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派话剧异军突起 《白鹿原》五大看点

2016年06月13日 19:0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舞台上根本没有演员,舞台上就是一群白鹿原的生民,”这是观众对于陕西人艺《白鹿原》演员的评价

《白鹿原》 《白鹿原》
《白鹿原》 《白鹿原》

  (闫平/文)

  新浪娱乐讯 6月16号,象征陕派话剧异军突起的陕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即将在西安人民剧院上演,这部代表陕文化新名片的戏剧作品被陈忠实称为“最满意”,也被西安观众称之为“最具乡情”。

  据悉,此次演出是《白鹿原》今年三月成功征服京津观众之后,再次打磨提升后的亮相,而陈忠实全家人都会悉数到场观看。在剧院前厅还将举办一系列“独具匠心”的追思活动,让观众如愿以偿在白鹿原中与陈忠实先生相见。

  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全戏立足于文学深度,舞台上的角色们有着文学赋予的灵魂,导演呈现上有着跨越地域与时代的张力,自始至终站在命运和人性二字上。

  看点一:剧情改编 妙不可言

  名著《白鹿原》是厚重的、深刻的,陈忠实先生以平和老道的讲述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文学成就不是刻意追求出来的,却是深藏不露让人沉溺其中的,所以改编的艰难之处在于要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浓缩5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此版《白鹿原》的创作在叙事中紧紧抓住了作品中的命运感,使整台演出有了统一的节奏。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编剧之一,编剧孟冰迄今已创作过60多部作品,但他表示,《白鹿原》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作品,所做的“功课”达到几十份文件,厚度远远超过原著的十倍之多。故事的结构要忠于原著,但矛盾冲突必须更具张力,如何调整呈现的顺序、角度和分寸?小说中最打动人心的是性格鲜明的人物语言,如何把“文学性语言”变成生动的戏剧台词,建议观众去剧院之前最好再次温习一下原著,才不会错过那些看似随意却深藏匠心、道似寻常却苦心孤 诣的设置!

  看点二:导演语汇 创意十足

  全剧情节繁多,导演胡宗琪紧紧把握对生命的痛处与叹息,精心设计了很多意料之外的鲜活表达使观众身临其境。尤其是妙用“歌队”形式呈现出千姿百态陕西关中村民形象,完美融合在情境中。戏 中的群众演员非常像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以旁观者、倾听者的身份给出评论,意义丰富。他们是可怕的人言,是谁也逃不出的围墙,是集体无意识的外化,导演用充满美学的写意处理,呈现出对原著对命运的再度思考。

  看点三:“一动换景”也是移动幻境

  《白鹿原》的故事有历史的沉重感,此剧在舞美设计上浸透着传统关中文化的精魂,不管是高耸逼人的牌楼,还是威严肃穆的祠堂,精致细腻,一鳞一爪都在诉说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巍峨厚重的景片可随剧情推进随时移动,远近高低随意组合,横陈竖置都是场景,一动就换景成就了移动幻景,为舞台营造了梦幻多变 的情景,也为剧情变换争取了最多的时间。

  看点四:音乐克制 画龙点睛

  《白鹿原》中音乐的运用极其细腻高级,尤其是老腔的演绎,完全不同于春晚所见的“摇滚呐喊”,而是展现出极其克制的哀婉咏叹味儿,将全戏推入高潮,完成关键的临门一脚。

  看点五:记不住演员 因为他们就是原著中的人物

  “舞台上根本没有演员,舞台上就是一群白鹿原的生民,”这是观众对于陕西人艺《白鹿原》演员的评价,“看完根本记不住演员,因为他们就是小说中的那个人物!”

  一部没有明星大腕的戏,却成就了最真实的白鹿原,为什么?因为只有老陕身上才有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这一版采用了地道的关中方言设计,使角色们个个找到了灵魂,而陕人艺的演员们也憋着一口气,要把老陕的故事讲出地道老陕味儿。

  据了解,6月16日首演之日适逢陈忠实先生断七,主办方将举行主题为“在白鹿原中与您相见”陈忠实先生追思活动来缅怀先生,愿以白鹿送先生。

(责编:pp)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