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里的“阔门面”国家扶贫重点县大搞政绩工程让人深思
编者没有牛羊的“高山牧场”、北方山城的“南国风光”、仅几百头猪的“万头猪场”、5年挂果甚少的“万亩核桃
基地”……仅这个“第一”、“先进”,那个“基地”、“示范区”的高档次标志牌、门楼就花了数百万元。豫西深山区的卢
氏县,是河南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1996年至2001年在任期间,不顾地方发
|
展实际,用贷款、扶贫款和财政资金等建起了许多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撑起了“阔门面”。1998年前后,该
县投入巨资,突击建设了核桃、板粟、中药材等16个重点基地,因缺乏科学决策,许多基地经济效益很不理想。“形象工程
”成为上级来参观时的门面、杜保乾捞取政绩的“铺路石”,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2
年12月,杜保乾因受贿、报复陷害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其大搞形式主义的作法才得以逐一浮出水面。国家扶贫开发
工作重点县大搞政绩工程的问题让人深思。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危害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危害着一方百姓的利益,更败坏了党
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值得警醒的是,卢氏县大搞形象工程时间持续四五年之久,其间反映问题者不断,却都没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以刹住此风。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当地形成了一个上行下效、官官相护的“形式主义保护网”。
“调整结构”让百姓遭殃只有进水口、没有出水口的鱼塘,5年不挂果的核桃基地,大面积亏本的食用菌百里长廊…
…种种没有充分论证的“基地”名为调整结构,实让百姓遭殃河南省卢氏县文峪乡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上千亩的农业综合开发区
,是该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的一项重要“政绩”。初来乍到,只见这里的鱼鸭混养基地池塘相连,波光浮动,煞是壮观。指示
牌上也写着:“硬化池塘52个,鸭舍16座112间,温棚孵化厂1个,2002年养樱桃谷鸭10000只,中华鲟15000
尾,大鲵2000尾,鱼80万尾”。然而表面的“丰产”景象却与实际的冷冷清清大相径庭。一位水产承包户、涧西村村民
李爱民一说起收益,就连呼上当:“我前年4月包的鱼塘,捞的鱼还不如投的饲料多。等塘底的鱼捞完了,我坚决退包。养鱼
需要活水,可这鱼塘只有进水口没有出水口。我只好买了一套抽水设备,抽一次水就要300元,过一段时间还得请人清一次
塘,又是500元。领导图好看,却害苦了俺农民。现在这么大一片基地,人走的走,退包的退包,只剩下三四个承包户了。
”说起去年“养了10000只樱桃谷鸭”的事,李爱民直摇头:“别听干部吹牛!我只见过两棚鸭子,最多不过几百只吧。
”郑州一家水产公司是这里最大的承包经营户。该公司一位操湖北口音、自称姓胡的负责人说:“我从2000年开始来养老
鳖,可这气候太冷,不适宜老鳖生长,而且池塘修得有问题,是斜坡。老鳖跑了一些,冻死了一些,现在池子都空着。”1998
年前后,卢氏县投入巨资,以推动的办法突击建设了核桃、板栗、中药材等16个重点基地,许多基地缺乏科学决策,经济效
益很不理想。蚂蚁岭“万亩核桃基地”就是其中荒唐的一幕。村民提起“万亩核桃基地”,一片骂声。村民李长军说:“我们
村200多亩地,要求都种核桃树。我家3口人,种了6亩核桃树,5年了,死了3亩树,剩下的3亩一颗核桃也没结。”村
民闫文忠说:“我家种了8亩,树死了6亩。俺农民都清楚,山地地薄,不适应核桃生长,而且从外地引进的核桃苗,也不适
合咱这里。”不适合为什么还要种?“乡里、村里硬性派发树苗,不种要罚款。原先规定死一棵也要罚,后来树死得越来越多
,也就没人管了。”村民们说。上到山顶,记者看到这里修起了漂亮的凉亭和长廊,上山的阶梯近千米都是用大理石铺就的。
村民们说,由于这里要经常迎接上级检查,县里专门为这个基地投资20万元修了一条供机动车上山的道路。“这钱花得让俺
老百姓心疼!”卢氏县的一些山区乡有种植黑木耳、香菇的传统习惯,但一般在潮湿阴暗处,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1998
年,为了便于参观,杜保乾异想天开要在西南山区的公路沿线搞“食用菌百里长廊”,强令把生产基地由山里搬到公路边,这
