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京剧一脉牵两岸(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08:00  解放日报
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京剧一脉牵两岸(组图)
李宝春和他主演的京剧 ·记者 金定根 摄·

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京剧一脉牵两岸(组图)
全心投入

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京剧一脉牵两岸(组图)
英姿飒爽

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京剧一脉牵两岸(组图)
传播国粹

  继2004年在申城献演《巴山秀才》后,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将率台北新剧团再度莅沪。这两天正在宁波演出的他告诉记者,从10月6日起,他已在北京、昆山、常州、杭州等地演出了8场,从下周一起,还将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奉上几台“新老戏”《奇冤报》《试妻大劈棺》和《阴阳击鼓骂曹》《拿高登(听歌,blog)》等。李宝春介绍,他将在逸夫舞台蹬高靴踩鬼步,甩水袖变魔术,让京剧更好看、更青春。

  传播国粹连两岸

  李宝春是京剧大师李少春幼子,也是李派戏的嫡嗣传人。宝春出身梨园世家,9岁由祖父李桂春(小达子)指导练功,10岁进北京戏剧学校,承袭父亲风格,专攻文武老生。坐科8年,受校长马连良及王少楼、杨菊芬等老师的悉心教导,打下了扎实的文武技艺功底,还曾在现代戏《杜鹃山》中扮演李石坚。

  作为菊坛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和改革家,难得的文武老生全才,李宝春文戏宗余叔岩、武戏宗杨小楼,兼学麒派周信芳与盖派盖叫天,形成了凝重刚健、清新壮丽、亦文亦武、雄浑洒脱的风格,并臻于博、美、精、深的境界。

  怀着对京剧艺术的痴迷与热爱,怀着对1975年去世的父亲的怀念与崇拜,李宝春继承父亲的事业,以振兴京剧为己任。他说,自己是从父亲那里开始了真正的艺术人生的。李宝春讲究四功五法的规范和谐,追求舞台技术的精美、尖新和高难,尤其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心理和气质,力争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诠释。他铭记父亲在艺术创造中严格精益的指点,以及在人生道路上深刻至情的叮咛,自励创新、勤练不辍。

  宝春多次赴欧美展演,弘扬中华国粹。他1983年获意大利北方戏剧学院荣誉博士称号;1987年与傅聪一起获美国华艺中心亚洲最杰出艺术家奖;1990年加入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1995年受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年会上担任专题演讲;1997年成立台北新剧团,努力让国粹在宝岛生根发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为两岸京剧交流,李宝春更是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2001年,作为第一个到大陆舞台展示集体阵容的台湾地区戏曲团体,李宝春领衔扮林冲演关公,尽展李派文才武略,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004年,作为第一个来大陆参加中国京剧节的台湾地区戏曲团体,他主演的《巴山秀才》又获评委会特别奖。他在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三、四本中所演的刘罗锅形象,更是为两岸戏迷津津乐道。

  李宝春感慨道,大陆京剧人才济济,每当面对那些大团、大制作、大交响乐队,他都忍不住惊叹。但大陆知名的编剧、导演都很忙,也不可能深入了解台湾演员和观众的状态,他只能长期演自己修编的剧本,搞小打小闹的制作。他说新剧团是个民间团体,没有政府津贴补助、演员少、队伍年轻,演唱和表演水准都不算一流,但有个优势,就是完全市场化运作,框框不多。“同样开餐馆,不见得门帘大就菜好,我们门帘小,但把全部的精神都摆在几个菜上了。”

  满腔热情出好戏

  宝春说,他写戏演戏,满脑子只想着如何让戏好看。父亲曾叮嘱过他:“创作首重投入,没热情出不了东西。”所以,为观众演有情的戏,是他一贯的追求。成立台北新剧团后,他每年制作2档以上节目,至今已演出了新戏、老戏50余出、数百场。

  “演老戏,是为了深入学习、去芜存菁。要让老观众看了不扫兴,让年轻的新观众看了够过瘾。”宝春表示,新剧团坚持老戏新演,老戏精演,在古老的京剧“程序语言”基础上,让京剧这栋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配上当代的新装潢。

  此次来沪,很少演勾脸戏的他将在《拿高登》中出演酒醉闹事的花花公子高登。而根据老戏《乌盆记》新编的《奇冤报》,虽是鬼戏新演、唱腔依旧,但也不再硬邦邦了。戏里,宝春自创了京剧男演员从不耍的水袖身段,还编了一支优美的判官舞。原本只消穿一身黑蓝、动也不动就把戏唱完的刘世昌,现在是一缕冤魂挥舞加长的水袖婆娑起舞,使场子凄美起来。

