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剧坊重聚众星云集 乌镇戏剧节打造绝版体验

兰陵剧坊重聚众星云集 乌镇戏剧节打造绝版体验
2018年10月29日 17:16 信息时报

10月28日,乌镇戏剧节闭幕。除了见证兰陵剧坊重聚,今年乌镇戏剧节,还有哪些“无法复制”的体验?

  “兰陵40”重聚舞台,掀起了第六届乌镇戏剧节一个高潮。由金士杰编导的《演员实验教室》于10月23日晚在乌镇网剧场首演,中场休息时,已经有人发朋友圈表示今年乌镇最佳已出。演出最后,不少观众都哭红了眼,即便对于“兰陵剧坊”本身不是很了解的观众,同样无碍被这群成员在台上所分享的人生经历与情感领悟所深深触动。

  24日一早9点,就有观众到剧场外排队等现场票,乌镇戏剧节会留出一些票在开场前出售,这成为想追这部“满分剧”但没在网上买到票的观众最后的机会。在这届戏剧节上,除了见证一个对华语实验戏剧造成深刻影响的剧坊重聚的画面,对戏剧爱好者而言,还有很多经历,同样留下不可复制的意义。

  早在今年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时,兰陵剧坊的《演员实验教室》就被很多人列为最期待的演出之一。台湾地区戏剧一直以来很受欢迎,比如表演工作坊、优人神鼓等团体在广州也是常客,而时间再往前推一点,他们都跟兰陵剧坊有着很深的渊源。

  创立于1980年的兰陵剧坊,是台湾地区第一个业余的实验小剧场剧团,其前身为耕莘实验剧场,创团团长为金士杰,艺术指导为吴静吉。兰陵剧坊运作时间约有10年,除了直接或间接地孕育了许多剧团诞生,比如屏风表演班、优人神鼓、表演工作坊、纸风车剧团、如果儿童剧团等,“兰陵人”包含金士杰、李国修、刘若瑀、马汀尼、杨丽音、邓安宁、赵自强、李永丰等人,也成为台湾剧场中流砥柱。

  他们在乌镇回忆“兰陵往事”

  在乌镇见到金士杰,赖声川[微博]一席话就透露出他俩的好交情:“这些年在排练室可以叫我、吼我、骂我的,有一个人叫李立群,有一个人叫金士杰,还有一个人叫丁乃筝。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排戏中不骂人,我只能解释因为排练中总被他们骂。”
       金士杰最为剧场观众所熟知的剧场形象,当属《暗恋桃花源》中的江滨柳一角。赖声川回忆,36年前他第一次见到“金宝”时,那是个“帅得不得了的小伙子”,当年他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对实验剧场产生了兴趣,“真正的有趣不只是这些人在台上呈现的另类的、实验的作品,更是这些人本身的生活。他们在生活中做了一些选择、决定,影响了他在艺术中的结果。我突然在金士杰和他这帮人身上看到这个东西。”

  在从事戏剧行业前,金士杰在屏东读书学农牧,毕业后在牧场养猪养了一年多。金士杰说:“目的是报答家里给我出了学费,没有糟蹋他们的期待。接生、阉割这些我都还蛮在行的。然后离开牧场,我认为报答家庭的期望已经可以了,交差了,就想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

  虽然年轻的金士杰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内心直觉有很多的想法和理想,毕竟从小就是一个文艺青年,于是,工作之余的每天夜里,他就在家写字。但十月怀胎出来的剧本,最后却被搁在抽屉里,直到在一次朋友间的读书会中说漏嘴,才把这个本子拿出来发表。后来,他加入一个名为耕莘实验剧团的团体,成了团长,也就是日后的兰陵剧坊。
        金士杰回忆起第一次见剧团成员的场面:“他们完全不像任何天底下我见过的剧团,要俊男没有俊男,要美女没有美女,形象极不佳,反正老弱妇孺什么都有,歪瓜裂枣。每个人的穿着打扮,没有一点时髦痕迹,全都是在菜市场上遇到的那些,好像预备说两句话就回家继续洗厨房什么的。我自己穿个凉鞋都快破掉了,大家坐在那你看我,我看你,讲一些很伟大的话,自己都不太相信,就开始了。这一开始,就走了一年半。”
       提起兰陵剧坊的成名,是在1980年第一届实验剧展,当时剧名叫《荷珠新配》,也是金士杰编剧导演的,改编自京剧《荷珠配》。这一演出后,兰陵剧坊一下子变成宠儿。“兰陵在当时的台北形成了一个推动力,很多徒子徒孙,一些学弟学妹们,陆陆续续在台北各地组成剧团。这一次带《演员实验教室》来,为难就在于,好几个都是某剧团的负责人,或是某一个大导演,他们的时间都难的不得了。这几年我也忙着在这边拍电视剧、电影,赚点钱回家带孩子,我也在抢时间。”

