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相关

  • 正在上映
  • 即将上映

由于《达芬奇密码》的知名度,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天使与魔鬼》的原著。无疑丹·布朗是一个编故事的顶级高手,他总能无比精准而残忍地找到观者的兴奋神经所在,随后如手术刀般干净利落地切割,一步一步精细而耐心地将你为他作品所设下的壁垒瓦解。所以让我们反观一下丹·布朗的作品,来看看影片的看点所在:

  第一,爆炸性的选材。《达芬奇密码》巨大的话题性在于其彻底击毁了基督教存在的基石,褪去了耶稣神性的外衣,露出其人性的本质。而《天使与魔鬼》则更加聪明,丹·布朗没有将这本书的主旨集中在某一个宗教派别或是群体的身上,而是放眼一个范围更广的领域。这回的主角是贯穿人类历史、引发了无数争斗和血腥镇压、隐含着发展与变革议题的终极碰撞!

  科学与宗教!

  从人类走出懵懂的时代开始,这两者就开始长达千年的碰撞,期间经历过战争、经历过屠杀、经历过震荡、经历过危机,但不论是哪一方都无法否定对方的存在与价值。在黑暗时代,科学在宗教的屠刀下鲜血淋漓,但一批批追求真理的人们没有放弃。反而在时间的长河中,尝试着将两者融合。《天使与魔鬼》开篇无中生有的“反物质”诞生,终究在试管中证明了上帝的神迹。而光照派跨越世纪的复仇,其震撼性并不亚于颠覆耶稣的神性!

  第二,依然丹布朗!什么是丹布朗风格?大量的数字谜题、文字游戏、还有数不尽的密码关键字。丹布朗用他惊世骇俗的笔触,将这些充满诱惑力的陷阱散布到梵蒂冈古迹的各个角落,让我们跟随主角的身影穿梭于无尽的教堂、艺术作品乃至半坍塌的古迹废墟中,反而营造出一种连《夺宝奇兵》和《古墓丽影》都无以比拟的奇妙观感。而这一道道谜题就如斯芬克斯的咒语,致命而又瑰丽,令我们在接触这个故事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可救要地沉溺其中。

  第三,梵蒂冈。影片百分之八十的故事都发生在梵蒂冈,当年《达芬奇密码》到欧洲各国实地取景让我们一饱眼福,但这回恐怕没有这个福分了。一听说要拍摄丹布朗的作品,梵蒂冈立马如临大敌,断然拒绝剧组进入梵蒂冈拍摄的要求。不过这难不倒出神入化的好莱坞光魔电影工业,剧组立马按照近乎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一个梵蒂冈摄影棚,绝大多数镜头都会在其间完成。而造型师百分之百复制梵蒂冈的豪言壮语,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这部影片。

  第四,对冲还是融合?相信断然拒绝剧组的诸位大主教并没有真正读过《天使与魔鬼》,其实丹布朗在这部作品中完全没有偏向于科学抑或宗教的任何一方。那一段教皇内卫对科学的“问责声明”,简直可以被写进教科书来供所有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思考。否定宗教愚昧时代的残暴,并不等于否定宗教理念的崇高;肯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并不等于肯定科学工业对人类和地球的摧残!人类生存与繁衍、进步与发展、和平与安宁,都离不开科学与宗教。但是当科学被怀疑,宗教被践踏,那剩给我们以及我们后代的是什么?

  没错,爱!

  关爱自己,也关爱他人,科学与信仰其实都是在为同样一个宗旨服务,但世俗扭曲了原本崇高的思想,创造了长达数个世纪的对抗。

  也许,一切都该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