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大剧院普及高雅艺术 交响乐歌剧将成家常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8日10:45  北京娱乐信报
国家大剧院普及古典音乐 国家大剧院普及古典音乐
“打开艺术之门”已经举办17年。信报记者 苏冠名 摄 “打开艺术之门”已经举办17年。信报记者 苏冠名 摄
谭利华引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信报记者 张学军 摄 谭利华引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信报记者 张学军 摄

  曾经,高雅艺术被人们认为曲高和寡,因此敬而远之。如今,听一场交响乐、欣赏一台歌剧,对于普通京城百姓而言,已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是一种习惯。交响乐、歌剧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国家大剧院(微博)、保利剧院、中山音乐堂(微博)几乎天天都在上演高雅艺术。当然,这可喜的局面要归功于为普及高雅艺术不懈努力的人们。

  国家大剧院

  请大腕普及高雅艺术

  每个周末,“80后”姜黎都会到国家大剧院欣赏“周末音乐会”、听艺术讲座。她说,自己已经从流行音乐的粉丝“叛逃”为古典音乐迷了。

  “艺术改变生活”——国家大剧院的这条核心价值理念,已成为无数艺术爱好者的亲身体会。几年来,像姜黎这样的古典乐迷越来越多。多年的运营后,国家大剧院已成功培育了“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等一批艺术普及教育品牌项目。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国家大剧院共举办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和活动近4000场,观众超过150万人次。别看是普及活动,但在大剧院参与讲座和演出的人员的规格却很高,其中不乏祖宾·梅塔、多赫纳伊、严良堃、郎朗(微博)、袁泉、郝维亚等这样的艺术家、演员、专家和学者。此外,国家大剧院公共空间的170多场免费演出也吸引了25万游客,“春华秋实”展演周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普及活动和亲民低票价也是一大亮点。这不但为京城观众提供了一个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同时也为艺术院校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和舞台。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邓一江说:“大剧院从建院起,就把对大众进行艺术普及教育作为长远发展的根基,不仅要培养未来观众,更要以艺术反哺大众,这也是国家大剧院宗旨之一‘人民性’的要求和体现。”

  中山公园音乐堂

  “艺术之门”开了17年

  已坚持了17年的“打开艺术之门”已成为中山公园音乐堂的金字公益招牌。每年暑假,这里就成了孩子们接触高雅艺术的场所和乐园,丰富多彩的演出、夏令营让孩子们应接不暇。

  据介绍,17年来,共有17000名中外艺术和500多个艺术团体参与了这项公益活动,共为孩子们演出近千场,听众数量多达100多万。从2008年开始,又增设了京剧、小画家、魔术、竖琴等夏令营,至今已有1500多个孩子在这里体验了艺术的快乐与魅力。更令人感动的是,中山音乐堂17年保持10元的低票价,这个比菜价还实惠的票价让无数孩子为此受益。

  17年来,孩子听着音乐成长,甚至走进音乐学院或者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在音乐堂的工作团队中,一个叫陈辞的实习生就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铁杆粉丝,从小学直至高中整整7年的暑假她都是在音乐堂里度过的。和陈辞一起参加“打开艺术之门”的几个小伙伴中,一个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一个奔赴德国深造钢琴,还有一个在美国攻读话剧心理博士。此外,青年指挥家夏小汤当年也是受了“打开艺术之门”的影响,作为小观众的他被李德伦、杨鸿年、汤沐海等大师级指挥家的风采深深吸引而产生了当指挥家的梦想。

  谭利华

  带高雅艺术进校园

  让高雅艺术走近大众是李德伦先生的心愿,也是这位老艺术家一辈子都在践行的事业。老人家身后,著名指挥家谭利华等众多音乐工作者扛起这面大旗继续着这番事业。

  “十几年来,我切身感觉到北京观众素质的提高甚至职业化,音乐厅里的观众越来越多了,交头接耳甚至随意走动的越来越少了,人们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的水准也越来越高了。”作为高雅艺术的倡导和普及者,谭利华欣慰地说。这些年,由谭利华领军的北京交响乐团致力于高雅艺术的普及工作,今年开始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公益演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特别是在演出中谭利华每一首乐曲前的精彩讲解更是大受欢迎。

  据介绍,这个系列活动相继在北京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以及海淀剧院和中山公园音乐堂为为学子上演了7场高水准的音乐会,有近万名学生因此受益。此外,北交并没有全部以赠票的方式演出,除了那些贫困生之外,对其他学生还是定了10元的最低票价。“我们如此定价不为了盈利,而是要养成孩子们买票进剧场的好习惯。”

  据介绍,“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演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在于让广大青少年通过近距离地接触、了解交响音乐,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启迪美好心智,完善健康人格,增强学习动力。“北京正在打造世界城市,作为首都的大学生不懂交响乐是一种遗憾,甚至是一种耻辱。高雅艺术应该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标志。”

  信报记者 张学军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