不仅使食用菌减产,而且挤占了山区为数不多的耕地。1999年,杜保乾又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要求各乡镇种袋料香菇,
并下达了指令性计划。由于缺乏种植技术,没有培育好市场销路,老百姓吃了亏。据河南省林业厅调查组的调查表明,卢氏县
发展袋料香菇不仅砍伐了大量的栎树,而且80%的种植户赚不了钱。
“好看”只为迎接检查参观养牛棚建成蒙古包式的高山牧场,养猪场要修十几米高的古典式门楼,塑料大棚建起欧式
结构……耗资巨大挣来的“好看”,背后是为了迎接检查、参观杜保乾在卢氏县搞的许多形象工程,虽然收益不怎么样,但“
面子活”却都是一流的。东明镇火炎村1997年建起的万头猪场,一进门就是一个小花园,二层办公楼装修十分时尚,楼上
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观景台。知情人告诉记者:“一开始猪场修了一个小门,杜保乾来一看,说这么小的门怎么体现出‘重点工
程’?村里只好扒掉,花一二十万元新盖起十几米高、飞檐琉瓦的高门楼。”火炎村几位村民说:“俺农民养了一辈子的猪,
开始觉得这新鲜,是高科技。我们要求学习参观一下,可人家干部根本不让靠边。后来才慢慢知道这猪场只有几百头猪。”村
民郭玉琴说:“‘万头猪不过千’,大家都知道。‘一万头’,这个数是挤凑出来的,名义上说猪场以点带面,搞‘公司加农
户’,让每个村报数。1997年和1998年我们村就报了一二百头,其实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养的。但这就像变戏法似的‘
变’成了全县的典型。后来镇里推广经验,我就提了意见,说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还挨了一顿批,说俺思想跟不上形势。”
说起县里大搞形式主义,郭玉琴颇有烦言:“农民挣点钱不容易,不能这样穷折腾。”更为离谱的是杜关镇的高山牧
场。只见一个十几米高的水泥门楼高高矗起,附近散落着一二百座漂亮的蒙古八角式的砖结构石建筑。猛一看似别墅,实际却
是养牛房。记者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一头牛或羊。养殖户戏称这是:“听说是牧场,远看为游乐场,走近一看没牛羊”。石
峪村养殖户张耀东告诉记者:“以前家家自己养,可是前几年牧场建成后,乡里要我们走很远的路,到山上去养。俺养了17
头牛和几十只羊。一开始说建牛圈一户拨1·7万元,但现在才给了7000块。”尧头村村民张学功说:“我家只养了4头
牛、两只羊,按理养在家里就行。可是一遇到有人来参观,县里就通知养殖户上山,让牲畜接受领导的‘检阅’。”尧头村吴
双锁家的外墙,有一个白色标牌:“养殖示范户,1997年养牛2头,猪3头,苹果园2亩。”吴双锁的爱人说:“实际一
头猪、一棵苹果树也没有,都是干部们填上哄上面的。”修建蔬菜日光温室本是好事,可是东明镇西湾村的100亩蔬菜大棚
基地却让人瞠目。大门是耗资三四十万元的球形不锈钢结构;向里去,两边大棚旁的看护房全都是带着小尖顶的欧式结构;两
侧种着观赏用的竹子(现在大都已死亡了),竹子下面每隔几米就是几十厘米高的地灯。一个姓郭的村民指着几处被雪压塌的
大棚说:“外面是仿古木的水泥镶的,内层却舍不得用砖,全是土垒的,雪一大就塌。俺农民搞大棚就图挣钱,可这样玩花哨
,神仙也得亏。”
“南国风光”背后的个人利益北方山城硬搞“南国风光”,偏远山区墙上也要涂上红色……领导的个人喜好,背后的
个人利益,决定了不切实际的城市建设城市绿化、美化本无可厚非,但卢氏县的“南国风光”和“红色革命”却留下笑柄。杜
保乾在任期间,提出要在北方山城“突出山城特色,体现南国风光,争创全国一流”。尽管当地许多群众没有脱贫,但他却刨
掉县里原有的郁郁葱葱的泡桐树,投入近百万元资金,建起7条不同风格的绿色街道,具体为:棕榈树一条街、云杉一条街、
四季桂一条街、竹子一条街、柳树一条街、黄杨树一条街、泡桐一条街。除了柳树、竹子、泡桐为本地树种,其他的树由于南
树北移,成活率很低。特别是上百元一棵的棕榈树,死了刨,刨了再植,植了再死,着实费劲。绿化背后有着杜保乾的个人利
益。据三门峡检查机关介绍,许多绿化树种是杜保乾授意,从自己老家的亲朋处买来的,其间杜保乾收取了许多好处。与“南
国风光”相得益彰的是,杜保乾还发起了一场“红色革命”:要求全县无论城乡,沿边的建筑家家刷上铁锈红。沿线公路两侧
目力所及的砖房、土房、厕所、猪圈,至今仍能看到残存的红色,就连偏远的山区小村也不能幸免。而且凡是上级领导来检查
工作,居民们就要重新粉刷一遍。触目所及皆红色,最大的益处是当地经营氧化铁的商店经常脱销。杜保乾大搞形象工程,老
百姓成为最大的受害者。1996年至2000年,该县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路由3714万元、1066元上升至
7183万元、1698元,其中有很大的水分。2001年杜保乾案发,挤去水分的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剩下5238
万元、1454元。新华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