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啊?搞新闻的,文化娱乐新闻。就是、就是……唉,怎么说呢,追星明白了吧?我不知道别人介绍自己职业时的情况,反正我通常都很尴尬。我知道自己的介绍容易产生误解,但我实在懒得费口舌。
这跟娱乐新闻常被人误解有关。在有些人心里,娱乐新闻就是追星和胡说八道。与其被人误解,我希望能被往好里误解。
“词坛怪才”张俊以出事儿以后,有同行打电话问我这下该有得忙了吧?他的意思很明确,张俊以是吉林人,作为当地媒体,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再等等”。我说。同行很意外。他也误解了我。看来,干这行的确容易让人误解。
同行的建议很有职业精神。作为媒体,有责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但我真是想等等。最近一系列事件让我发现,等待之后会是意外的惊喜。
事实证明了我的论断。高枫事件之后,我等来了“艾滋病”传闻;刘嘉玲事件之后,我等来了“关于那一晚的讲述”;现在我又在张俊以事件中等来了“为出名,狂追张俊以的S姓女歌星”。在追踪的笔下,我看到了许多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的花边故事。
刘嘉玲“裸照事件”之后,《三联生活周刊》针对娱乐媒体的“八卦”做了专题文章。在文章中一个“狗仔”说:为什么会出现狗仔队?是因为明星不愿意说话,而报纸和读者需要更多的信息;另一个“狗仔”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求证,做公众人物就要有被拍摄报道的心理准备。不能说做好事就召开记者会,干坏事就阻止别人知道———我是记者,不是录音机。说得很直白,但也很客观。尽心工作、恪守职业道德的“狗仔队”其实应该得到尊重。
我知道追踪新闻很辛苦(尤其是关乎一些人的声誉),而打“擦边球”就很划算。既做了追踪新闻,又很好看,最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新闻不会惹大麻烦。
但问题是,这样真相便永远没有可能浮出水面。更遗憾的是,娱乐的“花边化”消解了“狗仔队”追寻真相的努力和形象。
从业者有意无意的误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娱乐新闻现在的问题不太“狗仔”而是太不“狗仔”。王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