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听相声挥舞荧光棒?想做偶像索性转行

新京报:听相声挥舞荧光棒?想做偶像索性转行
2018年12月06日 15:35 新京报

笑声和掌声对相声演员来说就是最大的褒奖了,传统的意义在于你欣赏一个传统艺术的时候,能够体会到传统的感觉。

相声演员在哈尔滨的演出现场,观众挥舞荧光棒。 相声演员在哈尔滨的演出现场,观众挥舞荧光棒。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个拿手名段《关公战秦琼》,说的是大军阀韩复榘家里唱堂会给韩老爹庆寿。韩老爹有点地图炮,嫌《千里走单骑》不好——山东人不听山西人的戏,要听一出《关公战秦琼》。唱戏的忌惮韩家的势力,不敢笑话他不懂,就现编把相差四百年的两位攒到一块儿,来了段大乱斗。相声讽刺的是旧军阀不学无术,但也说明了外行观众会破坏艺术创作的道理。后来“关公战秦琼”也成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的代名词,不过没想到的是,相声舞台上会再现这段曾描绘的事。

  近日,某知名青年相声演员在演出结束后返场的时候,台下粉丝一起挥舞绿色荧光棒,并且齐声高唱《探清水河》中的“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场面壮观犹如大型演唱会现场,以至于这位演员的师傅也感叹“从没见过听相声还带荧光棒的!”这个场面,把演唱会追星的一套都用在了传统曲艺上面。更有甚者,此演员参加综艺节目和到各地演出的时候,粉丝们也会以各种形式应援,其规模和形式不亚于娱乐圈一些偶像明星。

  再联想一下,这位演员包装自己成为明星的方式,经营社交媒体的方法,粉丝们追星的套路,都是把当下打造“小鲜肉流量IP”的路数用在了相声上,对此,舆论也并非一派叫好声。面对批评,人家说让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不也挺好嘛,还能传承。不同的艺术形式,需要的是不同的欣赏、批评氛围。不少人尤其是粉丝们认为听相声拿个荧光棒合唱一下不算什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听歌星演唱会,台下观众也都“嘘”声一片会效果如何?还有人说民国年间也有观众往台上扔钱扔首饰珠宝给演员的,确实,当年追星最疯狂的也是掏空家底博偶像一笑,但如今一群接受过现代教育的观众,还拿上百年前的陈腐的一套说辞,也是数典忘祖吧。面对疯狂,台上的演员不加劝导,而纵容这种不伦不类的捧场方式。长此以往,最终剩下的都是追星的热闹和艺术的落寞了。

  这几年,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大行其道,资本造星和粉丝追星的方式都有新变化,粉丝应援、打榜等花样层出不穷,明星们乐见其成,站在万众吹捧的唾沫云上做着春秋大梦,粉丝也团结如铁桶一般,公众不能有丝毫的批评声音,动辄人肉搜索、网络攻击闹翻天,已然成为一种网络暴力。事与愿违,这种操作带来的不是一个个艺术大师横空出世,而是不断地出现烂剧、狗血八卦和明星人设崩塌,这样的后果就是毁了艺术误了演员。

  好演员离不开好观众,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二者的共同努力。怎么才算好演员呢?就要精益求精,拿出最好的作品来奉献给观众。侯宝林当年拜师朱阔泉的时候,师傅告诉他:“中国的小老百姓太苦了,只有相声才能给大家带去快乐。”纵观侯宝林先生的一生,都在想着怎么努力提高相声的艺术价值,尤其在五十年代,积极带头对相声进行革新,让其更加完美地融合于时代,创作演出了《夜行记》《戏剧与方言》等名作,后来又花了大量的功夫摸索相声的理论化建设,丰富了相声的艺术价值。

  就拿开头提到的那位明星演员来说,相声表演功力并非炉火纯青吧,他所擅长的不过是“说学逗唱”中“学”里面的学唱,唱的也大都是流行唱法改造过的曲目。其成名作《探清水河》乍听上去非常清新,有点民谣的味道,但找来传统版本一听,就觉得变味了。