  “有生之年”系列的《演员实验教室》

  《演员实验教室》创作于36年前,金士杰透露,“那时候看美国歌舞剧《歌舞线上》,一群演员面对考官各自陈述为什么我要来这。有人说起家庭往事,有人说起自己曾经历了什么,每人一小段。看得我胃口大开,就循着这个逻辑在酝酿东西。在《演员实验教室》中,我就如法炮制,设计了一个结构,一部分是课堂的训练,一部分是他们故事。训练一划就划进一个故事,再穿插一些训练,这样来回跳。”
        第一次演出时,演员们有人讲成长的故事、求学的故事、恋爱的故事、家庭背叛的故事,到最后一幕是李国修担任压轴,说起他跟他爸爸的故事。“那故事也要他的命,演完他就在后台大哭。没办法停止,因为那是他心中一块软肉,不好碰。”
这部戏大量生活信息的传达很平凡,貌不惊人,但是台上台下却滋味无穷,“那么多年之后,我还是觉得他可以再来一次。但是大家都年纪大了。所以这一次故事跟上一次截然不同,这么大年纪,说起世间某一些往事,那个状态,那个滋味,那个高度,是有点不一样的。”
        最终呈现的效果,前面也提到了,这部看起来就是那么简单的作品,成了许多人今年的最佳。舞台上讲述的人生故事,是从排练中挖掘出来;演员们与观众对话,也是与三十多年前的自己对话。
       这次来乌镇的兰陵人,包括马汀尼、杨丽音、“强强”赵自强、“土司”王仁里、“十七”邱俊龙、“顺子”游安顺、“贺四”贺四英、“阿多”柯清心等。压轴的是刘若瑀,她是当年第一版《暗恋桃花源》的春花,也是《荷珠新配》中荷珠的扮演者。这些年来她创立的“优人神鼓”在大陆很有知名度,此次她还带上一对儿女,台上由他们来扮演刘若瑀的父母,刘若瑀更难得开口跟子女合唱,成为触动所有人心扉的大招。
       金士杰形容,他们这群人就像是《水浒传》里的108位英雄好汉,五花八门,杂色斑驳。时代善变,也善忘。也许当年众好汉走南闯北的故事已经翻了页,但他们如何走进剧场、如何成为兰陵人的集体回忆,却深深揉进了血肉里。“年纪大了算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OK,让它发生。”再度聚首,也许这是一个有趣的说再见的方式。“这些灵魂对我来说何其光明,何其伟大,何其有意义。那好,我来牵着他们的手一起上台站一下,把他们的声音、影像留下来。”
       请他为兰陵的成就做一个总结,金士杰说:“谈不上成就。尤其以这出戏来讲,兰陵40周年他们还能重聚在一起,就已经可以鼓掌了。我都可以不管他们分数多少,虽然我对分数的评估也不差。只说耕耘,不说收获。只说耕耘是什么?是他们聚在一起,那么长时间,我觉得这个重聚是有意义的。”

  今年乌镇戏剧节,还有那些“无法复制”的体验?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于10月28日闭幕,除了见证兰陵剧坊重聚,以下这些特殊体验,也可以成为剧迷或路人回味的高光时刻。

A。跟明星一起做“朗读者”

  A.跟明星一起做“朗读者”

  偶遇明星是戏剧节打卡的“基本款”项目,除了戏剧节吉祥物般存在的黄磊[微博],过去像林青霞、何炅、谢娜、徐峥等都曾到访乌镇戏剧节,今年马伊琍、黄渤、奚美娟、老狼、何炅等,也都相继来到这里看戏、会友。不过,除了以往在剧场或者酒吧里见面,今年还多了一个跟这些明星“交心”的场所——朗读会。
       朗读会其实不是今年首创,去年明星朗读会的成功,给这届乌镇戏剧节“子夜朗读会”的策划、主持周黎明一个新的启发,“有些来乌镇戏剧节的戏迷,看完一个晚上的戏,特别激动,想要表达,但似乎缺少一个晚间的交流活动。为什么不能举办一个门槛更低、素人也可以参加的朗读会呢?”于是今年有了带着全民性质的朗读版卡拉OK。

