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黄金时间现场直播的“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观众最喜爱歌手”评
选活动,经过前几场比赛胜出的16位歌手再次登台竞技。随着“观众最喜爱歌手”的揭晓,本次大奖赛将暂告一个段落,专
业组比赛将在7、8月进行。
本次电视歌手大奖赛从4月30日拉开帷幕以来,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总共11场直播下来,收视率成倍增
长。然而,纵观各媒体对大奖赛的追踪报道内容,满耳充斥的都 是“歌手素质太差”的声音,使人不得不对本次大奖赛提出质
疑——
-推出新人新作了吗?
从1984年第一届大奖赛举办以来,推新人推新作就是它的目的。毛阿敏、韦唯等人都是从大奖赛走出来的。然而
近几年,观众对大奖赛推出的新人印象越来越不清晰了。大奖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而推出的新歌手大部分都自生自灭。如果说
推新人还有据可查,大奖赛推出的新歌就少得可怜了,除了早年的《我热恋的故乡》、《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等几首歌曲
外,别的歌曲就是报上名来,观众也会有生疏感。
为什么会如此呢?著名音乐人,《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等歌曲的作曲苏越,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一是
个性与共性的分离,创作人员发生了断层,老音乐人风格陈旧,而新音乐人又极力张扬自我,忽略了大众的需要,真诚感人的
作品太少;再有,有的年轻人为了新潮而新潮,致使技术上难度增大。二是大赛作品展示的机会太少,只是在大奖赛上瞬间曝
光,没有后续的推广是不行的。”
-“综合素质”该做法宝吗?
按理说,一场歌手大奖赛人们最关心的应该是谁能获奖,然而,近几年的电视大奖赛却发生了怪现象。观众的兴趣点
不在获奖者,而是在比赛过程中的歌手综合素质考核上。这里面不排除有些观众看歌手笑话的心理。
综合素质考核成了大奖赛吸引观众眼球的法宝,这是大奖赛的成功,还是走入了误区?本届歌手大奖赛的策划人之一
秦新民说:“从第八届大奖赛开始,增加了综合素质考核这一项,最初的动机是推动歌手的全面素质提高,提高视觉效果。从
几届的情况看效果是好的。”他认为电视大奖赛要强调电视元素,素质考核可以在直播期间吸引观众,是提高收视率最有效的
手段。
-如此考题能考察歌手吗?
在直播期间,我们经常会看到刚刚演唱完的歌手们气喘吁吁地站到舞台上回答素质考核题,往往是连蒙带猜,大部分
回答会出现常识性的笑话,结果是歌手常常尴尬得面红耳赤。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歌手心甘情愿的,但却是无可避免的,因为
考题范围太广。比如:“在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甘地后面对应上英国、法国、印度、美国”;“请说出梅兰芳、马连良
等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行当”;“日本与我国接壤吗”;“话剧《关汉卿》的作者是谁”等。
究竟如何看待这些考题?评委余秋雨认为,歌手们回答不上来考题,并不是题难题偏,而是歌手平时的积累太少。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观众虽然支持大奖赛设立素质考核,但对素质考核造成的结果往往又心存遗憾。西安观众宋
春田说:“歌手的演唱水平相差不大,也就零点零几分,但素质考核只要答错,就有一分的差距,在同等演唱水平下,素质题
好像成了歌手取胜的必要条件。西藏歌手索朗旺姆的歌声干净、明亮,甚至超过了才旦卓玛,可是她在素质测评中成绩不好,
排在第九名。如果因为这个以后听不到她的歌,那岂不是太遗憾了。”
晨报记者佟奉燕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