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相关

  • 正在上映
  • 即将上映

2011年,阿拉什-阿米尔的剧本刚一出炉,就被列入娱乐调查《好莱坞黑名单》中最受喜爱的未制作的剧本。之后,在各路公司一路竞标下,法国制片人皮埃尔-安-勒-伯盖姆成为其所有者。有这样的关注,自然也少不了非议。与之前好评如潮的《女王》不同,《摩纳哥的格蕾丝》还未上映就遭遇困难重重。2013年早些时候,摩纳哥王子和他的姐姐发表声明,称电影“严重不符合历史的情节,并有许多纯属虚构的场景。”他们还强调说:“这绝不是一部传记片。”无独有偶,另一部讲述戴安娜王妃的也在英国遭到冷遇,被认为是“对隐私的残暴侵犯”。虽然韦恩斯坦一直没回应要求电影延期的说法,但原本想搭乘今年奥斯卡顺风车的计划确实搁浅了,年底的上映被推到了2014年3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片的法国导演奥利维埃-达昂(曾执导奥斯卡获奖作品《玫瑰人生》)公开指责韦恩斯坦影业剪辑的电影版本是“一拖大便”。他说,电影公司延迟上映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电影已经制作完成了。而他被迫签署放弃最终剪辑权,也致使电影成品完全变质。“当你面对像是韦恩斯坦这样的分销商,真没有什么能做的了。要不你去弄明白他们整出来的是什么玩意儿,要不就振作起来,不在暴力下屈服。如果我不签这个合同,那么就是彻底的勒索的开始,不过我并不太害怕。现在我们各自持有自己的电影版本,我觉得这才是最灾难性的事件。”对于延迟一说,韦恩斯坦方面回应说,电影拍摄是完成了,主要就是资金和发行的策略还有待商榷。制片人说:“他们希望一部商业片闻起来像雏菊那么美妙。希望它既能适应院线需求,又包含生命的意义。这其中缺乏太多东西了。”LadyInSatin/文
  妮可-基德曼在片中饰演格蕾丝-凯利。同属“外向事业心的内向女性”,妮可将1962年时格蕾丝的那份孤独、落寞、困惑与苦恼,演绎得淋漓尽致。RED网评价妮可-基德曼“将格蕾丝的不安全感和广为人知的安静优雅气质,刻画得入木三分”。《每日邮报》也称赞妮可“演绎的格蕾丝非常真实”。影片作为第67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放映后,欧洲媒体大都不吝好评。妮可-基德曼在接受专访时,特意强调,她与格蕾丝的共同点,就是对表演事业的热情,对家庭生活的热情,而“夹在两者间的挣扎应该是许多女性的共同难题,怎样才能二者兼得,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好伴侣,同时拥有自己的生活,比如演艺事业,过有目标的生活,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好的东西,这一点上,我觉得格蕾丝-凯利做得非常好”。
  妮可-基德曼还原了1962年格蕾丝-凯利的真实心境,执导过《玫瑰人生》的导演奥利维埃-达昂,也力图还原当时的欧洲风貌。影片的服装和道具无不依照史实做了复制,迪奥工作室和创意总监马克·伯翰则为电影重新制作了格蕾丝-凯利生前的礼服,服装设计师吉吉-帕勒热为妮可-基德曼量身打造了49套服装,以保证迷人的摩纳哥王妃出席任何场合都魅力十足。而且,影片的色调柔美淡雅,似乎所有人都笼罩在一层若有若无的雾中,格蕾丝的盛装出现则更像一位童话公主的降临。《独立报》评论影片的“服装和造型设计令人眼花缭乱”,RED网称“影片的服装、场景和拍摄技术都极为出色”。导演奥利维埃-达昂在制作手记里坦承,“我与摄影师埃里克·戈蒂埃寻求的电影艺术,是美国60年代的电影风格,就像希区柯克的风格”。
  摩纳哥王妃才是反性别歧视的典范
  不过,这些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外在,以及格蕾丝的尊贵身份,在演员妮可-基德曼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妮可认为,自己是在扮演一个女性角色,而不是扮演一个电影明星。“(对我来说)她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她是一个有家庭、有子女,渴望工作,渴望艺术表演的人,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各种责任。”这也令人思考:如果格蕾丝只是当代的一名普通女性,那么这些苦恼她能避免吗?
  答案是不能。那种在事业与婚姻、家庭间的两难抉择,和亲近的人的沟通乏力,梦想与现实的落差,是每个当代女性都要面临的问题。也许作出选择并非特别艰难,但是承担起选择的后果,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女性却要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即使女性的地位已经比以往任何年代都高出不少,但不得不承认,女性依然是当代社会的弱势群体,人们常常会要求女性回归家庭,服从男性,并以此作为“天经地义”的标准。中国女性虽然可以顶起“半边天”,但流行于当下中国的“相亲”大潮中表露出来的标准,却正在漠视“半边天”的地位:男女双方均在“相亲”市场上被“估价”,对于男性来说,“能力”与“金钱”是巨大的资产,而对于女性来说,“相貌”与“持家能力”才是有价值的。这种赤裸裸的不平等,又在一种传统“门当户对”、“男主外女主内”习俗包装下,无形地加诸于每个单身适婚女性的身上。
  但是,当代女性理应在争取权利、而不是争取权力的道路,勇敢前进。女性的觉醒,不应该建立新的压迫关系、新的性别双重标准,更不该陷入“女性做什么都对”这种逆向性别本质化的怪圈里。电影《摩纳哥王妃》实际给了女人们一个很好的提示:拥抱事业或者回归家庭、醉心梦想还是臣服现实,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经过清醒的反思,然后——做你真正想要的做的事情,并大胆为此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