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葛兰姆:给肢体以思想 给舞台以灵魂

2015年10月29日 11:20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玛莎-葛兰姆:给肢体以思想,给舞台以灵魂。每一位艺术家都在使用全新的、抽象的方式去唤醒人类最原始的情感。

《编年史》被认为是玛莎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编年史》被认为是玛莎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181部作品,6代舞蹈传人,一套传播于全球的技术体系,玛莎-葛兰姆对西方现代舞界的影响,鲜有人能及。玛莎早已成为每个现代舞者呼吸的一部分,也因为她经久不衰的影响力,评论家将她与画家毕加索、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相提并论,并称“二十世纪三大艺术巨匠”。

  10月28日和29日,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首度造访上海,携现代舞专场《二十世纪三大艺术巨匠》登临上海大剧院,献上《编年史》、《深沉的乐曲》、《春之祭》、《悲悼变奏曲》四部作品。舞团现任艺术总监珍妮特-艾贝尔说,虽然三位艺术大师(玛莎、毕加索及斯特拉文斯基)从未谋面,但他们的很多艺术理念都有联系,“每一位艺术家都在使用全新的、抽象的方式——舞蹈、绘画以及音乐,去唤醒人类最原始的情感。”

  演出当晚既汇聚了玛莎1930年代的经典《深沉的乐曲》、《编年史》,也有玛莎晚年时期的代表作《春之祭》,前后风格差别甚大。现场观众莫不带着朝圣心理观演,但当开场独舞《深沉的乐曲》演毕,台下观众却隔了数秒才有反应,以致忘了鼓掌:极尽简朴的舞美,裹满全身的长裙,粗粝的原始感,都与当下观众熟知的现代舞脱节。突然间回到现代舞最初最原始的状态,所有人好像都不习惯,但是,这种现在看来“落后”的现代舞,却正是在当初芭蕾盛行的窠臼中炸出的一声惊雷,催生出了现代舞真正的自我张扬与个性。回看玛莎,看的不就是已随风消逝的现代舞历史?

  舞者要有一双农夫的脚

  玛莎出身于美国一个医生家庭,父亲一句“人的嘴巴可以说谎,但身体没法说谎”点燃了她对身体表现的热情。22岁,没有舞蹈基础的玛莎全凭决心进入丹尼斯-肖恩舞蹈学校。这所学校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舞的发源地,浓厚的宗教精神、柔媚的舞蹈风格却让玛莎渐生不满。在她看来,动作必须独立承担表达的责任。

  1926年,玛莎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现代舞团。让她树立起明显个人风格的是1930年的《悲歌》。她在舞台上以黑布裹身,好像被包围在巨大的悲痛中;她以赤足重击大地,传达人性撞击。 昨晚上演的《编年史》,被认为是玛莎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36年正值西班牙内战,身在美国的玛莎希望以舞蹈反映社会问题。12名女舞者在三个舞段中先后登台,阴暗、低沉的布景和服装暗指刚过去的经济大萧条和西班牙内战。将社会问题带上舞台也是当时美国戏剧界的普遍趋势——对动荡的现实做出反应。

  独舞《深沉的乐曲》同样反映了西班牙内战。舞蹈开始前,毕加索作于1937年的壁画《格林尼卡》首先投影在台上。女舞者一袭黑白长裙,绕着一方白凳腾挪,舞步顿重,面容悲怆。正如玛莎所述:“舞蹈的形式——不管是旋转、匍匐、蜷缩抑或从空中跌落——都是人们在战争中的切身体会……这是悲剧事件的深刻剖析。”

  上述两部作品鲜明地代表了玛莎早期编舞风格:舞美清简,舞步顿重、动作简单。这些老派的现代舞一度让观众不习惯,但在1930年代的美国,它们确是标新立异到振聋发聩。 玛莎与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结缘于1930年,玛莎曾扮演“被选中的少女”。54年后,已89岁的玛莎决定回归曲谱,创作自己的《春之祭》。

  玛莎版《春之祭》的亮点在于由一组组复杂但清晰的几何图案组成的群舞,结构在平静中蕴含不安,对应传说中的祭祀故事,堪称玛莎编舞生涯的里程碑式杰作。

(责编:pp)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名侦探柯南》:回味童年也吐个槽

抓了这么多部的黑衣人依旧神秘,这和灰太狼抓不到羊有什么区别?[详细]
《名侦探柯南》:回味童年也吐个槽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