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连续报道之后,有读者对我说,既然罗大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你只拣好听的说,能不能批评他一下,他就没有缺点或者软穴吗?不错,作为一个音乐人,他的创作肯定有着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而且像罗大佑这样一个曾经以鲜明个性一炮打响的创作歌手,他的优势也可能就是弱势,正如一个铜板的两面。
个人色彩
不善为别人量身订做
罗大佑也为很多歌手写过歌,但是听来听去,你都会发现歌曲中有他强烈的个人色彩。歌手郑怡曾经说过:“唱罗大佑的作品,是对一个歌手很大的考验,若是没那样的人生历练,就很难掌握歌的神韵,唱出来就会格格不入。”这不是歌手的错,一般歌手都难以驾驭罗大佑的歌,最好的情形也不过是歌手比较能体会罗大佑的神韵,唱得很妥帖,但那是罗大佑的感觉,不是歌手的个性。罗大佑缺乏为别人量身订做的能力,尤其是女歌手,这一点就比不上李宗盛和小虫了。罗大佑承认,揣摩女性心态,不是自己的专长。
谈及为什么工作方式不能像李宗盛等人,他说:“当你变成一个大的唱片公司里的工作人员或者制作单位时,你必须要将就这个大机器的运转,成为它的一部分,我可以跟着一个大机器运转,但我不能成为它的一部分。所以我必须把音乐工厂变成独立的单位,这种自由度让我养命、糊口、让我的下一顿有着落。如果是公司的签约创作人,一定有配额,要给哪个歌手写歌,要写几首排行榜第一的歌。这种工作状态很难,我不行,可以说死路一条。”其实过度的自由就是不自由,因为不能掌握带着镣铐跳舞的技巧,等于创作就有了局限。
晚节不保
对低龄市场妥协
说老实话今年夏天听了罗大佑新专辑的样带之后我很茫然,走出录音室我和一位朋友面面相觑:“罗大佑到底要干什么?”可能听着罗大佑长大的歌迷都有点私心,希望他还是我们熟悉的大佑,写的是打动我们心灵的歌。
然而时代在变,科技在发展,罗大佑也在变,48岁的人不可能回归28岁时的心态。同时他也很矛盾,这种矛盾挣扎不仅体现在歌里,也体现在他的言谈中。他的新专辑听众定位在25-45岁的人,但是他又说:“也希望有些音乐是年轻人可以试着来听的,比如大学2、3年级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启蒙阶段接受这些东西,我希望20岁左右的青年也能喜欢我的音乐。”
他曾经说:“如果我写出一个十五六岁的东西来还得了?晚节不保。”但是他又说:“80年代出生的人,听我的歌会比较难,中间有代沟,我要去了解这些小孩子,他们对音乐的定义是什么?我只有努力才能跟他们沟通,他们才能对我有了解。他们了解了我才能购买我的唱片。”就像张艺谋也曾表示,如果将来观众都不看他的电影了,投资商也不投资了,那就是他枯竭的时候,自己说多才华横溢都不管用。说到底还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每个创作者都希望越多人接受他的作品越好,这很正常。但要命的是定位,我一向不看好包罗万象的定位,就像现在越来越没劲的春节晚会一样,你想调和众口,结果是大家全不领情。
尤其听了罗大佑用来取悦青少年的歌之后,我觉得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他可以用张亚东这样的新锐音乐人帮自己做出时髦的编曲,却无法写出今天的孩子可以引起共鸣的歌词。虽然以前我们和他产生共鸣的年纪也不到20岁,但是我说过,那是大环境、教育、个人的思想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如今已经没有这样的环境基础了。你能指望吃快餐、玩电脑长大的一代人对人文精神感兴趣吗?在对象精神内涵匮乏的前提下,纯音乐形式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由于篇幅所限我只能写下自己比较深刻的两点体会,另外还有一些歌迷也有不少自己的想法,比如质疑罗大佑的唱功,质疑他的社会批判色彩过于刻意,质疑他的思想摇摆不定,质疑他的音乐不够丰富,质疑他在现场演唱时说太多无用的话……我相信任何有价值的创作都是经得起批评的,同时,基于音乐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批评和切磋,也比单纯地宣传音乐更有价值。信报记者唐峥
众人看大佑
失落
当记者提到罗大佑时,郑钧毫不犹豫地回答:“在我上学期间,罗大佑和崔健是我最喜欢的两位歌手。那时候罗大佑《青春舞曲》每一章我都非常喜欢。而像《恋曲1980》、《恋曲1990》等我全都会唱。上学的时候对罗大佑有着一种非常美好的记忆。”但是,郑钧并不想亲自去看罗大佑的演唱会,因为罗大佑后期的创作不能使他感到满意,郑钧说:“每一个歌手都不可能保持持久的创造力。罗大佑到香港后,创造上就不如从前那样吸引人。我自己也见过他本人,和记忆中的并不一样。有时候回忆起学生时期的生活,回忆起那时的罗大佑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和失落。”——郑钧最后评价道,无论如何,罗大佑都是华语歌坛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信报记者王菲
感动
记者王磊
对罗大佑记忆最深刻的是初一那年的冬天。一次,他从同学处借磁带,其中便有罗大佑的《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乡愁四韵》等歌曲?立刻打动了王磊。他虽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觉得音乐非常好听,有别于其他音乐。——在大学期间,他收集了一整套罗大佑正版的唱片。当时一张唱片150多元钱,对一个清苦的学生而言,着实不易。王磊说罗大佑影响了他的成长。罗大佑作品中的批判色彩,沉重的悲哀感,对他影响最深。王磊第一次采访罗大佑是2000年8月份,作为一个记者,他本不应该过分激动,但见到罗大佑却有种被击溃的感觉,令他激动万分。到现在,王磊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记者,但罗大佑作品以及其透露出的意识和感情仍对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