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6日电(记者孙丽萍)在帕尔曼出场之前,上半场的演奏似乎都是漫长的等待和情绪的酝酿。
终于,帕尔曼走上了舞台。没有人搀扶,他拄着拐杖,由于用力身体吃力地左右摇摆,但脸上始终有一丝安定平和的
笑容。相隔8年之后,他又一次为上海演奏。
欢呼,口哨、掌声、跺脚,乐迷们在一瞬间爆发出狂欢的情绪。今晚演奏会的主题是“帕尔曼与贝多芬”,独步当代
乐坛的小提琴大师将诠释“乐圣”。
此刻,帕尔曼有没有些许感慨,些许感动?昨晚,上海大剧院里灯火璀璨,欢声雷动,而8年前,由于上海没有象样
的音乐厅,帕尔曼只能在市府小礼堂演出。演出当天下雨,礼堂积水,身体不便的帕尔曼最后不得不被抬进场地。“上海有最
差的剧场,但是有最好的观众”,帕尔曼留下的这句评语让上海人足足念叨了八年。
已经就座的帕尔曼只是用小手帕擦擦汗,颔紧了琴,倾听,点头,举弓。第一支曲目是贝多芬唯一的歌剧中的《列奥
诺拉》第三序曲,在四首序曲中数这首最长,达15分钟,痛快淋漓,酣畅尽致,充分显示贝多芬的神采。
一篇为庆祝帕尔曼上海演出的文章回忆道:1994年帕尔曼在上海的演出让沪上乐迷回味了足足一年,那是小提琴
演奏的极致,迅速如飞优美如歌。帕尔曼演奏的最后一曲------位列四大小提琴协奏之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无
疑证明此言不虚。
在高昂的第一乐章和纯朴的第二乐章之后,最后的回旋曲乐章开始。乐队静默,乐章结束前的华彩乐段到来。几千只
耳朵和几千道目光胶着在帕尔曼身上,胶着他的飞跃的弓,颤抖的弦,连空气也停顿凝结。但帕尔曼是远远超出音乐之上的,
即使在他的音乐用不可思议的柔韧和力度直击人心的时刻,他也是从容的,张弛有度。那是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
和30多岁时的颠峰状态相比,帕尔曼演奏中的无法形容的光泽已经黯淡了一些,速度也慢了一些,有几次在音准上
还有所失误。年近60的帕尔曼对音乐的控制却更为得心应手,有时激扬,有时低回,有时绵延不断,有时声声噎噎。醇厚的
慢板尤其显示出帕尔曼对感情的准确把握。
帕尔曼的成功正如他自己的预言。在给大剧院的致辞中,他这样写道:“我坚信,有中国的学生和拥有巨大热情和对
音乐热爱的乐迷,此次中国之行一定会令人难忘。”
长达近十分钟激烈的掌声和震耳欲聋的欢呼,没能再次把大师重新唤回台上,在返台答谢了三次并加演了《辛德勒名
单》中的一曲后,帕尔曼从边门后把那条擦汗的小白手帕丢到了台上,表示向听众“投降”了。他又一次返回答谢,但没有再
加演。(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