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药王》开播在即,观众不免对其讲述的故事充满种种猜测。众所周知,去年在央视热播的《大宅门》与同仁堂
有关,而《大清药王》更是直接用同仁堂乐家做底色。题材“雷同”或者“撞车”的戏很难双赢,这是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什么
改变的事实。那么,这两部戏到底有什么关系?日前,记者分别采访了两部电视剧的编剧,听听他们怎么说。
-《大宅门》编剧郭宝昌:写的是家事——给俺家立个传
听说过《大清药王》,但没看过本子,更没有看过电视剧。同一题材反复创作早已司空见惯,没必要大惊小怪。而且
,如果说《大清药王》写的是乐家的事,那么《大宅门》就纯粹是自己创作的东西。我只是借用宅门,揭示社会变迁和人物命
运变化,早以从原型中脱离出来。这样写作的自由度就大得多。从内容上,我在使用历史人物事件的同时,也进行了艺术加工
。我曾经做客《对话》栏目,那时有人提议如果能够宏扬中医药文化,《大宅门》可能会更完美。但我感觉没这个必要。原因
很简单,我写的是人的心路历程,而不是一个行业的兴衰史。像主人公白景琦,没有第几代传人的概念,很模糊,可能是发生
在几代传人身上的故事集纳;像二奶奶也是由两代人捏起来的……
《大宅门》跟《大清药王》目的不一样。后者可能是想反映真人真事,引领观众解读那段历史。而我是把很多自己对
生活、历史的认识都揉进剧情。
-《大清药王》编剧杨晓雄:说的是家史——像个广告也无妨
《大清药王》取材于乐氏同仁堂14代以来的家史。《大宅门》侧重于家,描写了二奶奶、七爷等人物的叛逆性格;
《药》剧侧重于堂,描写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京之间,国家多难、北京多事、同仁堂风雨飘摇时,掌堂人前仆后继的故事
。两者其实没有太多可比性,题材不是私有的,但构思却是。从时间段上说,《宅》剧以同仁堂12代为原型,《药》剧以8
代到10代为背景,前者更是神来之笔,作者可以天马行空,因为人物不姓乐而姓白。同仁堂也没承认《宅》剧就是写同仁堂
,故事也主要写的是家族不是买卖。
《药》剧在创作时,更多考虑的是同仁堂、是乐家。既要吻合家史、堂史,又得让其后人、现在同仁堂的人认可。同
仁堂成立至今333年,有着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的人物。故事主要描写了同仁堂的经营之道——经商、做人、治家之道,突出
诚信二字。如果观众真把这部剧当历史看,对创作者来说也是哭笑不得的事。我们的定位是传神。13代传人就如此评价:劲
儿对,味对。如果观众看后感觉像给同仁堂做广告的话,只要他们真是如此这般诚信经营,广而告之也应该。这种精神333
年没改变,眼下的企业有几个可以做到?!晨报记者周雪桐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