  《探清水河》原本是一首北京小曲,本意是嘲讽宋老三两口子抽大烟,遭了两大报应:一是生不出儿子只有个闺女,绝了后;二是闺女耽误了嫁人,跟人私通,含羞投水而死。1949年后老舍等人对相声曲艺进行改造的时候,因为里面有重男轻女、报应循环、色情淫秽的糟粕过多,对其冷处理搁置了起来,可能是说改造起来容易丢掉精髓,不改造又不好传播。

  目前能见到的是赵俊良先生的版本,内容虽然变化不大,但是赵老先生有板有眼的演奏,能让人从中深入体会到传统曲艺的艺术魅力。那位明星的师傅改编的时候还用的是单弦,到了他这儿直接改吉他了,完全是流行歌的唱法,粉丝们传唱也起哄跟风成分多。这种改造,好比一个失败的基因编辑,原本的优良基因都给过滤掉了。

  《探清水河》这种小曲,也有爱情的成分,但不像梁祝、白蛇传等四大传说,千百年的传承和文人的改造,让其在反封建框架内不断加入爱情成分。一个小曲,能承担的功能远没有那么多,突出了爱情,就得淡化讽刺。《探清水河》早期版本就是在街头表演给过往观众看的,习惯了包办婚姻的劳苦大众,在短短几分钟内能有多少爱情启蒙的认知?只有让他们觉得好笑,甚至于迎合低级趣味,才能掏钱打赏。当下流行的版本,对其改造成爱情故事,完全是当下各种劣质影视剧创作中艺术价值不够、爱情来凑的套路,凡是涉及男女的都一股脑就是虚无缥缈的爱情,这不是传承,这是对艺术的破坏。所谓粉丝们,听了这位演员的版本,也不会花工夫去进行考据吧。

  改造经典不意味着迎合观众,得有教育意义在,这才是艺术的价值所在。比如《探清水河》改成警示明星吸毒题材如何?如此拥趸无数的一个演员,如果有意识地恢复原汁原味的表演形式和唱法,并且拿出一手绝活,让观众们也能看到曲艺表演的精华所在,才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正如梅兰芳先生赞美杨小楼敬业一样,“无论什么地点,什么场合,什么观众,他自己什么心情,什么环境,他在台上都是一样的卖力”。正值大好年华,本应拿出精力去钻研业务,想做明星的,索性考虑转行。

  观众们应该怎么做呢?起码追星那一套不要拿到相声等曲艺行当来,观众就是观众,粉丝就是粉丝,不是一个轨道上的。台上演员卖力演出,也请拿出应有的表现,笑声和掌声对相声演员来说就是最大的褒奖了,传统的意义在于你欣赏一个传统艺术的时候,能够体会到传统的感觉。

  侯宝林先生曾在《“用扇子打头”的我见》,提到那些纯粹为了迎合观众恶趣味,逗哏拿扇子打捧哏头的表演,“只是为了迎合小市民趣味的无理取闹,也可以说是庸俗的低级趣味,旧相声中的糟粕,相声演员在今天应该毫无保留地把它抛弃。” 他还提到,有些演员对观众口口声声地说:“甭管怎么的博得您哈哈一笑,就算我们德能之处。结果就不择手段地谩骂、耍活宝、出洋相来逗引观众。”六十年前的论述,今天看来仍然一语中的。

  对于习惯了没营养的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和各种短视频的一些观众们来说,可能要求他们去深入研究传统艺术也是为难了,何况相声演员都开始唱歌了,粉丝们就不能挥舞个荧光棒吗?可以挥舞,但是艺术谁来关注呢。

  侯宝林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也说过,“今天的观众是爱护演员、尊重演员的。谁都知道:演员是文艺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演员本身应该积极钻研业务、提高演出质量来满足广大人民的要求。”看来,好演员与好观众的良性互动,是几十年来一直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这也不是相声一个行业的问题,可能是全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

  何殊我(评论人)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