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心酿造的葡萄酒,人们往往是以年份的长短来判定它的价值,年份越久远酒越醇香,价值也就越高。但在高速
运转的娱乐时代,许多曾经名噪一时的明星却如同隔夜的菜,再摆上桌的时候,品尝到的再不是当初一出锅时候的鲜美。这是
一种无奈。
但在2002年艺苑风景线上,一些已经在浑身上下布满老男人气息的星们,却以一种或横空出世或惊涛拍岸或紧追
不舍或频繁曝光的方式抢占着风头。他们的名字是各种媒体文
化和娱乐新闻的重要资源,他们的立场和话语也是一些记者紧抓
不放的救命稻草。
越老越折腾,是这些不甘心的老男人找回青春的一种实现方式。
罗大佑:把怀旧变成商品满世界兜售
罗大佑在2002年没有写恋曲,如果他今年为自己写个恋曲还是很值得的,因为,这一年来他的战绩可以用“丰厚
”两个字来形容。他甚至会一直闹腾到本年度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晚,会有他的围炉演唱会。
不知道12月31日的晚上会不会下雪,但很多人还清楚地记得今年8月罗大佑北京演唱会在一场雨中进行的悲壮场
面。那一天,前有武警挡道,后有观众推挤,天上泼雨地下泥泞,一个什么级别的人物还可以在这种时刻让观众保持高昂的情
绪,答案可想而知。
凭借着48岁的旺盛体力和20年的江湖经验,罗大佑一口气在大陆拿下9场演唱会。6月新书《昨日遗书》首发,
同时,他把音乐工厂搬到了北京;11月,出版新专辑《罗大佑Ⅱ》。
最令人瞠目的是,罗大佑还为自己出了本写真集。按理说,出写真是那些美貌且多少有点自恋的女明星爱耍的小手段
,或是包装成偶像派的英俊小生干的事,而罗大佑呢?他的名为《童年》的写真集记录的竟然是从出生5个月到高中毕业的自
己,再加上三四万字的观照指南。
被称为怀旧的这种情怀是可以外化成商品用来兜售的。被很多人奉为音乐教父的罗大佑也不堪教堂中的寂寞,冲出教
堂满世界东奔西跑兜售那些感动过一代人的歌声。
没有什么可难过的,尽可放心大胆地消费他,因为怀旧说到底,更深刻的原因是对自己的认同,是对当下自己的接纳
与升华,罗大佑也无外乎是我们疯狂的一个理由而已。
崔健:独自摇滚还是介入生活
2002年,有关崔健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是他8月7日发起的“真唱签名行动”,为了这件事,别的不说,单是布崔
健就买了一匹,这怎么也算是一种投入吧!
对于这种做法,崔健对记者们的交代是,“我不想做社会活动家,真唱运动是我的自卫行为”。
年初,崔健接受了一个邀请,出席某个楼盘的促销活动,为数百位业主及参加活动的各界人士献歌12首。此事一出
,有评论认为老崔已开始向金钱妥协。
在这些活动之外,崔健零星地参加了一些演唱会。2月在天津,说是反响依旧火爆,9月在西安,说是反响平平。于
是,人们开始把更锋利的话语剁向了他:你的新专辑呢?你的新歌呢?你为什么不拿音乐说话?
这样的问话显然是戳到了老崔的痛处。除了做摇滚音乐以外,2002年的崔健,试图以摇滚的方式介入生活,在更
多的领域一显身手。
很大程度上,有些东西是连崔健也无法拒绝的。然而,残酷的是,人们向老崔索要的只是深刻和诗意,除此之外,人
们不能忍受他与世俗的东西亲密无间,不能忍受他不清高、不特立独行、不孤傲。
曾经有个诗人说,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一生当成行为艺术来活,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诗人是明白的,我想老崔也
是明白的。只不过,当1986年5月9日,身穿国防绿军装的老崔喊出《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就不是一个人了,而成了时
代的符号,他的音乐也在某种意义上接管了本来应由诗歌占据的阵地。
在很多人心目中,崔健惟一的路就是回归音乐,一门心思玩儿音乐,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老死在舞台上。而不是其他。
余秋雨:电视年和官司年,评委秀与法庭秀
面对学者,人们总是说讨厌他们端架子,不好打交道。然而当学者真放下架子、近乎于来者不拒的时候,有人又开始
批评他好出风头。总之,端着架子累,放下架子更累,余秋雨就是这样一个累在其中之人。
2002年,是余秋雨的电视年。给全国大专辩论赛当评委,在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担任综合素质评委,逢场
必到,每每有妙语即兴发挥,也被记者披露每晚苦读辞海几个小时。从11月8日起,余秋雨又应邀在北京电视台一套晚间的
纪录片《潮涌东方》中担任主持人,该节目的编辑谈到启用余秋雨的原因时先是表扬了余秋雨的博学多才,又说“他时不时给
大家讲一两个小故事,会增加节目的趣味性”。
2002年,也是余秋雨的官司年。9月,余秋雨因《秋风秋雨愁煞人———关于余秋雨》一书与中国文联出版社对
簿公堂,状告对方侵权。10月,余秋雨又状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古远清“诽谤”,事涉余本人的“文革”旧事。
除了打官司告状上电视,余秋雨还身兼20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今年9月,他还成了大连市第八中学的名誉教师
。时近年末,巴金《家春秋》要重拍的消息传出,余秋雨又是重拍的总策划。此外,余秋雨还是2003年春节晚会点子的贡