  
       第一晚“子夜朗读会”是10月19日晚11点,主题是“秋收”,会场挤满了大批听众和朗读者,其中不少是没有网络预约到票,但仍然特意来现场碰运气的观众。奚美娟上台朗读了汪国真的《感谢》,“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当晚上台朗读的纯路人观众还较少,第二晚,现场听众报名的踊跃程度已经超出预期,因为时长限制,还有几位只能留待下次。甚至,有的观众连续参加了三晚。
       与“子夜朗读会”相对应的“白日梦朗读会”,则因明星集结而受到观众追捧。10月22日下午的第一场朗读会主题是“阅读就是向陌生人举杯”,王迅、李立群、黄舒骏、黄磊、陈明昊、吴昊宸、丁乃筝等以朗读者之姿登场,王迅特意用译制片的腔调朗读了一段马克·吐温写的书信;李立群与黄舒骏双人合作,在朗读中穿插新闻播报;黄磊还还读了一封9岁塞缪尔《只给妈妈的信》,诉说像儿童一样追求梦想的决心……
       朗读会的意义,就像黄磊说的那样,“虽然我们似乎在朗读一些已经看起来和我们没什么关系的文字,但我们却确确实实地在用一种懂或不懂的很奇妙的方式,感受着时间的存在”。

  B.看素人演员在大雨中演出

  抢不到票的确是在戏剧节不可避免的遗憾事,而经历一场无法再现的绝版演出,则是“可遇不可求”的特殊经历。乌镇这个时节多雨,往年也经历过在大雨中露天演出的事,比如第二届乌镇戏剧节开幕剧《青蛇》,就是在雨中的水剧场公演;而今年一场雨中的《大众力学》,也让观众感叹是绝版体验。
       导演李建军是国内当代剧场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的一系列剧场作品体现出对普通人生存情境的关切。《大众力学》聚焦普通人在短暂的表演时空中所建构的仪式感和获得的共情,非“演员”身份的普通大众登上舞台,他们截然不同的气质与生活经历,给剧场中角色、台词、现实和自我的边界带来特殊的变化。
       也许导演自己也没想到最后能找到那么多可爱的素人,有用“人艺”腔朗读《茶馆》的出租车司机,在《海鸥》里找到自我投射的女英文编辑,气定神闲演绎京剧名段的商务范儿大哥……《大众力学》就是这样一场现场感很重的素人表演。该剧是开幕夜上演的五部剧目之一,但最令观众津津乐道的是10月21日这一场演出,这天傍晚开始下雨,越下越大,观众冒雨观看,演员都在雨里演出。尽管穿着雨衣,所有人身上都湿了,但有人留言“从来没有这么投入地看过演出”。
      还有激动的观众,在散场后跑到后台,挨个请演员们签名留影。“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是谁,但在我心中,他们都是特别耀眼的明星。这些演员,明天就都要离开乌镇,回到他们各自的日常生活中去了。不知道《大众力学》是否还会再演,而且即使再演,他们也未必都会参演了。但我会记住他们,记住这个有力量的夜晚。”

  C.听日本国宝给年轻人“指点迷津”

  大师才是戏剧节上最受追捧的人。79岁的铃木忠志再次来到乌镇,他的《北国之春》作为开幕夜作品之一上演。《北国之春》讲的是一个在社会中丢失了自我意识、处于身份危机中的年轻人的故事。剧中,男主人公发现一群陌生人和自己紧紧连在一起,而且这些陌生人开始进入到他的身体里控制他,最后他不但丧失了理智和语言能力,甚至开始自我毁灭,直至杀死了自己的父母……
       除了带来演出,铃木忠志更难得对公众开讲,他与赖声川的小镇对话,成为今年人气最高的一场。这位日本剧场国宝对来听他讲“戏剧是什么”的观众说,“我一直不喜欢戏剧,很讨厌戏剧而又一直在做戏剧,到现在近80岁。因为戏剧能让我们去思考很难的问题,例如国家是什么?人类是什么?人性是什么?语言是什么?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能让人同时去考虑、去工作的就只有戏剧。”
       铃木认为戏剧是集体的活动。“《北国之春》是告诉你,你只是玩手机、玩电脑的话,会迷失自己,你到底是谁都搞不明白了。一直玩手机,只在看手机,通过手机来了解自己是谁,这样的人是愚蠢的。所以你要考虑自己究竟是谁的时候,一定需要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个体存在,才能得出结论。”
       他还谈了自己的创作观, “我不会在做作品之前先考虑我的作品是否被人接受,我只是考虑作品的理念。作品是否能够被接受,是在演出以后再去考虑;如果一开始就考虑是否被接受,就不是做艺术,而是做生意。我就是要跟大家强调,作品不是为了赚钱的。”
       赖声川也表示,听铃木讲话让他收获颇丰:“我觉得铃木先生完全呼应了我的想法。我常常说,不要想观众要看什么,(而是)考虑自己。你努力做得好,自然会有观众,多或少不知道,看每个人,这个很难说。铃木先生的想法真的是理想国、乌托邦,乌镇自称为“乌托邦”,铃木先生喜欢乌镇,认为乌镇很亲切,感觉像是自己的家。那么我们希望他把这当做家一样,欢迎他经常回来。”

  专题策划/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文浩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