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第39届金马奖尘埃落定,从主打奖项的归属来看,毫无疑问这次又是港产电影“笑傲江湖”。呼声最高的《美丽时光》夺得最佳影片大奖,陈果凭借《香港有个好莱坞》捧走最佳导演奖。新晋影帝黎明和影后李心洁是当晚两匹最大黑马。最佳男配角得主黄秋生是浸淫影坛多年的“老戏骨”。而最佳女配角林嘉欣却是刚闯荡不久的新鲜人。
金马奖创办于1962年,如今已走过了风雨飘摇四十载。它虽是一匹老马,却越来越显
出疲态,然而这不仅仅是金马奖自身的问题,更是它所依托的整个华语电影领域的尴尬。综观今年入围影片的情况不难看出,不但难寻往年如《花样年华》、《卧虎藏龙》此类的惊世杰作,就连与上届《榴莲飘飘》、《蓝宇》等同档次的佳片也是寥寥。
内地电影缺失
本来,金马奖可以称得上是华语电影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影展电影节。在历届主席的努力下,它逐渐摆脱了狭隘政治的限制,让艺术成为电影节的主宰,由此才导引出去年内地演员秦海璐和刘烨双双捧得金马奖的结果。正当电影人还在庆贺金马奖的视野日渐开阔之时,这种华语电影文化的融合却被掌管了金马奖资金来源的“台湾民意代表”们视为内地电影对台湾的“统战威胁”,甚至一度冻结金马奖执行委员会的预算,并由此质疑如果非中国台湾拍摄的华语片不能在金马奖上有所斩获,金马奖是否还有举办的必要。
政治介入的直接后果就是本届金马奖的视域被人为缩小,导致权威性大打折扣。内地电影作为华语电影圈极具分量的一个环节,却在金马奖入围名单中难寻踪影,而位置却被某些质量不敢恭维的港产电影所占据。内地演员对金马奖似乎也有点“敬而远之”,像赵薇、周迅、秦海璐这些在两岸三地已经如日中天或者冉冉上升的明星,以各种理由纷纷拒绝出席金马奖,这让本来就不够星光熠熠的金马奖更显黯淡,也使得大众对金马奖的关注度降低。颁奖当晚,台湾媒体的报道就称“因为大牌明星太少,因此金马奖星光大道两旁的人潮比往年少了许多。大家都觉得金马奖没什么看头”。
香港电影称霸
在没有一部内地电影参赛的情况下,香港电影成为最大赢家,夺走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在内的六项重量级奖项,而台产电影仅以青年新锐张作骥的《美丽时光》挽回一些颜面。平心而论,这些分享大奖的港产片,其演员和导演大多并非处于事业的高峰期。
从《香港制造》开始,陈果就致力于个人艺术追求,走边缘路线,可是同去年的《榴莲飘飘》相比,《香港有个好莱坞》却多了人为营造的痕迹,透出的那几分矫情恰恰减弱了艺术品本身包涵的冲击力。本届金马奖出现了三部鬼片的男女主角黎明(《三更——回家》)、张国荣(《异度空间》)和李心洁(《见鬼》)同时入围,而黎明和李心洁最后双双夺魁,这似乎同一贯标榜的更看重艺术性的金马奖评选标准有不少出入。在这些奖项中,可能最不具悬念的就是最佳男配角奖的归属。黄秋生在《想飞》中的突破性演出,被评委们的慧眼相中,算是实至名归。
虽然早前曾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好评的《美丽时光》最后拿到了最佳剧情片奖,但这无法掩饰台湾电影更加举步维艰的现实,人才匮乏、市场疲软,看来这种现状还要持续下去。
电影市场凋敝
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认为金马奖的不景气反映了整个港台电影、乃至华语电影市场的凋敝。内地和港台三地的电影创作这五六年总的情况都是在仰赖时运的周济,今年第39届金马奖的获奖名单,让人极不情愿地认识到一直以来就没有消退过的一个事实———电影市道低迷。这大概是今年金马奖乏善可陈之根本。
近年来,港台影市逐渐走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1993年开始,香港电影市场上的票房数字连续7年逐年递减,而今年更是跌到了谷底。无论是贺岁档还是刚刚过去的暑期档,都是国外电影全线飘红,而港产片则集体吃紧,不仅数量上不占优,票房收益更是差强人意,往年最火爆的暑期档只有郑秀文的《我左眼见到鬼》和刘青云等人主演的《绝世好B》票房超过1000万元。台湾电影更是惨淡经营,每年能有寥寥几部本土电影在“辅导金”的帮助下走进电影院就已经是胜利回师了,更谈不上攻占它地的市场。
大导演、大明星、大手笔对电影节而言是撑场面鼓士气的,否则就没有分量,而这个要年年兴旺地办下去的电影节到头来会成了有名无实的例行公事。这个三“大”的缺乏恐怕是今年金马奖受人苛责的主要内容。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健认为:“归根结底,电影节(评奖)是要靠电影本身存在的,没有好的片子,自然节不像节了。”本报记者余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