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大桥(1957)
去 桂河大桥(1957)的页面 >这部影片被称为50年代最雄伟的战争片,并凭借近乎完美的制作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男主角、导演、编剧、剪辑、配乐等七项大奖。其中,英军上校尼尔森的扮演者,英国明星亚历克?吉尼斯则因其在该片中的出色表演荣登当年奥斯卡影帝宝座。
这部影片的制作人员和角色的选取都是几经波折,先是原定的导演最佳人选霍华德.霍克斯拒绝执导这部影片。因为他认为这部影片和他两年前拍摄的《法老之国》都是叫好不叫座的影片,能够受到影评人的赞赏,但却很难将观众吸引进电影院,从而难以获得票房,这在商业第一位的好莱坞自然是不行的,他的《法老之国》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境。随后就是制片人原定扮演希尔斯的加里?格兰特因为档期原因而无法出演,最后寻找威廉?霍尔登顶上了这个角色。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被俘的英国军人衣衫褴褛,却排着整齐的队伍用口哨吹出的曲子风靡一时。这首曲子叫做《波基上校进行曲》,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首曲子在1914年便由约翰?奥尔福特(Kenneth John Alford)作出。但直到40多年后才被大家所熟知,而《桂河大桥》变成了这首曲子的代名词,所以在这首曲子风靡的时候也被称为《桂河大桥进行曲》。《波基上校进行曲》原本是一首管弦协奏曲,在这部片中被选编为用口哨和管弦混合奏出,效果之好出乎意料,结果在此后的所有版本中这首曲子都采用口哨音来演奏。
而在当年的奥斯卡奖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冷战思维作怪。这部影片的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但奖项只颁给了《桂河大桥》的原作者——法国人彼埃尔?布尔,但他甚至不会说英语更谈不上对剧本进行多么大的改编了。而对本片剧本贡献最大的两个编剧麦克尔?威尔逊和卡尔?弗曼却压根没有被提到,理由是他们因为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而被丢进了电影圈的黑名单,不得不说这是奥斯卡奖的遗憾。
桂河大桥是真实存在的,这座大桥地处曼谷西北122公里的北碧府(Kan-chanaburi),历史上的真实情形是当年日军占领泰境期间,强迫盟军战俘建造铁路连接缅甸及暹罗,这条铁路在牺牲了无数宝贵性命后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铁路”之称。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称为“死亡铁路”的咽喉。而在大桥完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桂河大桥是盟军经常空袭的目标,但时至今日,这座大桥还是幸存下来并且且仍在使用。不过大桥原本是木桥,在飞机的轰炸之下已经毁坏了,只有在河水很浅时才能看到残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后来修建的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