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凯歌混搭大理 两亿打造实景剧(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0日11:14  精品购物指南
陈凯歌混搭大理两亿打造实景剧(组图)

陈凯歌

陈凯歌混搭大理两亿打造实景剧(组图)

现场,负责舞蹈的高艳津子带来了她的现代舞《花》

陈凯歌混搭大理两亿打造实景剧(组图)

不做挂牌导演、不与别人比较、支持环保是陈凯歌简短发言的核心词。陈红仍是陈凯歌的御用监制

陈凯歌混搭大理两亿打造实景剧(组图)

陈凯歌遇到张艺谋是永恒的话题

  采写/王子烨

  混搭是个已经不时髦的名词,但混搭的事例至今仍然蓬勃出现,因为“被混”事物之间往往存在差异性,而这差异,使得整个跨界合作有了戏剧看点。

  这次混搭的主人公,是导演陈凯歌和云南大理自然风景区。混搭的手段,竟是凯歌导演鲜有尝试的大型实景歌舞演出,剧名已经确定——《希夷之大理》。

  近日,本刊记者特别被邀请前往大理参加《希夷之大理》的奠基仪式,亲历一场大型歌舞剧的首次公开亮相。

  剧目:“希夷”二字出自《道德经》

  《希夷之大理》是陈凯歌执导的首部大型实景演出作品,预计耗资两亿,计划于2010年4月28日大理“三月街民族节”首演。“希夷”二字源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中的两句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意指梦幻玄妙的地方。由此作为剧名的歌舞剧,被陈凯歌定义为“奇幻剧”,并且亲自挥毫泼墨题写剧名。

  发布会后短暂的群访时间里,当被某网站记者问道“《希夷之大理》中,希夷何解?”时,显然,陈凯歌导演不高兴了,不仅拒绝解释,还建议提问的记者回去查《辞海》。不同于《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的简明扼要,同是展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符号的《希夷之大理》,从剧名的出处就能看出,它恐怕会是又一出“玄之又玄”的大师演绎。在发布会上,“美轮美奂、高科技打造、视觉盛宴”是制作人王兵口中的高频词汇。

  舞台:弃苍山洱海 钦定小水库

  景观剧最大的卖点是对自然风光的选择和开发利用,若是没有依山傍水的天然舞台,恐怕再精彩的表演,也会逊色不少。张艺谋的《印象丽江》把舞台搬到了玉龙雪山下——有千年雪山这碗酒垫底,看什么都是风景。所以,190元一张的门票再加上进山费、包车费、古城维护费算下来,一场《印象丽江》的成本起码要300元。虽然价格不菲,但演了4年,《印象丽江》已经成了当地的保留旅游项目之一。这是景色的魅力,也是导演的聪明。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希夷之大理》的演出场地并未选景于大理最著名的风景——苍山、洱海,而是要将舞台建在一个400亩的废弃水库中。面对记者的质疑,陈凯歌说:“我第一次站在这个废弃的水库前,看着水面上苍山的倒影,以及更远处美丽的洱海,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三塔映月和舞台灯光交相辉映的画面,立刻就陶醉了。”而宣传总监杨樾做出的回应则是:“主要是因为洱海上的风太大,而我们需要搭建很高的架子来放置灯光和音响设备。”据了解,这座水库虽然已被废弃,却依旧起着灌溉附近农田的作用。面对如何防止灌溉水被污染的问题,主办方表示,将在非灌溉期把水抽干,在库面上方搭建观众席,完成后再于观众席下方的空水库中重新注入灌溉水,以保证附近土地的需要。

  阵容:“你”请了久石让

  在此次盛大的发布会以前,陈凯歌已经和他的核心团队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创作。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公布了强大的演出阵容——总导演陈凯歌、舞美总监由电影《梅兰芳》的总美术柳青担任;舞蹈总监则由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担任;舞台、灯光、音响聘请了某日本最顶级的设计师团队。柳青、高艳津子等人一一在发布会上亮相。

  主办方一再强调阵容的强大,但这一连串需要定语和头衔解释的名字可能对于更多“圈外”观众来说,并不熟悉。而公布的演出单上最大牌的,莫过于日本作曲家久石让。遗憾的是,久石让并未出现在现场,记者仔细对照了媒体资料发现,久石让名前写着“拟请”二字。以至于在发布会上,记者就听到旁边有:“久石让原是‘你’请的?”“不是,真不是我请的……”这类低语。至于久石让是否“拟请”成功,主办方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表态。

