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年初五和初七,中央电视台两届电视相声大赛的获奖演员和一批久违舞台的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将聚会在北
京民族宫大剧院向观众拜年。看到本来就是剧场艺术的相声重返舞台和剧场着实让人感到欣慰。更让相声观众高兴的是从今年
开始,新年相声晚会将像新年音乐会那样年年办下去。
姜昆与赵世忠(右)在《明春曲》中的精彩表演。信报记者张珂/摄
参加相声精英大拜年的艺术家。张杰/摄
李金斗接受记者采访。张杰/摄
相声大赛一等奖得主陈寒柏张杰/摄
舞台相声剧《明春曲》。信报记者张珂/摄
今年的央视相声大赛相声回归剧场运动这两年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的“印度大鼻子”李金斗一直在致力于相声回归
剧场的工作。去年11月29日在民族宫大剧院举办过一场纪念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诞辰85周年的演出,李金斗
和搭档李建华表演了一段《新夜行记》,现场观众反应热烈。听着观众发自心底的开怀大笑,舞台上的李金斗眼睛有些湿
润了:他想起侯先生缠绵病榻,将不久于人世之时,自己曾经与侯先生有过一段关于相声未来的对话。当时相声正处于低谷时
期,侯先生却十分乐观地对他说:“金斗啊!相声的事好办,甭着急,50年后,相声保准还有!只要有了场合、观众、段子
、音响、情绪这十个字,相声准错不了!”当时在场的侯先生的儿子侯耀华把这十个字笔录下来写成了一个条幅,至今李金斗
依然保存着,而且他也一直在琢磨侯宝林大师集一生舞台经验总结出来的这十个字对相声艺术的意义。琢磨来琢磨去他觉得要
想具备侯先生说的这十个字惟有让相声回归剧场。只有进了剧场,才有一个清净雅致的场合,才有喜欢相声的观众,才能说完
完整整从从容容的段子,才能保证清清亮亮不高不低的音响效果,才能刺激演员打心眼里要好好说上一段的情绪。剧场里的相
声演员演得高兴,观众听得舒服,所以李金斗和姜昆、常贵田等相声名家一道发起了相声回归剧场的运动。事情是从前年
开始真正做起来的。两年多以来一共在北京、天津、广州、兰州做了大约10场相声晚会,从组织联络到舞台调度,李金斗事
必躬亲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把那么多名家大腕聚到一起不容易;挑选出那么多适合今天的观众欣赏的好段子不容易;要让更
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听相声就得维持合理的票价,协调各方关系更难。不过李金斗说起这些的时候仍然是带着笑的:“观众还是
喜欢!”看到相声回归剧场的演出在各地都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每场都是爆满,男女老少开怀大笑,他笑得比观众还要欢。
不过像普通的相声观众一样,笑过之后他也有自己的烦恼。《明春曲》领着观众进剧场或许很多人都不会忘记,
去年9月24日在民族宫大剧院上演的《明春曲》让京城观众着实的过了一把相声瘾,同时让许多重新回到剧场听相声的观众
眼前一亮:原来除了单口、对口和群口相声外,相声也可以这么演。由姜昆和已故作家梁左主创、众多相声大腕加盟演出的舞
台相声剧《明春曲》讲述了从清朝到现在,相声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晚清、抗战、解放、“文革”、改革
开放以及今天,《明春曲》通过五幕不同场景、五个经典段子,将相声以及相声艺人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各种生存状态表现
得淋漓尽致。姜昆、赵世忠、刘惠、郑健、李建华等活跃在当今相声舞台上的名角儿依次登场,各亮绝活儿,扮演了不同时期
的各具特色但却十分真实可信的“小人物”。从相声剧的尝试中,姜昆将人们欣赏舞台艺术的目光拉向相声舞台起到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对于这部相声剧的火爆,姜昆说:“相声舞台不景气,不是演员不努力,最重要的是没把相声琢磨透,而最好
的解决方法就是让相声进入剧场。现在电视发展这么快,20年时间,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家底都抖搂光了。相声是无数次重
复劳动中形成的一个精品,一段作品如没数十次乃至上百场重复的二次创作进行磨合,就形不成珍品。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
已把相声的传统生产方式破坏掉了,剧场里难以听到好相声。我认为,真正要振兴相声艺术,就得让相声回归剧场,把我们传
统的生产方式再捡起来。”据说,今年1月26日至28日,姜昆还要把他的这部《明春曲》搬上北京保利剧院再次隆重
上演。到时候,当初没有机会欣赏此剧的观众就可以到那儿过把瘾了。传统相声大受欢迎虽然近年来关于相声不
景气的看法很有些市场,但是最近的一些数字表明这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变化。首先是新年前2002年12月30日、31
日举办的“相声回归剧场”重要演出《迎新传统相声晚会》竟然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罕见情况。2000张票在不到一周时间里
一抢而空,入场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而下手晚的观众只能抱憾而归。演出地点民族宫大剧院门前一度出现了排长队买票的希
奇事,票卖完以后订票电话依然每天源源不断地从北京各处以及周边省市打来,工作人员只好一遍又一遍的道歉。随后,
