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飞谈《云南映像》情愫:最爱泥土气息

2013年12月23日17:32  新浪娱乐 微博
王志飞看云南映像 王志飞看云南映像
王志飞在云南 王志飞在云南
王志飞 王志飞

  新浪娱乐讯 首届云南昆明杨丽萍[微博]国际舞蹈季期间,知名演员王志飞[微博]作为嘉宾参加了《云南映象》十周年纪念活动,并观看当晚的升级版《云南映象》首演。王志飞表示:自己很喜欢云南,这里对他来说有精神的空间,他也是杨丽萍的忠实观众。   

  十年杨丽萍 从《孔雀》到《云南映像》

  关于杨丽萍的作品,王志飞除了电视屏幕上看过的,剧场作品看过两部--《云南映象》和《孔雀》。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差不多相隔十年,王志飞理解这是杨丽萍两个创作时期的作品:

  “《云南映象》更像是在向外行走和收集整理的过程里产生的作品,关注的是生命、自然、族群、土地这样的题材,是将云南这块土地上积淀的民族文化精髓,通过原生态歌舞的形式,重新整理、打磨、提炼,呈现在舞台上,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质朴的民间智慧。

  《孔雀》则更像是在向内心行走的过程里产生的作品,关注的是生命历程引发的思考,剧中设置的“时间”和“神灵”两个角色,使这部舞剧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不同的角色也对生命意义提出了不同角度的探讨。”

  是《云南映象》忠实观众

  王志飞看过两次老版的《云南映象》,也跟杨丽萍聊起《云南映象》的创作,杨丽萍谈到了很多关于创作的想法和初衷,她的言语简单质朴,谈起创作时充满感染力,让王志飞更深的了解到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歌舞搬上舞台后,何以保持了这样鲜活的生命力。再后来,《云南映象》到北京巡演的时候,我就成了最忠实的观众,邀约着朋友去看,希望跟更多的人分享这样的好作品。 

  王志飞第一次看《云南映象》是在昆明剧院,剧场条件并不好,但那种现场给他的震撼和触动非常强烈:“整个演出节奏控制得特别好,不断给你惊喜,非常有感染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虎鼓”、“神鼓”,令人热血沸腾;还有就是“海菜腔”,歌声响起的时候,汗毛都立起来了,据说“海菜腔”是模仿水中游动的水草,婉转悠扬,美得不可思议,我记得当时情不自禁的在那歌声里微笑了;还有“打歌”,让人有一种想上去跟他们一起歌舞的冲动。”

  《云南映象》最打动人的部分

  王志飞最喜欢的是《云南映象》里那些最质朴的部分,那种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味道”,杨丽萍把这些农村孩子骨子里的那股“劲儿”给提炼了出来,成为了这台演出最鲜明的气质,这是过去在其他民族歌舞表演里没有看到过的。比如虾嘎打的《老虎鼓》特别有感染力,他是来自土地的族群,他身上那种力量和纯粹流淌在血液里,很难被模仿;还有《海菜腔》质朴纯美的歌声和笑容、《打歌》里纯真奔放的舞蹈和歌词,充满了山野的诗性。《云南映象》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属性和特质,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云南映象》的催泪情愫

  关于许多人观看《云南映象》落泪,王志飞表示:我想大概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已经久违了这种淳朴的情感和感受吧!他们的歌声、舞蹈、眼神和笑容,真情真性、干净质朴,来自土地却不染世俗的尘埃。而这一切,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最初的面貌,我相信很多人的内心也一定留存着这样纯真的情怀或向往。也许正是这种来自生命源头的、质朴的歌舞语言,唤起了情感的共鸣。  《云南映象》的一个卖点是“原生态”。因为除了很多元素从民间而来外,最早70%的演员都是从田间地头直接登上了舞台。专业的舞蹈演员有的是,但《云南映象》为什么却用非专业的舞蹈演员?杨丽萍的回答是,因为状态不一样。“非专业”就是演员们自己,而不是“演戏”。

  升级版《云南映象》的演员状态

  王志飞特别赞同丽萍所说的“非专业”就是演员们展现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演戏”,我记得我们曾经谈论过这个话题,她希望演员们在舞台上不要“表演”。拥有高超技巧的舞蹈演员可能很多,但“原生态”的状态却很难用技巧去表现。而《云南映象》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恰恰是它那种天然质朴的状态。(闫平/文)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