  为何邀请一个外国作曲家来作中国的民间故事配乐,而不直接用民乐?项目制作人王兵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的观众,我们想让这些音乐更加国际化,我们也有自己国内的音乐总监采集民间音乐的素材,交给久石让创作。”

  这次的“陈凯歌作品”尽管不是电影,但夫人陈红仍是以实景剧总监制的身份出席发布会。这次出手,又是“陈凯歌品牌”的一次打包给予。而在发布会现场,陈红一直忙着和大理州领导交流,早已进入角色。

  政府:鼎力支持 投资近2亿元

  云南是个完全没有工业的省份,它的命脉经济产业是旅游业。想想十几年前还在靠天吃饭,完全活在历史尘埃中的丽江纳西族同胞吧,他们今天成了小客栈房东、饭馆老板、出租车司机、职业导游……而对当地旅游拓展最大的支持,就是打造品牌,增加无形价值。

  所以,当陈凯歌决定用“大理”为题作文的时候,州政府提供了绝对的支持。奠基仪式前,大理州州委书记刘明发表了简短的谈话:“大理有大气的山和水,但我们在旅游方面还是缺少知名的大品牌。此番有幸请到陈凯歌导演来策划导演这个项目,为大理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作出大的贡献。”

  而设在大坝的观众席能同时容纳5000人。而演职人员则主要从大理学院挖掘,组建约800人的演出团队。副州长黄永华预计,该项目将拉动超过1000人就业。

  [Tips]“望夫云”的传说

  “望夫云”的传说,在大理几乎家喻户晓。望夫云,传说是南诏阿风公主的化身。她与苍山上的一个年轻猎人相爱,被反对的父王请来罗荃法师将苍山猎人害死,打入海底变为石螺,公主因此愤郁死于苍山玉局峰上。但公主的精气便化为一朵白云,怒而生风,要把海水吹开和情人相见。于是,后人便把这样的云彩称为望夫云。

  陈凯歌答记者问

  不做挂牌导演 不走别人的路

  记者:为什么选择大理做实景剧项目?

  陈凯歌:我在云南插过队,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留在这里了。当接到邀请时,我觉得能重回云南,是人生的一件乐事、幸事。另外,我觉得大理的自然之美令人充满想像。我们要做的事情,目标非常明确:注重环保,寄情山水,能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能创造文化,造福地方。

  记者:大理与丽江离得不远,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张艺谋的“丽江系列”,你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吗?

  陈凯歌:我没看过其他的实景剧,也不会进行比较。而且,没有别人的路可走,要走,只能走自己的路。

  记者:你平时很忙,这部《希夷之大理》你会投入多大精力?

  陈凯歌:从我的角度讲,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我们全情投入,花了很多时间做了整个舞台设计的方案,我个人认为是很奇幻的方案。同时我们还要找很多演员介入表演,换句话说我会花很多的时间把项目做好,而不仅仅做一个挂名的导演。

  陈凯歌的云南情结

  生活之苦与自然之美

  陈凯歌1952年生于北京。父亲陈怀皑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母亲是高级编剧。上完初中一年级他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于1969年到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当了知青。

  据说,当年陈凯歌去云南时,带着10筒家庭特大号的牙膏,去了就没打算回来。陈凯歌也曾在采访中说过:“当时毛主席号召2000多万知识青年下乡,独我一个不去,没道理。另外我对西双版纳的生活其实是有幻想的,当时的说法是‘头顶芭蕉、脚踩菠萝’,确实是有一种浪漫的想法,觉得那个地方是可以施展的,在那样一个地方度过青春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但真正到了云南后,陈凯歌发现了生活在浪漫的底色下,有着说不出的残酷。“日子太苦了,而且主要是因为年纪太小。我去的时候不到17岁。那个时候每天得干活,不太吃得饱,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每天都有很多生理上的需要,就是饿。我16岁到云南的森林里面去砍树,偌大的一片林子砍得完吗?可是居然我们把它砍完了。砍完之后我们有两种感受,第一种感受是非常非常地骄傲,看着长满老茧的16岁的双手,心里面有一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第二种感受是痛苦万分。我们有什么权利把这些树砍了?云南的很多树喷出来的汁液都是红色的……可是,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段生活的时候,还是怀念。”

  在1993年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凯歌去看另外一个朋友拍戏,又回到了原来待过的地方。同去的一个朋友也是在西双版纳跟我在一起待过的人。于是三人相约,你拍我、我拍你,因为:“这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地方。当我们看到香蕉林的时候,我就看他往香蕉林那儿疯跑。后来我才明白,他不愿意让我看见他哭了……”