  “无情的戏唱不过瘾。”基于这个理念,宝春在新编的《试妻大劈棺》中,略去絮繁松散段落,突出动听唱段,留住感人情节,在唱念做打舞和手眼身步法等传统京剧表演程式内,作了故事内容上的创新。如以往的结局是庄妻在庄子离去后羞愤自缢,但在现代人看来,这对庄妻很不公平,所以结尾就改成了庄妻得知庄子诈死后,勇敢地与其理论,并潇洒地与他挥别。这么一改,注入了现代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戏深沉了,情浓烈了,人立起来了,感觉也就出来了。

  同样,怕演出过于平(blog)淡,宝春采用了前京后昆中串吹腔,把94岁高龄的倪传钺前辈所亲授的面临失传的昆曲“阴骂曹”与京剧“阳骂曹”糅合在一块,演绎出两岸绝无仅有的《阴阳击鼓骂曹》。宝春所演剧中人弥衡,在宴席上一边打鼓一边怒骂曹操,从生前一直骂到死后,连地狱判官都听呆了!宝春笑道:“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在留住老观众的同时吸引新观众。”

  让京剧走近青年

  谈起两岸京剧现状,宝春直言不讳、快人快语:“京剧不景气是一个现实,观众日渐老化,两岸京剧都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人的问题。这就需要旧瓶装新酒,给青年多编一些融入现代意识的新戏,多编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时尚戏,让年轻人像喜欢刘德华(听歌)一样喜欢京剧。”

  在新编京剧《巴山秀才》中,宝春饰演一位留长辫、戴瓜帽、穿长袍、唱小调的穷酸秀才孟登科。他一开场运用了京剧导板,接着又引进了川剧号子,其间还夹杂有滑稽杂耍等表演。青年学生成了这出戏的主要观众。在剧场,他们激动起来会吹口哨,甚至站起来大叫演员的名字。一开始,宝春和一些老演员都不习惯,甚至分不清观众是在喝彩还是喝倒彩,几场演下来,看出青年观众是由衷地喜欢这出戏。宝春笑道:“他们虽搞不清梅尚程荀,分不清西皮二黄,但戏里对生命的感悟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整出戏只花了9万元人民币,但在两岸都受到了欢迎,不但没赶走老戏迷,还带来了年轻的票友和新观众。”

  考虑到年轻人偏好新编戏,宝春台前幕后没少动脑筋,想方设法引青年入京剧之“瓮”。会跳迈克尔·杰克逊舞步的宝春大胆尝试在传统京剧中加入摩登时尚的元素,如唱类似于快板、数来宝的RAP,把相声、曲艺、魔术等搬上舞台。“但我并不乱加东西,再创新也要以皮黄为基础,还得找到共通点,加对地方。你说,这么一演,年轻人能不感到新鲜吗?”

  日前,宝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了由他改编的第一个京剧版《原野(blog)》。他请来谢晋任总导演,《曹禺传》作者田本相任顾问,曹禺女儿万方任文学指导。他说,自己一直希望能跟谢导学点东西,这次的合作证明,不同领域的导演一起工作,往往会迸发出让人难以想象的灵感。相比传统的京剧表演,《原野》不但多了人情味,还洋溢着原野边城浓浓的粗犷风格。冲突回转的戏剧张力,悠扬动听的旋律交织,也赢得了大学生的由衷喜爱和欢迎。

  尊重观众喜好、对市场保持灵敏反应的李宝春,和他会思考、会包装故事的朋友们一起,让京剧成了流行文化中的“显学”。京剧瞌睡戏化身为云门舞集,使李宝春在台北拥有了大量青年粉丝,两岸名人金庸(blog)、连战、马英九、陈文茜等也都成了他的戏迷。港台当红艺人蔡依林(听歌,blog)袁咏仪张智霖(听歌,blog)等都曾向他讨教,李玟(听歌)王力宏(听歌)、5566等偶像歌手还纷纷推出富含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接触一些对年轻人有影响的人物,让他们帮我推广京剧。他们唱一句,效果也许超过我唱十段。”李宝春说。

  李宝春十几年来一直在台湾各所大学讲课,推广传统艺术和京剧,对于年轻人的喜好也颇有心得。“所有的爱好,越年轻开始,才能持续得越久。京剧必须发展年轻观众,我将为此不懈努力。”本报记者 端木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