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于佩尔朗读杜拉斯》即将在京上演

2017年06月13日 23:33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于佩尔与杜拉斯,与《情人》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距离?6月14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将以她的魅力嗓音,直抵观众灵魂。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

 新浪娱乐讯 朗读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是一种本初的回归,是一个文化力量和认同的输出。当法国最受瞩目的女演员于佩尔遇到中国导演贾樟柯和法国经典作家杜拉斯,当三种文化语言隔空碰撞,便产生了共情。伊莎贝尔•于佩尔此次来到中国,为中国观众现场朗读演绎杜拉斯经典作品《情人》。6月10日,伊莎贝尔•于佩尔亲临上海文化广场,与中国导演贾樟柯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度对谈,拉开了在上海、广州和北京三地的“朗读”序幕。

  贾樟柯以一个谦卑的采访者的身份提问于佩尔,由浅入深探索于佩尔的表演世界,呈现了一个思考与疏离并存的演员于佩尔。活动提问环节,于佩尔与观众热情互动,说话直接坦荡,举止俏皮可爱,散发着法国女人特有的天真与浪漫。正如她塑造的角色一样,淋漓而生动,玲珑而多变。

  银幕女王走上舞台 打破边界触及灵魂

  出道至今,伊莎贝尔•于佩尔已演过一百多部电影,被粉丝们亲切地誉为“法国文艺片女王”。从古怪放荡的少女,到冷血强势的人妻,一路走来,不管是喜剧或是悲剧,天真或是性感,忠贞不渝或是放荡堕落,她都能信手拈来,戏路相当宽广。当被贾樟柯问及舞台和电影对于她的意义时,于佩尔回答,在电影中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潜在观众仅是一台摄像机,而戏剧恰是打破边界,面对台下千千万万真实的观众。但二者终究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她和不同的导演合作所带来的风格和火花。

  她表示,自己是自己的观众,演员和观众是没有边界的。她在电影演员、戏剧演员、朗读表演者和观众四个身份中游刃有余地转化,每一次表演都带给了她不同的思考,和不同的导演合作也带了不同的语汇,不断塑造着“有灵魂”的角色。

  以“去别处”为出发点 点燃表演张力

  在此次的获奖影片《她》中,于佩尔似乎与40年多前那个刚出道的女孩并没什么分别——冷漠、不苟言笑、充满距离感,却又渴望淋漓尽致地在电影中交付自己的一切。于佩尔从17岁一直演到现在,呈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形象,大部分角色是清冷、缄默而充满质感的,贾樟柯将她的表演解读为一种女性宣言。关于年龄与角色塑造,于佩尔始终认为,最重要的核心是一个演员的思想、价值和命运,和年龄无关。在表演中,与角色抗争,把人物邪恶和清纯、力量与脆弱多元地糅合在一起才是活生生的角色,才更是一个人。

  善于游离边缘人性的表演风格,让于佩尔的角色大多是矛盾的复杂对立体。表演对于她,就像是“去别处”的一种年轻体验,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潜意识,是瞬间的魔力,不需要提前做功课和排练,只需享受表演第一时间刺激出新鲜的感知和力量。

  时间与空间相撞 用声音回顾经典佳作

  位列于全世界最受尊敬的女演员之一的于佩尔,也几乎拥有全法国最具辨识度的嗓音。评论指出,她的嗓音“柔软,却坚定而清晰。”2015年7月,她曾在第69届亚维农艺术节上,朗读了法国著名作家萨德的两部经典作品合编版本《瑞斯丁娜和于丽埃特》的选段。她的演出获得评论界高度赞赏,她投入而冷静的朗读赢得了在场观众持久的掌声。

  在提及朗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时,她认为:“作品的生命是源源不断的,主要是原作者起了决定性作用。作为演员或者阅读者,我们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在为作品‘发声’,让更多人听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作品的使者。阅读的意义在于思想,而在这里传递的是作者的思想,不是我的。这不是戏剧,只是阅读,仅此而已。”

  两个法国女人分属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却在舞台上以朗读的形式相聚,这将是一场独一无二地演出,让戏剧表达回归语言本身。于佩尔与杜拉斯,与《情人》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距离?6月14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将以伊莎贝尔·于佩尔的魅力嗓音,直抵观众灵魂。

(责编:pp)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