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派传人亮相国家大剧院 预热5月演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17:38  新浪娱乐
杨派传人亮相国家大剧院预热5月演出(组图)

新闻发布会与会者合影(摄影侯啸)

杨派传人亮相国家大剧院预热5月演出(组图)

杨乃彭(摄影侯啸)

杨派传人亮相国家大剧院预热5月演出(组图)

杨乃彭杨少彭现场拉唱京剧选段(摄影侯啸)

杨派传人亮相国家大剧院预热5月演出(组图)

杨少彭在现场演唱(摄影侯啸)

  新浪娱乐讯 2009年,适逢一代京剧大师、后“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老生艺术的创始人杨宝森大师诞辰百年,国家大剧院秉承弘扬京剧国粹、扶植民族经典艺术的宗旨,特别策划“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诞辰100周年系列演出”,纪念活动将从5月15日至18日,在大剧院戏剧场举行。

  在4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京剧院院长刘益民和著名戏曲教育家、杨宝森入室弟子叶篷、京剧名家杜镇杰、杨乃彭等杨派传人和众多杨派“粉丝”欢聚一堂缅怀大师。会上,一位“神秘”嘉宾的倾情讲述,更加生动地为众人展示舞台之下,大师为人所不知的另一种风采。

  杨派传人“集体总动员”

  国家大剧院演出部负责人介绍:“此次纪念活动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天津京剧院承办,中国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九大实力院团倾情加盟,参演院团及演员阵容空前强大,可谓杨派传人的一次“集体总动员”。

  主办方还介绍,此次展演将不仅推出 “一轮明月——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诞辰100周年名家演唱会”,还将在16日至18日邀请全国京剧名家联合演出杨宝森最经典的三个代表剧目:《杨家将》、《失空斩》和《伍子胥》。四天的纪念活动,汇集当今众多活跃在舞台上的“杨派”优秀传人,老中青三代传人同台献艺,更有父子同台、师生同台演绎大师经典唱段;同时,邀请花脸、青衣名家助兴演出,群英荟萃,共同缔造这次史无前例的梨园盛会。

  同时,精美的杨宝森纪念册已经推出,杨派艺术研讨会、杨宝森生平展、杨宝森传人座谈会、杨宝森艺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也将在国家大剧院同期举行,为众多杨宝森的“粉丝”们奉献一份值得珍藏的“特别厚礼”。

  演出部负责人说:“这次杨宝森大师纪念活动是立体的、生动的、鲜活的,我们希望观众在感悟大师心灵、获得艺术共鸣的同时,也能够从心底里感受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的魅力。”

  刘益民:“老团长”的德与艺是我们的人生“坐标”

  发布会上,嘉宾代表、天津京剧院院长刘益民首先发言,他说:“京剧大师杨宝森是天津京剧院的首任院长,老团长的“德”与“艺”是我们的人生“坐标” !”

  刘益民院长介绍,杨宝森生前曾长期在天津演出。1956年杨宝森携“宝华社”70余人全体加入了天津市京剧团,包括龙套,武行在内,组成了天津市国营京剧团。杨宝森、历慧良任团长,二人双挂头牌,轮流挑梁演出,各自推出拿手好戏,使新剧团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刘益民院长说“杨先生的几出剧目,成为了我院的保留剧目,也为我院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入室弟子”追忆恩师

  七十高龄、头发花白的杨宝森“入室弟子”叶蓬发在布会上激动不已:“适逢恩师百年冥诞之际,我和广大“杨迷”一样,感慨万端!”

  叶蓬先生介绍,从记事起,他就和杨宝森先生熟识:“1944年,父亲叶盛兰在宣武门外棉花五条买了一个宅子。父亲听说杨宝森先生正找房子。出于对宝森先生艺术的崇敬,父亲便邀请杨先生先到我家住下。”

  “此间,父亲把我拉到杨先生面前,叫我给先生磕头,说:这个孩子以后不学小生,要学老生,您就收下这个小徒弟吧!从此我走上了一生追随杨派艺术的道路,至今整整六十五年了。”

  与杨先生同住一寓所的那一年,叶蓬先生受到了不一般的熏陶:父亲在里院唱,宝森先生在外院唱,平时还可以坐着车跟着他们一块儿到剧场看戏。这一年时间,杨先生给他说了《武家坡》、《四郎探母》、《击鼓骂曹》、《文昭关》等很多戏。

  在叶蓬先生的记忆里,杨宝森先生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稳重,杨先生不像戏班里的人,倒像个文人。那时北京陶然亭公园常年聚集着一帮文人,先生就经常到公园里和他们一起吟诗作词。

