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冬至,旧历年中最冷的一天,北京的雪一直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在这样天冷路滑交通不便的天气里,仍然有一千多人自发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为京剧大师袁世海送行。他们中有黄口小儿,有白发老者,还有梅葆玖、于魁智、耿其昌、李维康、孙毓敏等著名梨园艺术家。看着大师的遗体,很多人流下了惋惜、伤心的泪水。
票友追悼躬身拜
享年87岁的袁世海,于12月11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他是我国京剧名家,他开创的“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袁派京剧艺术独树一帜;他塑造的曹操、鸠山等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他一生俭朴无私,广收门徒、提携青年却从不收取分文,为延续、发展京剧艺术付出毕生努力。正是这些高风亮节,使得袁世海深受同行、晚辈和票友爱戴。赶来参加追悼会的人遍布全国各地,由于悼念人数太多,很多人站在礼堂外的雪地上一等就是一个小时,他们却毫无怨言、遵守秩序。带着学生前来的老师特意一遍遍叮嘱孩子们“进去别忘了摘帽子”,对先生的尊敬可见一斑。而人群中的一个黑人面孔更加引人注目,原来,他是袁老在孟加拉国的戏迷,因为看袁老演出迷上了中国京剧,还跟袁老学过几嗓子,这次特地赶来送老先生一程。
师徒永别留遗恨
袁世海先生晚年收的徒弟杨赤现为大连京剧团的团长,是袁老的得意门生,他一见到先生遗体,即扑通跪到地上嚎啕大哭,问起先生,他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原本先生答应今天去上海看杨赤的演出,帮他把场,机票都定好了,没想到却成师徒的永别之日,“先生是一位慈父般的恩师,前些日子我们还在家里商量来年春节唱什么戏,先生还定好了要来上海看我演出,我一直等着,却等来他去世的消息……”说到此,一旁搀着杨赤的师兄黑永宽也落下泪来。让师兄弟印象最深的,一是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著:“师傅一天到晚都在琢磨戏,他就是围绕着架子花脸生活。”二是生活的俭朴:“二十年前收我为徒时穿的衬衫,师傅现在还在穿。”同行扼腕诉恩情
亲友、徒弟为袁老先生的慈爱和人品流下伤心的泪水,同行们的泪水更多的则是为艺术惋惜,于魁智红着眼眶诉说袁老对他的恩情:“他的辞世,是我国京剧界的一大损失,他走了,就像一杆大旗倒下了。其实没有袁先生也就没有我,原来我一直跑龙套,1985年袁先生在鞍钢演出《华容道》,演关羽的演员临时缺席,是袁先生推荐我演关羽,他的提携才有了我的今天。”另一位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也对袁世海先生的辞世深感惋惜:“没想到他走得这么早,这么突然,让大家猝不及防,实在让人感到惋惜,现在我能做的也就是安慰家属节哀了。”与袁世海先生合作过《李逵探母》的著名老旦李金泉在家人的帮助下坐着轮椅来送自己的老搭档,年近八十的老人家一样泪水涟涟。
最后,袁世海先生的亲属和徒弟们一起为他鞠躬送别,遗体被红绸和鲜花覆盖,缓缓抬出灵堂火化,骨灰将安葬在袁老生前极为喜爱的大连。袁世海先生在亲友决堤般的泪水和戏迷抛撒的无数鲜花中走了,但他留下的京剧艺术永存。(晨报记者侯柠柠/文、安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