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电视相声大奖赛出人意料地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央视国际网站相声大赛论坛的留言多达106页8333
条。如果上网关心相声大赛的网友以中青年为主的话,那么相声是很应该欣慰的,毕竟在各种演出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能够
赢得各种年龄层次观众的共同关注并不容易。别让电视抢了相声的场子原本是在戏园子演出的相声,近些年由于
电视事业的发展,不但让相声转移了阵地,而且电视小品的出现也“抢”走了许多优秀的相声演员。作为舞台艺术的相声有些
没落了,剧场开始荒凉了。许多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相声的观众已经开始感觉到不过瘾。于是,“相声回归剧场”就成了社会
各界尤其是媒体关注的话题。其实,这种情况,许多业内人士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人说电视毁了相声,相声表演艺
术家马季先生深有感触。他说:“我是从前辈那里感觉到的。马三立这一代人、侯宝林这一代人过去主要在舞台上表现。侯宝
林先生《戏剧杂谈》说了一辈子,是侯先生第一块名牌。”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称:“我主张相声艺术应当进剧场。我不是说
电视晚会不好,但由于太多的原因,相声失去了‘说’的艺术美感,为了一台晚会,许多相声临时凑合,快成了‘一日工程’
:写一天、改一天、背一天、说一场,完了一扔,许多观众以为这就是当今相声艺术的最高水平,这不是丢观众吗?我坚决主
张,相声进剧场,进戏院,和观众面对面,那才叫真正的表演和欣赏。如果观众这时说‘相声真的不行了’我心悦诚服。”
新春新老相声艺人齐拜年看准了相声演出市场的最新行情,北京艺文公司和民族宫剧院一拍即合。在2月5日(大
年初五)下午和晚上以及2月7日(大年初七)晚上,他们把全国相声优秀演员凑到一起来个集体大拜年。这台晚会可以
看作是相声演员对全国观众的一次真诚回报——作为一种民族艺术,相声要在逐渐娱乐化的社会欣赏氛围中生存发展,首先依
赖的就是观众的热情和执着。在这次拜年演出中各路好手都会登台亮相。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当然是刚刚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电
视相声大赛上摘取桂冠的优秀演员们。这次拜年演出几乎囊括了大赛的所有获奖者。获得节目一等奖的陈寒柏、王敏将表演针
砭时弊切中要害的《广告语》。其中陈寒柏个人还是最佳“逗哏”。获得最佳“捧哏”的赵伟洲将与高玉庆、牛成志合作一段
在大赛上获奖、讽刺街头骗术的《卖枕头》。获得最佳新人奖、年仅7岁却很有观众缘的小演员张贡赫也将出现在民族宫的舞
台上,由著名演员杨进明为他捧哏,来上一段传统段子《打灯谜》。观众们不妨现场检验一下这个小精豆子控制现场的能力。
著名演员孟凡贵对单口相声一直有独到见解,这次他将表演几个精心串联的小笑话,观众可以仔细品味一下他独特的风格。
相声舞台新人辈出当然令人高兴,但老观众怀念的老艺术家们也同样惦记着观众。这次出来拜年的还有与儿子、同时也是第
一届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杨义一同上阵的杨少华、著名女相声演员魏文华和她的弟弟魏文亮。他们将分别表演自己拿手的《歌
曲漫谈》和《黄鹤楼》。在《名家名段——迎新传统相声晚会》上以《同仁堂》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的捧哏巨匠、年逾七旬的赵
世忠先生将再次登台,与同样已过古稀之年而且很久没有在北京舞台上露面的前辈艺术家苏文茂先生合作,演出一段特别精彩
的传统段子《抚瑶琴》。这次演出的演员来自全国各地,当然也代表了中国相声不同的地域特点。北京大腕李金斗、崔琦担纲
主持人,他们将穿针引线妙语串联,把北京相声的清雅、天津相声的醇厚、东北相声的火爆热烈得体调度,让观众在过足笑瘾
的同时获得真正的艺术享受。在剧场与西方艺术争一席之地这两年,相声演出市场开始火爆起来,票房也居高不
下。当然,除了相声本身在北京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外,晚会的主承办方在相声的推广上可谓是功不可没。从去年开始,曾经
一度钟情于芭蕾和西方高雅艺术的北京艺文公司为什么会对相声产生了兴趣?而且甘愿冒着风险在民族宫大剧院连续两年承办
新年、新春相声晚会以及纪念侯宝林诞辰85周年相声专场?该公司经理杜军对记者说:“这些年,由于国内的演出市场
一直被国外的高雅艺术所占领,我们也想独辟蹊径开拓另外一块市场——民族艺术。于是,我们首先想到了相声。一开始我们
对于民族艺术市场的行情心里也没底,由于我们积累了许多原来做高雅艺术的经验,所以对于推广和培育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困
难。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没想到相声市场会这么火,这个情况大大出乎我们当初的意料之外。”说到相声演出市场火爆的
原因,杜军认为这两年在剧场里已经基本上没有相声演出了,群众的期盼与新闻媒体的关注可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
每年北京都会有新年音乐会,艺文公司称自己打算要将新春、新年相声专场做成新年音乐会那样的品牌,不但给
北京节庆市场带来一些喜庆气氛,同时也让人们的新年、新春多几分欢笑和快乐。信报记者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