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民族满怀信心、开拓奋起之时,人们有理由期待振聋发聩的作品。
《激情燃烧的岁月》,一部22集的电视连续剧,为全国人民献上了一席精神的盛宴———这宴席一摆就是一年,至今其势不减。
我们从这部作品中感到了一个时代的激情勃发,感到了久违的壮志飞扬。
是什么点燃了我们
没有无缘无故的不胫而走。当对一部电视剧的称赞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吸引人的绝不仅仅是剧情本身,它必然与一个时代的情绪相契合,势必与整个社会的精神取向趋同。
在剧中,石光荣挎着一把破枪登场,指着落荒而逃的敌人说:“不好好打仗,你跑什么?!”一个11岁的孩子看到这里时点点头,“我知道了,这是英雄。”
《激情燃烧的岁月》红火的原因之一,是它用英雄主义的火焰点燃了人们。
英雄主义的情结,饱蕴激情地编织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血肉丰满的个体英雄石光荣豪放大气、个性鲜明;和平年代里的石光荣,依然有军人的正直气概,对人民无限深情,对祖国忠心耿耿;离休后的石光荣戴着勋章,与同样身着军装的女儿对饮时,一股浩然之气,迸发而出,直击我们的心灵。
当编剧和演员把石光荣这个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英雄,以令人信服的细节塑造出时时凸现的责任感、胆量和豪气时,这种最近距离的英雄主义再现,为人们提供了英雄的真实范本。
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对石光荣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气质表示赞赏和肯定,不单单是因为这部剧中出现了英雄,而是在于这里出现了可以为人们所接受的英雄,为时代所认可的英雄。这种由电视剧中的人物传递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精神,给了观众以光照度极强的光明感和希望感,让许多寻求精神支点的人击节叫好。
是什么感动了我们
再有想像力,恐怕也难以想到:这部剧竟让一位观众看了几十遍。这个数字甚至有点“吓”住了孙海英。
自去年秋季在各地方电视台上演后,《激情燃烧的岁月》创造了中国电视连续剧反复盛播一年而不衰的奇迹,最多的电视台,已经播出了6遍之多,收视率仍然居于同一时间段的最高点。
题材是传统的,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故事线索传统,结构传统,人物传统。《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没有帅哥美女,摄影不玩噱头,化妆没有突出演员的姿色,场景比较简单,主要场景只在一个典型的军人大院中;漂亮的服装也不存在,男女主人公一色的黄绿军装,几乎从始至终。
当所有的外在饰品都被弱化和虚化时,我们不能不试图去触摸这部电视剧的精神内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们泪流满面。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一位社会学专家如此点题:在中国人物质生活品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时,一种新的精神需求就会相应出现。任何文化现象,必有其时代的巨大投影。
这种对一部电视剧深深的迷恋形成的社会现象,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是十几年前的《渴望》。1990年,《渴望》一播出,就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热潮。它凸现的是中国人家庭、事业、婚姻在历史转型时期面临的考验和抉择。与时代大背景映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应运而生,无疑与我们民族正在进行的伟大历史进程相关,是一个民族腾飞时对自身精神品格的审视。
充溢全剧的,是由军人气质引生的阳刚之气。阳刚到对待国家是钢与火,随时准备为之熔化;对待亲人时,它却变成了钢与铁,直线条,硬碰硬。这种冲天的阳刚之气,是我们走入市场经济之时,在以娱乐功能为主的文艺作品中少见的气息。在阴柔甜美风盛行的今天,突然杀出来如此勇猛的作品,真让人不禁眼睛一亮。
很多人谈到了电视剧的主人公对家乡蘑菇屯乡亲,哪怕是对有缺陷的行为情感上的尊重、珍惜和宽容。看到来自蘑菇屯的乡亲蹲在椅子上大口地吞吃面条,一位自幼生长在军人家庭的观众提起了她的邻居。邻居那些同样来自农村的乡亲不熟悉城市的生活,把脏衣服泡在看上去挺白的马桶里,从而在邻居家里引发了类似石光荣家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这是无数人共同拥有过的经历和苦恼,而石光荣不忘家乡、反哺乡亲的举动,剧中一句话就足以说明:“这是原则问题,是共产党是不是让人心寒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孙海英与他扮演的角色本身处理方法相近,“共产党就是这样让老百姓养大的!”
是什么呼唤着我们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上演后的一片叫好声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嗓音微弱。
高一学生申海波就不愿看这部红得发紫的电视剧,他觉得比较乏味,离生活比较远,很平常。
一些老军人也对石光荣简单粗暴甚至有点偏执的性格塑造有意见,他们认为,军人形象并不都像石光荣那样。
但更多的人表示,他们接受石光荣,就在于他不是楷模式的英雄,有许多性格上的缺陷,有时甚至觉得他霸道专横得十分可恨,恨不得从心里骂他几句。直到石光荣将近走完一生时,人们才像他的家人一样理解他,才会发出感叹:石光荣太可爱了!
这种真实被饰演女主角褚琴的吕丽萍称为“诚恳”。《激情燃烧的岁月》诚恳地面对着人类的情感,倾听着人性。由此,人们对它有了普遍的认同点。从如潮的观众反应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观点:集纳信仰、理想、热情和道德观于一身的石光荣,是现实生活中十分难得的人。惟其难得,所以可贵。他让我们懂得,人不可能一辈子只活在物质的层面上,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这是我们向前辈们致敬的一种方式。尽管,当我们热泪盈眶收看并为之深深感动时,也许我们并未清晰地意识到这点。打动我们的,是由千百万革命先辈铸就的光荣传统;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之中的理想与信念。
对一些人来说,观看《激情燃烧的岁月》,是对这种精神的再次重温,是对内心这种情感从未远离、未曾削减的重新发现。
一部虚构的电视连续剧,打开了人们向往高尚的门。它描述了中国现代一段曾经炽热燃烧的历史,帮助在市场经济状态下生活的人们,重新梳理自己的内心。对这样的剧目,人们心中涌起的不只是喜爱,还有许多的感激。(朱玉、李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