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杜子春》以当代艺术传承古典文化

2017年03月07日 15:29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导演刘钊在谈及《杜子春》的创作体会时说,杜子春虽是古人但更像是当代人的一种状态,联系到现实意义上,当代人的苦恼和压力

古典文化的当代艺术传承暨话剧《杜子春》研讨会 古典文化的当代艺术传承暨话剧《杜子春》研讨会
古典文化的当代艺术传承暨话剧《杜子春》研讨会 古典文化的当代艺术传承暨话剧《杜子春》研讨会
话剧《杜子春》 话剧《杜子春》
话剧《杜子春》 话剧《杜子春》

  正值北京惠风拂面之时,春暖花开之季,3月5日上午9时30分,古典文化的当代艺术传承暨话剧《杜子春》研讨会在菊隐剧场隆重举行。经过2012、2014、2016的三轮演出、以及主创多年的不断打磨和创新,《杜子春》将于3月15日至26日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再次拉开帷幕。取材改编于《唐人传奇》,由东涛(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传奇黑色喜剧《杜子春》,自2012首演以来,在广大观众中迅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剧迷。正如诸位观众所言,杜子春现象的流行,承载的哲思意味远远超越了话剧本身,并引起了学者和所有观剧者的反思,物质的丰富是不是快乐的唯一条件?今人的幸福感一定超越于古人吗?人的开心与焦虑到底来源于哪里?我们活着最终是为了追求什么?广大观众不断思考并渴望答案,人艺剧场亦发出了热情邀请,于是便有了这次大家期盼已久的研讨与交流。

  研讨会上,戏剧大师罗锦鳞先生、《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吴杰先生、新华社高级编辑曲振轩老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后导师王黑特先生、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综合部主任王有才先生、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副总监齐宪役先生、知名导演罗彤女士、以及导演刘钊、演员张珣、松天硕,以及来自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康哲秀女士、东涛文化董事长温连明先生共同出席了研讨会并做了精彩的专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结合当前国内外话剧发展现状,围绕话剧《杜子春》文化传承和市场认可获得的双重成功,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等经典论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导演刘钊在谈及《杜子春》的创作体会时说,杜子春虽是古人但更像是当代人的一种状态,联系到现实意义上,当代人的苦恼和压力、生活的迷茫是存在的。杜子春面对他的人生状态时,社会化对他的人性有不断的反馈,他是积极善良的想去融入社会,这是社会性影响人性的过程。在新版《杜子春》里,希望能够让当代人体会到古代故事当中的魅力,感觉是淡淡的,但其实是一种很深厚的力量,这是从我们创作角度来说去赋予古典文化新的艺术价值。

  戏剧大师罗锦鳞赞赏创作团队的严谨与执着,他说,《杜子春》是一部荒诞、传奇和黑色幽默喜剧的佳作,让人看过后想流泪。在当今三观丧失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用黑色幽默,来反思生活、反思人类、反思世界,大扬正气,大树三观,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杜子春》的时代价值就在这里。人艺的实验剧场上演的剧目有着严格的标准,经过严格的筛选,特别邀请《杜子春》在实验剧场进行上演,罗老也为《杜子春》剧组感到非常高兴。另外罗老也强调《杜子春》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就在于此剧背后的东涛(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在进行文化产业建设,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做贡献是他们的宗旨。所有的文化产业中,戏剧是最无利润的项目,但东涛人却始终坚持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作为老戏剧人非常感动,也很敬佩。

  著名导演罗彤认为,《杜子春》是小剧场话剧中非常难得的佳作。形式多彩、内容深入简出,但同时又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人文思辨和人文关怀的一部戏。经典有很多,我们今天如何来看待经典?我们来如何思考人生的问题?因此《杜子春》带给大家最深刻的启迪是“自我是什么”“我是什么”,这也是导演要述说的思想,这也是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一直探索的话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异曲同工,是一种哲思和对当下的反思。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吴杰表示,从这个戏的第三轮演出来看,古典和现代有着很好的融合。《杜子春》在《唐人传奇》这个基础上做了取材、浓缩、再创造,是典型的古典文学作品。台词中有很多与现实关联的内容,很接地气,现在的年轻人一听,结合当下的生活状态会理解,很有认同感。这个剧是古风古蕴,是古代的题材和古代的情节,但融入社会有很多和现场观众的互动,这种互动甚至延伸到今天,包括互动的形式,当场用微信加入工作圈,多种尝试会拉近现代观众的距离,深入了解现代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心里状态,在传承接续方面不会有难题。我们这部戏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和努力,很真诚、很让人感动。传统文化面临很大条件,一个是全球化,一个是信息化,文化认同感受到很大影响,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像《杜子春》这样的作品站出来巩固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它的人文意义有着更大的挖掘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后导师王黑特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高度评价《杜子春》。他说,看完《杜子春》之后,关于文化继承问题我觉得很欣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个上世纪几十年断代之后,新一代成长之后有意识的寻找自己的文化根源,把传统文化用现代语境表达出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渐形成。话剧《杜子春》演绎的是现任危机与孤独焦虑,因此是时代的焦虑,毋庸讳言,于古于今的潜在叙事,所依托的恰恰是我们当下这个共同的时代。话剧《杜子春》整体的孤独感是观众生存孤独感的审美呈现。

  《杜子春》作为艺术文本给学术界带来一次值得思考的机会,无论从其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的审美价值问题,还是从唐代传奇《杜子春》到明代《杜子春三入长安》、明代传奇到清代传奇等传承与审美的嬗变,以及市场话剧与实验话剧关系的嬗变等等都有深入探讨的学术意义。

  专家们一致认为,伴随着中国话剧的蓬勃发展与新时代文化环境的飞速转变,话剧作为较电影、电视剧、舞蹈等更具有互动性、现场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观众们的认可。面对普遍浮躁和缺乏信仰的社会,《杜子春》犹如一股清流,通过现代语言传承了中国古人的智慧,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从而杜子春现象的出现具有了更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值得我们深思。据了解,在北京人艺的邀约下,《杜子春》即将于2017年3月15日至26日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进行第四轮演出。主创团队表示,本轮演出,会根据观众反馈和专家意见,无论是剧本还是舞台呈现等都将进行大幅的调整和再创作。

(责编:pp)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