献者。
不能再数下去了,如今余秋雨身兼学者和明星的双重身份,就连他表示明年要去南昌做客,也会成为报纸新闻。
学者占据荧屏,总比那些浅薄得和纸一样的各种星浪费人们的时间更好。余教授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有一
点替余教授担心,这么下去,累坏了身体事小,掏空了脑子事大。
赵本山:“农民”两个字好辛苦
不知道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能拿出什么东西摆在观众面前。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中国人最多掌声
的小品演员,这恐怕也是他近来抓挠得最紧最上心的事情。
“农民”两个字在农民出身的赵本山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是那么理直气壮,他的农民情结歪打正着地击中了很多人的穴
位,他表现出的滑稽、狡猾、落魄、小聪明、大善良,成了农民的舞台形象。对于赵本山来说,吃定了“农民”就等于根扎到
了泥土里,这是他创作的立足点。
基于此,2002年春节一过,赵本山反映东北农民发家致富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开始在央视一套推出;8
月,续集《刘老根新传》又宣布开机,并预计羊年大年初一在央视一套亮相;9月,赵本山在老家铁岭牵头举办了一场“铁岭
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本山杯小品大赛”,大赛的研讨会上,赵本山不再被称作“农民艺术家”,有人用“真正的大艺术家”
这样的字眼重新评估了他的地位。
不管赵本山的头衔里有没有“农民”,这两个字都不容置疑地写在了他的履历上,铁岭那个小村庄永远都会记得这里
走出过一位名叫赵本山的艺术家并以他为荣。但一些明眼人尖锐地质疑靠演农民成名的赵本山,指出,他的作品所反映的主要
是那部分趁改革春风先富起来的农民生活,对于那些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民生存状况较少关注,还未能全面反映他们的心声。
忠言逆耳对于成就一个大艺术家是不可或缺的,被人捧得很高总有跌下来的危险,已经进城当了明星的赵本山如何保
持自己的民间性,还真是决定他能不能成为大艺术家的重要因素。
陈佩斯:“笑星”悄悄化蛹成蝶的努力
同样是光着脑袋,陈佩斯的光头就没有葛优的光头电量足,在鼓捣完几部“二子”系列电影和在某几年的春节联欢晚
会演过几个喜剧小品之后,陈佩斯好像销声匿迹了似的。
终于,借着一部叫做《托儿》的喜剧,陈佩斯今年缓上来了。年初,《托儿》在北京着实托了一把票房,之后又南下
巡演。陈佩斯还将在音乐剧《日出》中扮演一个名叫王福生的小人物,据说唱的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降B降C。
从小品到《托儿》到《日出》,陈佩斯在小心地进行着一个“笑星”的蜕变。有人说《托儿》不也是喜剧吗?但别忘
了,演一台两个小时的话剧和演一个十来分钟的小品是截然不同的,除了要制造笑料外,更多的还得把劲儿用在塑造人物推动
剧情上。所以,单把自己定位在笑星上,实际是降低了表演的难度和厚度,而接演丝毫不好笑的《日出》,让我们看出来陈佩
斯是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好演员了,坐标开始定位在舞台上。
陈佩斯笑称自己是个“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人”。敢于面对自己,敢于摘掉自己头上的光环,这是陈佩斯在往一个
老男人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的有脑筋的一步。
孙海英:熬到被幸运之神频繁光顾
《激情燃烧的岁月》给演员孙海英带来的人气,也许只有《还珠格格》里的赵薇才能与之相比。张爱玲早就说过,成
名要趁早,而孙海英恰恰创造了另外的传奇。
2002年,对于演员孙海英来说真是幸运年,好事接二连三像馅饼一样从空中落下不偏不倚刚好砸到他的嘴里。一
部电视连续剧除了让他火爆荧屏之外,还把电视剧里的妻子吕丽萍真的娶进了门,这是比戏更好看的戏剧味儿十足的故事,也
是电视剧最好的促销。
10月28日,他和吕丽萍共同主演的电影《假装没感觉》在京城各大影院上映;11月,他和倪萍主演的电影《美
丽的大脚》又成为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亮点;今年岁末,孙海英还把他和吕丽萍赴西藏补度蜜月的行程拍成了电视片,取名为
《心中的节日》,说是贺岁用的。
孙海英挨到中年晚期,各种幸福才频繁地光顾他。他很真诚地说,干了28年,对于演员这个职业,我是这么想的,
机会是致命的。
孙海英似乎已经把自己迅速成名的关键看得一清二楚了,但下面的话才是他想说的,“对于成名太晚这个问题,我一
直觉得自己会等到这一天,即使不是这部戏,过几年也肯定会有另一部戏会红起来。”
于是,我们明白了,对于一个一直抱着自信心态的成熟男人,在信机会的同时,更信的是自己的实力。机会总是别人
给的,而惟有实力是自己能给自己的,这才是狂的关键。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桂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