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历数好莱坞战争大片:从“一战”到“伊战”?

http://ent.sina.com.cn 2003年03月30日15:43 金羊网-羊城晚报

  伊拉克战争正日趋激烈,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的场面,我们似乎都曾在好莱坞的战争片中见到过。电影果然是真实世界的再现。

  从诞生之初,电影就已经显示出表现战争题材的优越性,第一部荣获奥斯卡大奖的故事片便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铁翼雄风》。在光影和声音重塑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亢奋和惨烈,还有人性扭曲、灵魂堕落的哭泣和悔恨。本文的
眼光只限于20世纪百年的历史,而这百年内爆发的战争,无论是参与的国家,还是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带来的灾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一战”影片:质疑战争合理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场牵涉国家众多、死伤人数巨大的战争。从爆发之初,其合理性就遭到质疑,因此表现“一战”的影片也大多以批判战争为出发点。

  

  

  

历数好莱坞战争大片:从“一战”到“伊战”?
风语者

  1930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与库布里克摄于1957年的《光荣之路》都具有浓厚的反战思想。前者描述一战期间一群德国少年兵的经历,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使用升降机拍摄大场面的手法更是开创了战争片的先例。《光荣之路》则重复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科克-道格拉斯饰演的达克斯上尉奉命袭击一个坚不可摧的的德军阵地,他们不知道自己陷入这场血腥的战役仅仅是因为将军希望在肩章上再加一颗星。

  除此以外,《柯南上尉》、《战地春梦》、《阿拉伯的劳伦斯》都是其中佳作。

  “二战”影片:表现人性的光辉

  所有与战争有关的电影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历史背景的影片数量、种类、主题最为丰富。其中既有对重大战役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物的书写,而战争对人性和尊严的摧残、践踏则是他们共同的主题。

历数好莱坞战争大片:从“一战”到“伊战”?
《光荣之路》

  在讲述“二战”的早期作品中,除了描述重大战役的恢弘场面外,交战双方统帅之间的斗智斗勇最精彩。这其中的代表作包括《虎!虎!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遥远的桥》、《最漫长的一天》等等。电影史上关于交战各方统帅的传记片中,《巴顿将军》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另一部比较成功的人物传记片是日本影片《山本五十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倾向于用喜剧片和动作片等更通俗的形式表现“二战”主题,于是就有了内地观众熟悉的法国影片《虎口脱险》以及格里高里-派克主演的《纳瓦隆的大炮》。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前苏联拍摄了一系列不直接表现战争,而是刻画普通人遭遇战争创伤的作品,包括《雁南飞》、《士兵之歌》、《自己去看》等。

历数好莱坞战争大片:从“一战”到“伊战”?
《虎!虎!虎》

  近年来,在肯定“二战”中盟军的正义性的同时,欧美电影也开始了对战争本身的反思。《拯救大兵瑞恩》就是宣扬反战思想的作品。影片《桂河大桥》、《细细的红线》、《风语者》、《克莱利上尉的曼陀铃》、《兵临城下》、《珍珠港》都承袭了相同的观念,试图用战争场面的血淋淋和战争空隙间的温情脉脉作对比,更强调和平的主题。

  作为“二战”中最不幸的一群,犹太人的遭遇得到世人的同情,由此催生了《夜间守门人》、《辛德勒的名单》、《死神与少女》、《说谎者雅戈布》、《美丽人生》《钢琴师》等影片。“越战”影片:从英雄主义到反思灾难虽然如今好莱坞对于越南战争的描写基本上都站在怀疑、批判的角度,然而在早期的越战电影中,却是美国人做英雄、越共做没有情感的魔鬼。这类影片包括《第一滴血》系列(第一集除外)、《越战特种兵》、《越战狂龙》等等。

历数好莱坞战争大片:从“一战”到“伊战”?
《桂河大桥》

  1978年,迈克尔-西米诺的《猎鹿人》和亨利-阿什比的《回家》,掀起了第一股反思越战的银幕浪潮。然而这些影片主要还是探讨战争给美国人带来的不幸,却回避了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奥利弗-斯通投入个人情感和经验,先后拍摄了《野战排》(1986年)、《生于七月四日》(1989年)以及《天与地》(1993年),形成“越战三部曲”。这些影片毫不留情地描绘了战争的疯狂,美国评论界称它们“从实质上来讲是对道德危机的探讨”。

历数好莱坞战争大片:从“一战”到“伊战”?
《夺金三王》

  在所有越战电影中,《现代启示录》以其宏伟的叙事方式,成就了科波拉对于战争使人异化的深切反思。虽然这部影片没有得到奥斯卡的眷顾,但一位越战老兵的评价却成为最高褒奖:“如果有人问我越战是什么,我就请他去看《现代启示录》。”此外,同样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还有库布里克的代表作《全金属外壳》。

  1984年的《杀戮战场》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揭露了20世纪70年代柬埔寨大屠杀的真相。影片没把重点放在军事行动上,而是集中反映了战争对国民造成的巨大损失。与该片类似的还有《萨尔瓦多》。

  反映90年代局部战争的影片:透过表象揭开黑幕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冷战结束,但是,局部战争却依然存在。向来紧紧追随热点的好莱坞,对局部战争的表现当然不会放过,而这其中,又以海湾、索马里、波黑为重要核心,出现了《火线下的勇气》、《夺金三王》、《交战规则》、《黑鹰计划》、《无人地带》等影片。

  1996年,20世纪福克斯出品的《火线的勇气》是第一部以海湾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这部由丹泽尔-华盛顿梅格-瑞恩主演的影片,通过追查一个在战争中牺牲的女军官死亡的真相,探讨什么才是战争中真正的勇气与公正。影片揭露了军队中的欺诈与背叛。《夺金三王》是另一部表现海湾战争的影片。该片除了表现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还暗示了美国和伊拉克达成的暧昧的妥协。

  以1993年的波黑战争为背景的电影《无人地带》得到去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该片充满黑色喜剧式的幽默,通过荒诞的故事隐喻了波黑三个少数民族塞族、克族与穆斯林被别人掌握命运的现状。

  “9-11”事件之后,美国各大电影公司采取了非常合作的姿态,不少涉及恐怖、暴力、血腥、战争的影片被推迟放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恐怖事件将对好莱坞造成长期的“间接伤害”,很快美国电影界精英们就达成协议,确定好莱坞在反恐战争中的作用。

  如今新一轮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已经打响,不知道好莱坞又将通过战争片做怎样的“爱国主义”宣传?

  本报记者 余姝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