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珊“山羊皮”来过了,罗大佑来过了,齐秦要来了,滚石随后也要驾到……2003年中国流行音乐市场注定要经历“经典”接连不断的轰炸。摇滚乐“祖师爷”--滚石人还没来,就有无数人津津乐道,激动不已。
要讨论滚石能够“滚”多远,先要搞清楚滚石为什么能“滚”到中国来。滚石是一个传奇,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超长时间在国外观众的视听中占据一席之地,影响力跨越三代
人,其四十年音乐生涯的起承转合,几乎可与摇滚乐发展史等量齐观。“滚石”的贡献在于证实了摇滚乐对全球各国流行文化的影响程度与日俱增,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业界一致认为从音乐意义上引进滚石乐队这样的演出,对中国演出市场而言无疑是“突破性的进步”。但从商业意义上看,滚石能否在中国走得远还很难讲。“他们的中国之行将是灾难性的。”
北京一家媒体甚至“很不识趣”地往“滚滚发烫的石头”上浇了一盆冷水。首先,中国人对滚石的音乐并不熟悉。滚石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它陪伴着二战后出生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女共同成长,反战、性爱自由、民主、人权、女权主义、激进思潮……浸淫于嬉皮文化之下的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和妥协,构成了滚石崛起的基石。离开这个时代背景的滚石,与一尊博物馆里面的陈列品没有太大分别。就连国人熟悉的罗大佑的作品,对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言,也有隔靴搔痒之感,遑论西洋“罗大佑”!其次,滚石和披头士一样,他们的成功首先是一种商业的成功,因为他们的一切特点(包括音乐风格和文化指向)都体现在市场操作手段上。与所有来华演出的欧美演唱会一样,滚石面临利润和面子之间的矛盾和尴尬。由于无法增加演出场次,中方演出商曾透露,滚石在北京的演出,即使是高价票全部卖出也只够滚石乐队的差旅费和制作费。而且这个演唱会很有可能创下流行演出的票房天价———平均价攀升至3000元左右,这对于国内相对脆弱的演出市场来说无异于“自杀”!最令人担心的,除了价格还有质量,这也是罗大佑折戟广州的重要原因————作秀不要太狠!上座率仅1/3的票房败绩已经让这位“歌神”颜面无光,但那场演唱会失败的真正原因是歌迷的失望————罗大佑早年的清澈在商业包装下真的变成了一锅浑汤!什么都有,就意味着什么都不是。与老罗同走“怀旧”路线的滚石,是名利场上的做秀高手,在声光凌乱的舞台上折腾半天搅黄一场演出,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对商业运作成功与否的考虑并不能否定滚石访华演出的意义,毕竟开放的、多元化的节目是培育演出市场的起点。但需要警惕和防范的是借名气盲目炒作,制造出“文化虚热”的现象。因为无数前车之鉴已经说明,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