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展演周完美闭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15:45  新浪娱乐
text1 “爱与舞”之舞韵芬芳――舞蹈精品
text2 “春华秋实”展演周完美闭幕
text3 大型京剧《白蛇传》
text4 演出现场

  新浪娱乐讯 11月14日,第三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以《“爱与舞”之舞韵芬芳——舞蹈精品节目荟萃》和大型京剧《白蛇传》完美收官。本届展演周共演出11台剧目15场演出,上座率超过90%。举办14场艺术普及讲座、小型展演,20000多人次参与其中。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六所明星院校的近千名名家名师与青年学子,为北京观众奉献了丰富多彩的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舞蹈、戏曲节目。高水准的演出、丰富的艺术普及活动、亲民的票价,经过三年磨砺,“春华秋实”展演周已经开始在全国形成重大影响,成为重要的艺术教育交流平台之一。

  坚持高雅 常办常新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经营的是高雅艺术,作为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社会公益性艺术普及教育品牌,春华秋实展演周当然也定位在高雅艺术上。”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邓一江曾表示,展演周参演节目均以“高质量、高水准、高品位”为入选标准,在展演周策划初期就严格把关。

  今年第11台剧目都是精心策划并汇聚了强大的主创、艺术家阵容,指挥胡咏言、阎惠昌、彭家鹏,钢琴家居觐、邹翔,歌唱家张立萍、张建一、王莉、常思思,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吕思清、林朝阳、陈曦,民乐演奏家石海彬、章红艳、张维良、胡志平、荣政,京剧名家周龙、刘秀荣、张春孝……各路名师名家参与其中,为新生力量保驾护航之余,也让展演周更加星光灿烂。

  “声乐精品专场音乐会”、“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民族管弦乐与编钟音乐会”、“中小型舞剧作品专场”、实验戏曲《还魂三叠》……这是第三届“春华秋实”展演周的部分演出场次。仅从节目单中,便可看出今年节目的多元与创新,不仅艺术种类丰富,风格也是不尽相同。

  四所参演的音乐学院分别来自华北、西北和华中地区,都有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势学科,展演周中他们也结合自身特色,从西方经典作品到中国传统民间乐种,从西北秦韵到华中楚风,每场音乐会都以截然不同的风格主题让观众全景感受着音乐的多彩魅力。中国戏曲学院,则是带来了一部复排的传统经典剧目《白蛇传》和一部新制作的实验剧目《还魂三叠》,传承与创新交融。参与过首届“春华秋实”展演周的北京舞蹈学院,这次带来了2场中小型舞剧演出和2场由“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构成的舞蹈晚会,既有炫技又饱含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周还出现了三个“首次”:首次个人专场音乐会、首次增加小剧场的演出、首次中小型舞剧专场。邓一江表示,“春华秋实”展演周一年一度,需要常办常新、以不同的亮点吸引观众,因此在节目设计初期便注重创新,“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赵季平先生多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他本身又是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因此由西安音乐学院带来一场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再合适不过;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三台四场剧目,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中小型舞剧专场由《泥人》、《我和石光荣》、《梁祝》和根据话剧《雷雨》改编的《情殇》四部作品组成,展现了我国舞蹈教学领域的最新探索成果。”

  搭建多赢平台

  虽然全国各院校都把舞台实践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受制于演出场地、营销手段以及交流群体偏窄等因素,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往往十分有限,往往出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据国家大剧院院刊对11家艺术院校的舞台实践现状调查显示,各个院校每年公开演出多在本校,场次从1、2场到200场不等,但基本都为非营利性演出,观众以学校同学、老师、家长和业内人士为主。

  本届展演周中在中小型舞剧专场里演出的舞剧《情殇》正是这样一部作品,13年前就职于北京舞蹈学院的邓一江根据话剧《雷雨》改编出教学作品《情殇》,这部舞剧当年在北京、沈阳、香港等地演出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国内多个舞蹈金奖,之后便在舞台上销声匿迹了。“专业艺术院校的舞台实践活动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但是展示机会却非常有限,往往落得压箱底的命运,”说起这个作品,如今的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邓一江无限感慨,“幸运的是,展演周让这些优秀作品重见天日,同时也磨砺了我们的作品,让艺术教学与市场在实践中互动起来,及时调整、改善和完善。”

  国家大剧院拥有一流的舞台设备和技术,“一流的灯光和音响设备,不但能优化既往的想法,更能激发我们的创意,”担任本场演出导演的胡淮北老师表示,无论何种舞蹈类别、艺术表现力都能在国家大剧院平台上得以提升。曾参与第二届“春华秋实”展演周的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也认为,在大剧院的演出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可以利用更先进的剧场条件来实现原来未能实现的许多构思。”

  对艺术院校的学子而言,“春华秋实”展演周也是其艺术之路的重要一课。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本次参演,除了中国古典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芭蕾舞系的学生参与演出,还有舞蹈编导系、艺术设计系、传播系等专业的学生参与幕后工作,可以说学生亲自“实践”了表演、导演、美术、化装、服装、灯光、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此同时,与观众的近距离接触、更多圈外的掌声也能促进艺术新星的成长,在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副主任邹之瑞看来,国家大剧院把舞台向学生们敞开,这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让学生不得不绷紧心里那根弦,全力以赴展现最优秀的自己,可能是因为有过这样120%投入的经历,有些学生对自己所将要从事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在大剧院的演出让我终生难忘,那一天,观众的掌声撞击着我的心灵,内心有个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一定要从事我热爱的话剧事业,”中央戏剧学院05级表演系的林若夕曾参与第一届展演周的话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也因此更坚定自己的艺术道路。

  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从时间安排、宣传包装、票务营销、教育普及到后勤服务上,针对学院进行了精细设计,立体化营销推广战略不仅保证了票房,也架起了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的联动之桥。

  国家大剧院会提前一年与申请参演的院校接洽,并邀请观摩当届演出,然后开展进一步沟通确定剧目,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介绍,在剧目选择上大剧院和院校形成了3条标准:在作品内容上,要能体现院校教学特点,有别于商业演出;在艺术质量上,要能够代表参演院校教学的最高水平,展示最好的教学成果和最优秀的人才;在剧目曲目的选择上,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和欣赏习惯。通过这样的有效合作,既加强了高校文化辐射范围和服务地方文化的能力,也有利于高校根据社会需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也表示,艺术院校应不断把教学剧目推向市场,符合文化艺术产业化的趋势,“我们要有让教学和创作接受市场检验和反馈的意识,不能仅在围墙内部来进行教学和创作,还是要和外面的艺术创作、生产以及市场尝试做一些接轨。”

  演教并行 注重公益

  在呈现高质量演出的同时,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的另一大亮点则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普及活动和亲民的低票价。

  今年“春华秋实”演出期间,国家大剧院针对不同人群安排了丰富的普及活动。10场艺术普及讲座、主演见面会,邀请著名指挥家胡咏言、琵琶演奏家章红艳、京剧《白蛇传》第一代白素贞扮演者刘秀荣、京剧名家张春孝等主演主创,和北京舞蹈学院各舞系的老师同学们与观众互动交流;公共空间小型演出,让普通市民与表演艺术“亲密接触”,营造出活泼、开放的艺术教育氛围。

  “春华秋实”秉承公益性演出的理念,所有演出票价最高不过200元,最低60元,超高的高性价比,也让更多以往对“学院派”作品不了解的观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走进剧院,了解、体验高雅艺术活动,也对未来观众的培养、对院校艺术精品创作提供了长效的支持和不竭的动力。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