  “三十年代,杨宝森先生先生的嗓子因极度疲劳而倒仓,只得在家调养,家境因此陷入困境,有时竟然揭不开锅。即使处于这样的困境,先生仍然坚持钻研余派艺术。有一次,为了换点钱去观摩余淑岩的演出,先生把他祖传的烟袋嘴也拿去卖了。”叶篷先生深情地诉说大师生前的艰辛。

  如今,叶篷先生也担起传承杨派艺术的重任。值得慰藉的是,众多杨派弟子都在孜孜不倦地朝着艺精德劭的方向奋斗。,

  叶蓬先生还向记者透露:此次纪念活动中,《伍子胥》一剧将由著名京剧名家于魁智“挑梁”主演。十五年前,他曾与这位得意门于魁智共同演绎此剧;十五年后,作为艺术顾问,他为于魁智和杨派后起之秀贾劲松、张凯重排此剧,并将亲自为爱徒把场。

  届时,同为京剧名家的师生二人再度携手奉献的《伍子胥》必将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艺术享受。

  “神秘嘉宾”几度落泪

  国家大剧院“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一位“特殊”的读者激动不已。这就是发布会上的“神秘”嘉宾、淡出人们视野几十年之久的杨宝森先生的养女杨文蕙女士。

  杨文蕙女士介绍,1939年,结婚8年一直未生育的杨宝森夫妇,将几个月大杨文蕙抱入杨家,视如己出,百般疼爱。从此,一家三口形影不离、和和美美的生活了近20载,直至1958年杨宝森去世。

  “我的童年是在父亲的臂弯中度过的!”杨文蕙女士说,父亲演出时是她最开心的时刻。“每次,父亲将我抱坐在自己膝上,带到后台。父亲在台前演出,我在台后看着听着,戏散时,再由父亲抱起困倦的我回到家中。”讲至此,杨文蕙女士已经眼含泪花。

  在后台长大的杨文蕙回忆说,演出时,即使前面有一个观众,父亲都会精神饱满地站在台上,字字珠玑。后台的工作人员也都不会受上座率的影响,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每当父亲唱至一出戏的核心唱段时,不仅前台鸦雀无声,后台的工作人员也会屏息凝听,一起陶醉。

  1958年2月,杨宝森感冒了,杨文蕙寸步不离地照顾父亲,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杨宝森感到不安,对女儿说:“我的身体已经无碍,你应该去参加劳动,不能落后!”。

  “见父亲好转些,我也就放了心。于是拿起行李出了家门,万没想到,这一走竟是与父亲的永别!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在呀!”回忆至此杨文蕙女士已经泪流满面。

  传人戏迷共叙佳话,杨乃澎父子即兴演唱

  今天在艺术上已颇有成就的叶蓬、杨乃彭、杜镇杰等杨派传人,说起杨先生来,依然是万分崇敬。他们一起回忆学艺经历、切磋杨派博大精深的技艺。

  “杨宝森大师以毕生心血,精磨前辈的优秀成果,使之经典化。京剧的几度辉煌向我们表明,它的发展,既需要马连良那样的开拓型大师,也需要杨宝森这样高层次的守业型巨匠。正是他们共同保持了京剧艺术的含金量,使之得以延绵并繁荣昌盛的。”

  “杨大师一生坎坷,但他耐得住寂寞,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这种精神和他那高品位的艺术,都是极为值得我们尊崇和发扬的!”

  大师的人格与他的艺术同样高雅,这让身为杨派传人的深感骄傲。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感叹不已,场面热烈而温馨。

  北京京剧院“头牌老生”杜镇杰介绍,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他将与津京沪著名杨派演员李军、杨乃彭分饰诸葛亮,值得一提的事,梅花大奖获得者尚长荣甘当“绿叶”,饰演多年未曾碰及的经典角色马谡、邓沐玮扮演的司马懿,更为全剧生色。《杨家将》由津京沪五位杨派传人同台演出,这种阵容寓意杨派艺术后继有人,也是后人对大师艺术的最好诠释与传承。

  一位戏迷说:“我喜欢上京剧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刚刚接触杨先生的戏时,没什么感觉,但听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自己已经被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深深吸引了!”

  还有一位戏迷说:“杨宝森一生所演骨子老戏,远不如新编剧目讨巧。可是他却老老实实地演,这要有“大胆且向虎山行”的魄力,又要有“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从容,如果没有三分傲骨,是很难做到的!”

  会上,应大家的热情邀请,杨乃彭与杨少彭父子父拉子唱,一起表演了《珠帘寨》精彩选段,顿时,那醇厚清雅、气势磅礴的“杨派”声腔在会场内外飘荡起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杨宝森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