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前两天闲翻王朔的杂文集《无知者无畏》,发现这厮虽然对金庸、琼瑶等港台作家不屑一顾(也许出于文人相轻,同行相妒?),但对港台电影却颇为欣赏,赞誉有加,其中关于一部电影的评价尤高:“那部《飞一般的爱情小说》导演不知是谁,好看得不得了,手法之流畅诡异,大陆年轻导演倒显出笨,拍东西太使拙劲儿!”——其实王朔提到的这位导演名叫叶锦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在香港影界沉浮,曾做过关锦鹏、李志毅等名导演的副手,而等他真正做上导演,执导自己的首部作品时,却已是1997年的事了。那处女
作便是《飞一般的爱情小说》,圈内口碑极佳,亦受到年轻人喜爱,可说是一鸣惊人。后来的《半支烟》、《熏衣草》更使叶锦鸿名声大振,同时他在这两部影片中对回忆及追寻过去主题的不断深化也为许多有心观众和影评人所关注甚至思索。今年叶锦鸿最新推出的《一碌蔗》(内地上映版本改名为《爱比甘蔗甜》)又将香港人的记忆拉回到七十年代,其怀旧姿态在近年香港电影中自是罕见,但却暗合了他前两部影片的寻找主题,而且更加全面彻底,清新自然。看来,“对过去的回忆和寻找”已成为贯穿叶锦鸿电影创作的主要线索了。
如果细究的话,叶锦鸿的《一碌蔗》之于《半支烟》恐怕绝不仅限于片名对仗、工整那么简单,(如古龙“流星.蝴蝶.剑”对“天涯.明月.刀”),只说两部影片内在的对应关系就颇为微妙。嚼蔗与抽烟明显是编导自身对往昔情感记忆的具体反映。而舒淇在《半支烟》和《一碌蔗》中近乎“女神”的形象则充满了象征意味:《半支烟》中代表的是爱恋的感觉和难舍的记忆;《一碌蔗》中则似乎象征了少年的春情冲动,尤其结尾处舒淇与阿凡的对视一笑更预示着阿凡青春时代的终结,以前所有的一切都只停留在那甜中带涩的微笑回忆中去了——这与《半支烟》最后舒淇历二十年仍青春永驻与曾志伟共舞的隐喻手法相比,虽然不够新奇另类,但却多了一份真挚朴实之感。
叶锦鸿的电影虽然文艺气息颇浓,但却不象陈果电影的沉重灰色,相反一些局部细节倒非常地轻松有趣,《飞一般的爱情小说》、《半枝烟》、《薰衣草》和最近的《一碌蔗》莫不如此。而此类有趣的噱头尽管不免带着些许商业味道,但叶锦鸿却能聪明得使之不流于俗套,我想这才是最难得的。(魏君子)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