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娱乐讯 4月16日至18日,由王晓鹰执导的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荒原与人》即将作为戏剧场的开幕大戏登陆国家大剧院。与时下热播的《北风那个吹》的有些相似,《荒原与人》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催泪大戏,剧中垦荒队员们惨痛的青春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荒原与人》2006年首演九场,轻而易举地在剧场内引发了九次“眼泪”狂潮。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赚足眼泪”的同时,这部剧也是一则拷问人性的寓言,表演方式相当前卫。
老知青成忠实粉丝 年轻人暗抹眼泪
《孽债》、《血色浪漫》、《幸福像花儿一样》等知青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备受青睐,而将整整影响一代人的“上山下乡”记忆搬上话剧舞台同样具有冲击力。《荒原与人》讲述的一群将青春奉献给“北大荒”的垦荒队员们的凄美爱情故事:马兆新无法接受女友细草被奸污的事实而亲手将其嫁给了一个马车夫,宁姗姗替爱人苏家琪奔赴战场英勇牺牲,同样爱恋苏家琪的李天甜则最终被疯狂的沼泽所吞没。
《荒原与人》作为一部知青题材的话剧,每一轮上演都吸引一批有着知青经历的观众。《荒原与人》2006年首演时距离第一批赴北大荒的军垦战士启程登车恰好四十周年,当日一些在“北大荒”生活过的军垦战士和知青也来到了现场观看。首演结束后,这些老观众表示演出不但让他们重温了自己的青春时光,让年轻人对上一代多了些了解,还让观众得到灵魂的净化和升华,这些都是影视剧无法达到的效果。更有老知青观众在看过第一次之后,西装革履、穿戴正式地来看第二次、第三次,表示对创作的敬意和对自己逝去青春的祭奠,每一次剧终都泪流满面。上演两年来,王晓鹰版的《荒原与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知青粉丝团”。
这部戏也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欢迎,首次联排时受邀前去“挑毛病”的不少大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偷偷抹起了眼泪,有一位大学生表示:“虽然似懂非懂,但是非常感动非常喜欢。”王晓鹰导演认为年轻人因为历史原因对这部戏存在着隔膜感是很正常的,如果能通过这部戏消除隔膜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他建议年轻人可以多看一些和自己经历不同的东西,隔膜感并不是不能打破的。国家大剧院负责人也表示,国家大剧院希望通过引进这样具有深度的话剧,引发年轻人对人性等深刻问题的思考。
王晓鹰再“赌”上一把:“会失败”的预言也难挡不了剧本本身的巨大魅力
坚强美丽的细草曾经差点成为巩俐唯一塑造的话剧形象,巩俐和伍宇娟在就读中戏时曾分别担任细草的A角和B角,但是最后都遗憾地与“细草”擦肩而过。《荒原与人》剧本曾接连为王贵、徐晓钟、林兆华三位老一辈的著名导演所看中,王贵与徐晓钟的版本分别于1987年和1993年上演,林兆华曾带领着导演任鸣和编剧李龙云等到东北体验生活,但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而流产。几大名导曾经的轮番上阵以及剧本中时空频繁转换、大多数台词描述内心活动等对舞台假定性的巨大要求,让这部戏成为了众多导演都渴望挑战的“试金剧目”。王晓鹰导演此次排演这部戏也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早在剧本刚问世的八十年代,就有戏剧评论家预言“首演会失败”,他向记者阐释了他对这个预言的理解:“真实意思是这部剧对导演是一个极限的挑战,呈现难度很大”。无疑,王晓鹰此次要再“赌”上一把。
舞台上“时空大挪移” 男主角称“灵魂出窍”
据导演王晓鹰介绍,一部话剧的排练时间不会超过7个星期,但是国话首排《荒原与人》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单从时间上看只是多用了两个星期,由于《荒原与人》极强的探索性,导演和演员花费的心血都数倍于一般的戏。剧本中大量的内心独白式的台词,必须要配以很强表演性的肢体动作,否则看起来就会像朗诵,因此每一步都很难按照惯有的思路进行,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摸索的状态。
《荒原与人》的叙事方式别具一格,颇具“时空大挪移”的意味。全剧由老年马兆新的回忆片段组成,老年马兆新和青年时代的知青们不断对话,不断发问,甚至同台责问年轻时代抛弃恋人的自己。马兆新的扮演者,国话优秀青年演员房子斌曾在与舒淇等演员合拍的电影《美人草》中饰演过知青的角色,但他表示这次饰演的知青角色难度极大:“我在剧中有四大段戏,每段表演的节奏都非常紧张,自己甚至都很难透过气来,以至于每天排练,我都觉得自己灵魂出窍。”
《荒原与人》中有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形式,比如大量地借用了现代舞的表演形式,屡次出现的歌队展现出壮观、整齐的仪式化场面,非常震撼人心。在剧中,马兆新送恋人细草出嫁时用的缰绳,于大个子欺辱细草时出现的帆布雨衣,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道具。剧中另一引人注意的道具是大型拖拉机,隆隆开动时,现场观众都能感受到震动,演员不是坐在驾驶室里,而是站在拖拉机顶上,表现出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