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长沙,虽然阴雨连绵,但是到处充满节日气氛:各大商业街区飘扬着“第三届中国电视金鹰节”的条幅,憨态
可掬的吉祥物“翔翔”的招贴画随处可见,宾客盈门的黄花机场整天都有年轻的追星一族等待着来来往往的演艺界名人……然
而,与繁华热闹的氛围大相径庭,金鹰节上的一些焦点话题却显得有点沉重。
谁是电视节目的买家
金鹰节上的重头戏“金鹰会展”今年会聚了133家国内制片公司参加展卖。虽然说数目也不算太少,但是由电视新
片海报和电视宣传片组成的一个个展台前问津的发行商,甚至普通的参观者寥寥。一位行家透露:这里的电视节目交易实际上
是有行无市,与其说是交易会还不如说是展览会,因为好的电视节目早已预售了播映权。他说,购片并不像是超市选择商品,
人人参与,有选片权的人不多,主要是电视台外加一部分音像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而仅今年一年先后有四次规模较大的同类电
视节目交易会,其中包括上海国际电视节、北京电视周、成都电视节和西安电视节。所以,金鹰节上的这一次受到冷落应该是
意料之中的事。
因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各个制片公司都花了一番心思打破传统的宣传包装,吸引各地记者的视线。电视剧
《跃龙门》的制作公司把展台摆成了龙门阵,八仙桌、太师椅,电视屏幕播放片花的同时,由主演李宝田亲手绘制的扇子成为
记者们的抢手货;在其他展台,不少明星的签名照片也有喧宾夺主之嫌;世纪英雄制片公司更是爆出新闻,包机参加金鹰节。
某展台负责人说,这说明制作单位把宣传包装放在了首位,因为他们知道观众才是电视节目最后的买家,观众看节目,才会有
广告效益,才会更加吸引片商的目光。
电视节目会不会说自己的话
在众人关注的金鹰论坛上,中央电视台编导孟欣以《同一首歌》为例,做了主题为电视节目品牌效益的演讲,引发了
“电视节目”如何办出特色的讨论。
湖南娱乐频道《名人本色》的制片人说,记得栏目刚刚启动不久,就有同事强烈建议他们学习国外的“脱口秀”,让
人物表演、做秀,把节目弄得花枝招展,只求好看、好玩、刺激。这样做会不会比现在的收视率高?我想会。然而,这样的节
目能走多远?一位湖南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十分激动,她说电视里竟然有“美人关”这样的节目,让数百名女孩为难几
个男孩子,过不了关的就推进水池子,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纯粹的娱乐也可以不这么庸俗。
来自央视的电视研究人员提供了最新的观众调查结果。有50%的观众对电视栏目抄袭、模仿国外的制作模式非常反
感。他们提出了电视栏目要说自己的话,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的要求。在2914套电视节目、46套卫视频道的激烈竞争中
,这样的呼声会越来越强烈。金鹰论坛演讲嘉宾沈杰指出:在全球视觉信息、娱乐资讯大爆炸的今天,中国电视媒体正经历从
栏目时代走上频道时代,从半数码制走上全数码制的转变期,电视的包装理念也刚刚开始,所以如何定位自己的品牌形象应该
是头等大事。
节庆文化如何打造
提起奥斯卡,人们会想到美国的洛杉矶;提到奔牛节,人们会联想到西班牙;提到慕尼黑,就会自然地谈及啤酒节;
提到戛纳,电影节的盛典也会令人向往……那么中国怎样打造自己的节庆文化呢?
金鹰节已经办了三届,各种鼓励电视事业发展的奖项评了不少,然而奖的颜色却在浓重的商业氛围中越来越淡。许多
创作奖都赶在盛大的闭幕晚会即颁奖晚会前匆匆发完,只留下明星参与的一些奖项作为闭幕晚会上明星闪亮登场的风景。
在对观众的调查中,大多数人只关心明星演唱会会有多少明星,会是怎样的阵容?出钱的企业也更加在乎明星云集带
来的广告效益。连今年金鹰节新增加的新秀选拔比赛也把回报客户作为重要的内容,期待造出几颗新星拓展经纪人之路,还有
相关的邮品开发,光盘生产等。然而,电视剧本身呢?主办方一位专家分析,这和媒体炒作有很大关系,媒体炒什么,观众当
然就关心什么,如果媒体都把目光放在获奖剧目的研讨上,情形会大不一样。然而,在媒体的眼中,文化节庆活动早已变成了
文化产业活动,在产业结构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同,也会导致媒体目光的倾斜。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春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