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孙红)2002年的一个“最有争议”的人物吕日周,昨天带着他的新作《长治,长治——一个市委书
记的自述》,在北京大学和来自各个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新闻媒体人士,就为官之道,进行一番座谈讨论,再次成为媒体争相
关注的目标。
1986年作家柯云路发表其代表作小说《新星》,一时间“李向南”的名字家喻户晓,而吕日周就是那个锐意改革
、为民办事的干部“李向南”的原型之一,他的名字也就此被人
们格外关注起来。2000年初至2003年2月,吕日周任
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因他在长治施政期间,大搞舆论监督、政务公开、群众民主测评、以干部“下访”从而使上访现象消
失等一系列挑战“官场潜规则”的举措,在太行山区刮起了一场风暴,也在新闻媒体刮起了一场风暴,他被《时代周刊》驻中
国记者称为“被媒体评为2002年新闻人物次数最多的人”;就在本月,他在长治任职三年后卸任,又引起媒体围绕着“‘
人治’还是‘法治’”、“吕日周走了以后怎么办”、“‘星星之火’能否燎原”等问题的一度激烈辩论。人们说,吕日周为
官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昨天的讨论名为“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研讨会暨‘长治实践’座谈会”,正是围绕着吕日周在长治市处理地方政务的举
措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展开的,与会的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政法大学、红旗杂志、社科院、《人民日报》等有关政策研究
方面的专家、学者争相发言,在对于官场生态、改革官场文化建设、如何能更好地推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和加强作风建设等问
题的研讨中,学者们曾一度因对吕日周许多具体做法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究竟是作秀还是不得已而为等持有不同看法,而高
声争辩,气氛异常热烈。与各位理论家从理论高度上予以论证相反,吕日周的发言显得格外没有“高度”,在他嘴里讲出的是
一件件他执政长治期间的事例。之后吕日周说,“我就是一个贫民化的干部,我在任就是每天要解决事情。但是我也在这一过
程中更加看清了,我们最终实现正常的社会管理、政务管理,一定要依靠相应的、合理的制度。”
吕日周的《长》一书是一部传记体自述,吕日周告诉记者,之所以写这样的书,是因为他想把一些事情说清楚。而到
今天他仍然感到遗憾的是,他为一方百姓做的还是太少太少,还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没有做。吕日周只在北京停留一天,
今天就要离开,他说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本报今日起在第14版连载栏目中连载吕日周的《长治,长治——一个市委书记的自述》一书的部分章节。
晨报记者郭铁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