  但回忆起云南插队的日子,“生活之艰苦和自然景色之优美,是可以交相辉映的。”这是今日的陈凯歌对回忆的总结。

  记者手记

  陈凯歌VS张艺谋 一个是祭祀 一个是马戏

  创作者最怕被人指责的,应该是步人后尘,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张艺谋早有“印象”品牌在前,同样的景观剧、同样的大投资、同样的依山傍水展示少数民族风情,甚至演出地点同样在云南……这一连串的巧合,更像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较量。看来,陈凯歌对《希夷之大理》的信心已经超越了“不走前人路”的忌讳。

  张艺谋和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史上绝对绕不开的两个名字,而两人的恩怨纠葛从80年代的《黄土地》就已经展开(《黄土地》导演陈凯歌、摄像张艺谋)。同是第五代掌门人的两大导演,在进入各自的电影黄金期后,展示出了不同的审美趣味。虽然张艺谋的“贩卖东方主义”、“给外国人拍电影”频频受到观众的质疑,但张艺谋的电影还是朴实的、是让每个观众都能看懂的。而凯歌,冯小刚这么评价过他:“像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就应该好好待在象牙塔里,思考人类、民族性的精神问题,不用也来拍大众娱乐电影,和我们抢饭碗……”知识分子家庭成长起来的陈凯歌,连炒一盘土豆丝都会运足丹田之气,处女作《黄土地》就已经有了史诗感,更不要说《刺秦》《霸王别姬》《梅兰芳》等成熟之作。

  而纵观张艺谋、陈凯歌两人这小二十年的表现,倒是分别用自己的语汇诠释出了电影的两种类型。抽丝剥茧还原到本质来看,张艺谋拍的是马戏——热闹、花哨、通俗易懂,而陈凯歌根本就是在做仪式,或者干脆说是祭祀,背负着卸不掉的文化包袱。再说回到景观剧,所有媒体的焦点都在于“陈凯歌又在学张艺谋”、“陈凯歌在走别人的路,让自己无路可走”时,仔细想想,他们二位拍得能一样吗?景观剧是一种特殊的戏剧类型,因为需要较高的舞台条件所以在都市并不常见。记得宁浩在面对“学盖·里奇”的质疑时,对记者说:“我们都是荒诞派,往根上说,学的全是莫里哀。”言下之意,哥们儿,你们也太爱大惊小怪了。

  至于这个景观剧陈凯歌能否拍好,观众存疑也有道理。虽然不能说陈凯歌走别人的路,但是成品被横向比较是肯定的。不算正在制作中的,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公映的已经有4部。而张艺谋更是凭借在“印象”中的练兵,开发出了自己晚会导演的天赋,一场百年奥运的开幕式,震惊了没见过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而陈凯歌,能否超越自己的文化包袱,使晦涩的符号做到雅俗共赏?如果让游人看到的不仅是一出“有文化”的表演,更是一场“有回忆”的表演,那政府投资的2亿,就算没白花。

  Tips

  正版“印象”和山寨“印象”

  《印象·刘三姐》——2004年3月20日,《印象·刘三姐》在桂林

  阳朔正式公演,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这样一个从未有过的创意,一炮而红。

  《印象·丽江》——2006年7月,《印象·丽江》雪山篇首次上演。

  该演出并没有具体的故事,而是表达三个导演对丽江的个性体验。 《印象·西湖》——2007年3月登场的《印象·西湖》展现的是西湖浓厚的历史人文。

  《印象·海南岛》——2009年3月16日晚首次对外试演。演出的舞台不大,但是却能营造海洋、沙滩、天空的真实立体感觉。

  《印象·大红袍》预计2009年10月演出

  《印象·大红袍》希望借助张艺谋的策划,把大红袍文化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丰富武夷山的旅游,弘扬武夷茶文化。但是,《印象·大红袍》的进程是一拖再拖,最近传出的消息是,它或许能在今年10月开门迎客。

  在张艺谋的“印象”之后,一大批实景歌舞剧集纷纷上马——“印象·华清池”(实名为《盟誓华清宫》)、“印象·三峡”(实名为《梦回峡江》)、“印象·贵州平塘”(实名为《玉水不夜天》)……这些实景歌舞剧不约而同地在宣传过程中给自己贴上了“印象”商标。

  其他实景剧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这是第一部描写少林寺的大型实景演出,在河南嵩山上演。由《印象·刘三姐》的策划人梅帅元担任总制作人和导演。《爱的香格里拉》——李亚鹏投资近千万、张杨导演、霍昕编剧、号称是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纳西族民族歌舞剧。在丽江木府演出。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陈凯歌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