7日~11日

  场馆:蓬蒿剧场

  导演兼主演菲利普·比佐是世界默剧表演艺术大师,20岁那年就已经获得了国际哑剧金奖。从那时起,他穿梭世界各地,向成千上万的成人、孩童、残疾人、聋哑人和自闭症患者表演和传授哑剧。他先后在法国波尔多和马赛、美国、黎巴嫩、玻利维亚和巴基斯坦开办了自己的哑剧学院。此次北京演出是其《无声世界四十年》世界巡演的其中一站。卓别林经典默剧《寻子遇仙记》的故事是,查理在垃圾箱旁拾到弃儿并收养了他,弃儿小小年纪就已懂事,不仅担当家务,还和养父合演双簧以便挣钱糊口。查理和弃儿间充满了父子情深,他数次帮助弃儿躲避警察的追捕,以免弃儿被送入孤儿院。不久,弃儿与母亲团聚,而后又被拐走。查利遍寻无果,他在疲惫中梦到了天堂。此时,警察将他的美梦打断,并把他带到一个女演员的家中,在那里,他与弃儿惊喜地重逢。菲利普·比佐常常幻想,那些书和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在故事结束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卓别林和孩子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那个弃儿是个女孩呢?在同样的痛苦,同样的温柔及相同的幽默里,20年后他们再相遇,一天女孩收到了一封爱情书简……本剧讲述了查理和弃儿二十年后发生的故事。

  音乐喜剧《屋中怪兽》

  编剧:戴维·格里格

  导演:盖伊·荷兰德

  演出剧团:苏格兰国家剧院

  时间:即日起~11月3日

  场馆:北京9剧场[微博]三层TNT剧场

  16岁的美丽少女黛卡(演员为英国著名乐队“美女与野兽”主唱)和她的爸爸杜克生活在一起。爸爸杜克是一个热爱摩托车飙车、重金属摇滚和冒险网络游戏的快乐老头,从黛卡的妈妈去世后,他就一直用比萨、汉堡这样的快餐来喂养孩子黛卡长大,两人相依为命,过着混乱却也充满欢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杜克的病情不断加重,接近全盲,黛卡听说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要来把她带走。从此,一切最意想不到的戏剧性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家庭里接踵而至……本戏在2011年爱丁堡戏剧节被称为“最为独特的音乐喜剧”。演员们高超的表演能力、形体能力和演唱能力,以及各种智慧的表演手段和变幻模式,使得这部作品也被称为“教材级的无实物表演作品”,是一部极为适合年轻观众的小剧场音乐剧作品。

  形体喜剧《教室也疯狂》

  导演:邓树荣

  演员:郑丽莎、邱颂伟、侯建民、梁家维、廖康华

  时间:11月9日~11日

  场馆:东宫影剧院

  这是一出来自香港的零对白形体喜剧,2011年在香港首演后,今年8月在爱丁堡戏剧节热演一个月,被形容为“疯狂、好玩又爆炸的演出”。三个顽皮的中学生经常被老师罚留堂,一天,同班品学兼优的一名女生也一同被罚,三名男同学于是展开勾心斗角,务求博得女生欢心。脾气急躁的女班主任突击巡查,在与捣蛋学生斗法之余,又要保持适当克制,结果搅出无数笑话。来自舞台剧界、拉拉队界、健美界的香港演员将在剧中展示攀登、翻腾、敲击、滑稽小丑表演等诸多才艺。值得一提的是,邓树荣戏剧工作室的另一部作品《泰斯特2.0》曾于今年在国话先锋剧场演出,当时便刷新了内地观众对形体剧的认识。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