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刚在北京人艺停演的大型话剧《赵氏孤儿》余波还远未平息。几日来,《赵氏孤儿》成为话剧界在“非
常时期”讨论的焦点,甚至在戏剧网站中掀起了一阵《赵氏孤儿》的大论战。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争论中,大家发现人们对
《赵氏孤儿》这一题材颇感兴趣,而把古典戏曲改编成现代话剧也确实是导演林兆华的一大创新。然而,在记者的采访中,一
身荣耀的林兆华却丝毫不能因《赵氏孤儿》而高兴。相反,浓重的忧愁笼罩在他的心间。在采访中,林兆华最强调的就是
为什么人艺要把《赵氏孤儿》这一古老题材搬
上舞台。与人们一般所持的乐观态度不同,林兆华一针见血地指出,演出《赵氏
孤儿》虽然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因为当代优秀剧本的缺失。林兆华的观点无疑指出了目前中
国话剧的巨大漏洞。●记者小评:常看话剧的人可以感觉到,目前在话剧市场最好的北京和上海,各种类型的时尚、
搞笑话剧充斥着舞台。虽然这些作品的票房很好,但早有有识之士指出,数量繁多的时尚话剧正在让一大批真正的戏剧观众迅
速地流失。因为这些作品的肤浅和应景仅仅是话剧界的昙花一现,那些看腻了电视剧的观众无非是到剧场中来“找乐”,而真
正懂戏剧的观众却失望地离开了这片市场。如今,再想找到像当初《茶馆》《雷雨》那样的国产话剧已经难于上青天。连
中国话剧的标志北京人艺,也只有《天下第一楼》《鸟人》等少数上世纪80年代的话剧还能接近精品的标准。林兆华感叹道
,连去年人艺创下500万元票房的《万家灯火》也是明星效应大过于戏剧本身的魅力。●记者小评:综观当前的话
剧创作,我们明显感觉到一种对生活常态的漠视、对社会问题的忽略和艺术水准上的缺失。几年前,先锋导演孟京辉的《切·
格瓦拉》等先锋话剧因为其开拓性的话剧形式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先锋剧的热潮。现在,对于先锋的“跟风”已经严重影响到
了中国话剧的出路。无论大剧场还是小剧场的话剧作品,都在追求着形式上的夸张和新奇,哪怕内容空洞,表演粗糙。创作者
已经沉溺于形式所带来的短期的高票房,单纯追求着形式意义。而作为戏剧核心的情节、结构、语言乃至戏剧精神都无一例外
地游离于舞台之外。现在,我们已经能感觉到,这样的戏剧作品正让年轻人失去耐心而离开话剧艺术。去年北京人艺的《
万家灯火》的剧本曾让很多人振奋。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作者李龙云对北京南城的深刻观察和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然而,
林兆华诚恳地说,从戏剧本身来讲,《万家灯火》还不是一个严格的戏剧剧本。可是,在如今的话剧界,像这样“不完整”的
剧本都很难见到了。林兆华对他的《赵氏孤儿》很少提及,因为他真正期待的是中国当代话剧的重生。在我们为《赵氏孤
儿》惊喜的背后,我们已经看到,“吃老本”并不能挽救日益衰退的中国话剧,那条艰苦而严肃的戏剧道路正等待着更多的醒
悟了的戏剧人的开掘。信报记者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