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潮”歌剧《魔笛》:向荒诞剧情的致敬

2017年07月21日 10:31 新浪娱乐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采用了20年代默片的表现手法。剧中的“捕鸟人”帕帕基诺酷似“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帕帕基娜让人联想到路易斯·布鲁克

《魔笛》照片 《魔笛》照片
《魔笛》照片 《魔笛》照片
《魔笛》照片 《魔笛》照片
《魔笛》照片 《魔笛》照片

  新浪娱乐讯 今日,德国柏林喜歌剧院携手英国1927剧团共同制作的莫扎特歌剧《魔笛》,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奏响。上演一支跨越三个世纪的“魔笛”,一段寻找真爱的奇幻旅程,一场古典歌剧与新潮动画的盛宴。

  新版《魔笛》 向荒诞剧情的致敬

  作为莫扎特最具有代表性的德语歌剧之一,《魔笛》在今天也是世界各地歌剧院的常演剧目。与众多经典版本相比,柏林喜歌剧院这次脱颖而出,玩出了“新花样”。发布会现场,导演托比亚斯(Tobias Ribitzk)坦言,最初团队在制作这部歌剧时是有不少压力的,如何跳出思维惯性演绎这部经典歌剧,更形象地诠释这个童话故事,并且制作出一部老少咸宜的歌剧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邀请英国1927剧团加入到这部剧的制作,是因为他们天马行空的思想与这部剧荒诞的剧情和超现实主义不谋而合”,于是在两年多的潜心钻研下,这部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以动画形式呈现的《魔笛》将原作中“荒诞、矛盾,幻想、魔法和超现实主义”的故事元素和音乐精神传递下来。

  后台探班 揭秘最“潮”歌剧

  发布会现场帕帕基诺的扮演者汤姆·埃瑞克·李(TOM ERIK LIE)这位杂志《歌剧世界》提名为“年度最佳年轻艺术家”表示这是他首次出演这种形式的歌剧:“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无法看到背后的图片,可移动空间大概只有10-20厘米,为了与乐队、画面同步往往要大量的练习与配合。”如今,投影在剧场的应用并不新奇,但柏林喜歌剧院版《魔笛》更看重的是“二维”的动画与“立体”的演员之间的互动,“科技不会代替舞台上的表演”,这是演员演出时自始至终遵循的原则。“这版《魔笛》通过画面,把帕帕基诺这一鬼灵精怪的角色诠释的更加生动,一个鬼脸一个滑稽的眼神就可以让观众了解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

  《魔笛》的后台,可以说是非常“令人失望”:一块巨大的白板横在舞台中间再无其他装饰,白板后面是几个参差的楼梯,演员的化妆不为变美只是将整张脸涂成白色……台上台下的种种让人摸不清头脑。但是,当场灯拉下,现场乐队伴奏响起,投影仪的灯光打向白板时,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舞台上一切变的多姿多彩起来,魔笛在空中漂浮,花儿在身边缓缓绽放,粉色小象在天上飞翔,演员有时会出现在高六米的台子来一段屋顶逃生,所有的一切都超乎想象。

  默剧歌剧 此时无声胜有声

  除了丰富多彩的视觉风格,这版《魔笛》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采用了20年代默片的表现手法。剧中的“捕鸟人”帕帕基诺酷似“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帕帕基娜让人联想到路易斯·布鲁克,而在大反派摩罗身上不难看到诺斯法拉图的影子。原本在德语歌剧中的对白,在这里通过演员的眼神、肢体动作展现出来,这种默剧式的表演就像是艺术创作中留白的手法,给予在场观众以无尽地体味空间。

  这一部“会唱歌的默片”就像一本巨大的童话书,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里,观众将经历一场歌剧与童话的奇幻旅程:从塔米诺和帕米娜深情的咏叹调,到帕帕基诺欢快的民间小调,从萨拉斯妥深沉的男低音,到夜后华丽的花腔女高音,一首首经典的唱段,一幕幕新奇的画面,共同组成了这一部童话般的作品。

  7月21日-23日,德国柏林喜歌剧院&英国1927剧团版歌剧《魔笛》将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更多优惠可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网站查询!

  德国柏林喜歌剧院&英国1927剧团

  莫扎特歌剧《魔笛》

  演出时间: 2017年7月21/22/23日19:30

  演出场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大剧场

  演出票价:2080/1680/1380/1080/880/680/380/180

  演出时长: 165分钟(中场休息25分钟)

(责编:pp)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