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盖世,盖在票房奇迹。就戏论戏,其成功在艺术形式,失误在内涵主题。用精美绝伦的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托举出古老而顽固的“帝王崇拜”主题。
从编剧的行家眼光审视,因其“帝王崇拜”主题先行,而导致生编硬造,不讲人物的心理流程与行为逻辑。尤其是两个体现帝王崇拜的关键情节极不合理。第一个刺客“梁朝伟”为何在剑逼秦皇咽喉之时突然改变初衷?是什么东西促使他在一刹那之间恍然大悟不去刺
秦?第二个刺客“李连杰”没有听信劝阻,坚持进宫行刺,又是什么东西促使他临场大彻大悟,放弃刺秦?仅凭秦皇几句书法剑术高论就能瓦解壮士的毕生追求吗?纯属扯淡!这“龙门阵”没有编圆,是编剧幼儿班作业的低级错误。
假定我是此片编剧,再假定我也是俯首帖耳遵照大导演的创意办事,用剧情体现不可刺秦而帝王崇拜有理,这“龙门阵”我会这样编———双侠进宫行刺,“张曼玉”帘外阻挡御林军围攻,不知帘内隐情。“梁朝伟”在剑逼秦皇咽喉之时,突然,昏厥的秦皇躯壳腾起巨龙灵魂!光影迷幻,色彩斑斓。(这种场面,张艺谋拍起来肯定精彩。)“梁朝伟”恍然大悟,秦始皇是真龙天子下凡,统一天下非天子莫属,只能奉天承运,不可逆天行事。后来“李连杰”不信邪,以为“梁朝伟”痴人说梦。他不碰南墙不回头,不见真龙不低头。结果真龙再现,促使“李连杰”大彻大悟。不过,这次要拍得更涌高潮:巨龙蟠成蜿蜒长城,绕成浩荡长江。长城即龙,龙即长江,象征只有真龙天子秦始皇才能统一中国。这一招,大抵能把“龙门阵”编圆,可以把不合理的“瞬间突然放弃刺秦”合理化,也更能展示导演创意的内涵主题。
以上梦语而已,“假定”的前提不可能存在。众所周知,鄙人一贯以反对帝王崇拜为己任。即使有缘参与《英雄》编剧,我决不会俯首帖耳由导演指向哪里即奔向哪里。我会主张另设剧情矛盾:英雄们反秦是统一认识的,而用什么行动反秦王出现矛盾冲突。我会建议把“梁朝伟”写成张良式人物,把“李连杰”写成荆轲式人物。熟读史书者皆知:张良早年是刺客,在博浪沙刺秦失败;张良总结了荆轲、高渐离刺秦的得失,他另立宏图壮愿,不走行刺路子,另辟蹊径反秦。辅佐刘邦,推荐韩信,促成楚汉春秋,彻底推翻秦始皇江山,这比刺客高明千倍。功成身退,张良弃权而归平民。他是东方华盛顿,比华盛顿精神早了两千余年。谁是英雄?张良才是真正的盖世英雄!
可是,《英雄》导演会听我的吗?而我也未必听导演的。所以,我与影视导演总是捏不到一起,屡试屡散。只有两次没散,那是导演听我的了。此公叫吴天明,影片叫《变脸》;还有一次是电视剧《韩信》的主题歌词,也是导演郭宝昌全听我的,合作成功。这首歌词最早发表在《羊城晚报》,叫作《十面埋伏》!(魏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