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其实姓“大众”
韩乔生说,如果他能在网上“给大家带来一些快乐,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我认为他做到了。他没法儿做的,大家
帮他做到了——以牺牲他的尊严为素材。
俗话说“言多必失”,韩乔生天天在亿万人面前“说事儿”,说的又几乎是瞬息万变
之事,就算他有一颗可与计算机
媲美的天才脑袋,能不出现纰漏吗?我甚至认为,他的一切失误,几乎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凭了他的诚挚可爱。要说电视出
丑,从乱读音到说胡话,从基本常识到专门知识,那些名导播、名演员、名嘉宾等各色大腕儿,出得还少吗?罄竹难书啊!何
必单单与韩乔生过不去呢!
我有一个建议:以后老韩应该多读书,勤思考,少说话。尤其解说体育比赛之时,那画面大家本来看得明白,你却一
个劲儿喋喋不休,难免叫人厌烦。须厚积薄发,要说,就像哲学家那样,语出惊人,睿智绝伦,赚他个满堂彩,让我们震撼,
五体投地地膜拜。不过,那时候您就成了神了,离我们远去了,新版“韩乔生语录”不知道要姓什么了,还能带给我们快乐吗
?
老韩幽默你不懂
我认为老韩幽默。比如“两队队员在场上你争我夺,两队教练也在场下争风吃醋”一句。“争风吃醋”意为“因嫉妒
而互相争斗”,虽然多指男女关系上的较劲,但用在赛场上也别有趣味。试想如果一个教练向裁判大抛媚眼,另一个能不醋意
满腹吗?而“每一寸草皮都在进行激烈的争夺”一句,韩曾解释说“是一种合理的夸张”。岂止?他的拟人化手法不是运用得
炉火纯青吗!“里瓦尔多似乎被不明飞行物击中”一句,明明是巧妙地揭穿“足球并没有碰到老瓦脑袋,可他却抱头摔倒了”
这个阴谋,苛刻的网民居然拿这话来奚落老韩糊涂,他们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不明”啊?还有,你可以不同意老韩把足球运
动员的头看成“第三只脚”,但有时候,比如安贞焕顶进那个金球之时,他的脑袋就比两脚更管用了。
对没有幽默细胞的人讲什么幽默,真有点对牛弹琴的意味。
解说与怀旧
有文章说,足球解说员里面,韩乔生老师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而我想到的是,韩老师一定不知道他现在实际上是一
位非常受欢迎的足球解说员。
世界杯期间,水木清华上出现过一个很受关注的帖子,题目就叫“强烈要求韩老师解说比赛”。当时的背景是比赛本
来由央视的两位解说员轮流上场,但见另一位解说俨然将比赛直播当成了在自己家里卡拉OK,干扰得周围住户没法儿看球。
于是大学生们喊出了要韩老师的口号。要知道,在大学里,是成百上千的学生们一起守在礼堂里看球,他们是对解说要求最高
的。同样还需要提一下的是,当年正是这些学生们在网上开始了整理“韩乔生语录”的过程。
球迷对韩乔生由恨到爱的过程,很符合在国际上已经风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怀旧风潮。所谓怀旧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是对过去的经典进行重复,二是发掘出当年没有发现的精彩。第二种典型代表是《大话西游》,一部当年恶评如潮的影片
在近十年之后被重新认识,并一跃成为经典。“韩乔生语录”其实正在成为同样的经典,他的解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解说,而
是一种文化现象。很多年以后,当我们重温一场经典的比赛时,可以回想起的只能是韩老师的解说。
怀旧是一个过程,其间的新旧更替像是水循环,谈不上谁好谁差。当初以韩老师为代表的一批解说员遭遇大面积攻击
,另一批以激情、个性和长篇大论见长的解说员们取而代之。但是,激情之后,解说员们都变成了教练和“话痨”。当你专心
地看球时,那种“嗡嗡”的声音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或者是孙悟空形容的那只苍蝇。这种时候,韩老师让人能够心情愉
悦的解说就越发让人怀念。
韩老师师承宋世雄,宋老师是中国电视体育解说圈里真正的第一个大腕儿。世界杯期间,广播电台每天也直播一场球
,可只记得解说员一通忙活,说得牙都咬了舌头,才勉强把比赛说清楚。同车的年轻同事对我说,这解说说得还不错。我当时
真是很为他惋惜,听听宋老师的,才知道什么叫身临其境
宋老师最经典的解说是这样的:“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台湾同胞们,海外侨胞们,我们现在是在日本大阪的XX体
育场向您现场直播第XX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的比赛,现在进行的是第二局的比赛,在第一局的比赛中……
”不好意思,说岔了,宋老师最经典的其实是解说排球比赛。那时候中国女排的一群铁榔头正称天霸地,足球得靠边站。如今
牛气十足的足球运动员们,那时候连牛字的第一撇还不会写呢!未完待续
主编昝爱宗主创老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