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4日电在厦门举行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简称“小柴比赛”)在我国音乐界引起了强烈的
反响,与此同时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小柴比赛”评委会主席殷承宗和小提琴组评委薛伟日前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他们对中国选手大面积获奖态
度慎重。
-殷承宗:任何音乐比赛都不是完全公平的
在厦门工作了一个月的殷承宗前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北京,他说:“‘小柴比赛’在中国举办有积极因素也有
消极因素。积极因素是通过比赛中国选手和老师能够了解国际音乐教育趋势和水平。消极因素则是容易造成选手之间、老师之
间不太正常的竞争。我一直认为音乐不是要通过比赛来比出结果的,音乐表现是个人的审美,而不像体育比赛那样完全凭体力
与技巧。所以把比赛看成惟一的机会,把比赛的作用无限放大实际是不对的。尤其现在的国际比赛很多,标准也不同,所以不
能说没有拿奖就是不行。那种一心一意只为比赛而学习的观念应该改一改了。”
对于中国选手在“小柴比赛”中的表现,殷承宗认为:“水平是过去三届以来最高的。中国选手获冠军的项目中,小
提琴和钢琴的决赛评比是有争议的,而大提琴很顺利。我觉得争议是正常的,任何一个音乐比赛都不是完全公平的。在整个比
赛中,中国选手和韩国选手水平很突出。而中国选手普遍是技巧没有问题,但缺少音乐上的闪光点。相反获得第二名的韩国选
手音乐上却有自己的东西,小提琴和钢琴第二名演奏的都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由于它强调乐队与独奏的融合,尽管韩国选
手的独奏技巧很好,但在评比中还是有些吃亏。从比赛看,中国老师们应启发孩子从自己的内心来表现音乐。”
-薛伟:
中国选手的琴声不太感人
小提琴演奏家薛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上惟一一位参加演出的小提琴家。薛伟从他自己在闭幕式上的演奏谈到了
中国选手的音乐素质。他说:“如果说只是音乐正确,我演奏《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因为那里有太多炫技
的东西。但是,我觉得音乐正确不是目的,内心的音乐表现和对音乐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在‘小柴比赛’中,许多选手都表现
了很好的技巧,但音乐上却没有多少个性。”
薛伟认为:“中国许多选手在技巧上已经很好了,但拉出的琴声就是不太感人,因为对音乐的内涵表现不够,有的选
手表现出的音乐让你一听就是老师的理解。现在许多老师和学生都特别看重比赛,但我想说的是比赛只是众多机会之一,技巧
固然重要,但音乐的个性和音乐的内涵更能说明学生的文化修养。音乐比赛在演奏家生涯中是一个阶段的必要结果,但真正成
为职业演奏家,这些得奖的学生们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要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