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安战军
警匪题材的电影一直是全世界娱乐片的主流,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文化里,所有观众都乐意看到警察挺身而出,逮捕罪犯,保障了他们安定的生活。尤其是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里,相对富裕的城市里,社会的人际关系中,最尖锐,最强烈的矛盾莫过于警察和罪犯的矛盾,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有可能脱离生活的常规,把人推到生死边缘,把邪恶或善
良的品格写到极致,人物关系提供了这种可能,所以大家不厌倦地从各种角度,以各种方式来讲述不同的警匪故事。
银屏上的警察故事有很多,几乎是前承后继,抒写了当代警察的崇高形象,大部分以离奇惊险的案件和起伏跌宕的情节取胜,对警察形象的正面刻划,总体上说一直都是清晰可辨,容易认同的。应该说,这即有一种鲜明审美判断的优点,同时又有人物平面化、简单化的弱点,在完美的正义,永不放弃的执著这些伟大品格的阴影下,多多少少地,警察的常态消失了,那种最深刻的存在于常态之中的真实也消失了,电影变成一种为某种预先设定的标准而拍摄,只要是警匪片,势必要对人生常态进行过度剪裁,严格过滤,在这种创作趋向下,电影中的警察变成了无休止的亢奋者,变成充满了使命感与正义感的超人,他们人间烟火的一面是极其缺乏的。
警匪片要出新,新在什么地方,当然不能说把警察变成普通人之类的陈腔滥调。我们想到警察时,首先会想到他职业的危险性,在一个和平国家里,这样危险的职业并不多,也就是说,他们比我们承受更大的生存压力,这来源于职业本身。其二,他们所接触的黑暗面,罪恶的人和事远比常人更多,尤其是长期从事刑事案件的警察,他们的心理压力、思维习惯、对价值的判断,都和我们不一样。心理上的这两点差别,是警察与我们常人的分水岭。电影要出新,新到能够深切理解和把握他们的心灵特征,他们个性中固有的一方面与现实社会的冲突,这是我对电影《疑案忠魂》这部电影的一种创作追求。
这个故事原形来自于中国西部的某个小县,县里很贫穷,几个警察不慎丢了一个罪犯,满城风雨,上级来查,几个警察也灰头土脸,受尽委屈,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千辛万苦地又把罪犯抓回来。这中间,有战友的情谊,有个人的委屈,有老朋友的背叛,有妻子儿女的不理解。我在当地住了一段时间,比较多的了解了真实状况。回来以后,编剧创作完剧本,基本上符合于我们最早的设定。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令人钦佩的一面,不是在与歹徒的斗智斗勇中显现出来,而是把镜头对准他的日常生活,对准他心理压力,对准他周围环境的困窘,在这个故事里,警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高尚性,并不能使他区别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同样要承受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并且这种承受还会因为自己是个警察而来得更为艰难,需要更多的坚忍不拔,需要牺牲的精神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案件本身作为压力的开始和背影始终存在,不仅仅是那种常见的、豪迈的、光彩照人的战斗中牺牲,而是主要描写主人公在疲惫与苦涩中的坚持,这种坚持因为它来自于最简单的也最难得的正义感,而显得十分可贵。这种坚持即是一个警察的职业道德,也是他的人生操守。案情最后的侦破,只是坚持的结局而已,尽最大可能性放弃剧情,放弃编织痕迹过重的峰回路转式的机关,全力以赴地拍摄一个人,拍他的坚持,拍他的忍耐,拍他可贵的品格--沉默。
在这部电影中,还有一种氛围,也是我们要突出的,讲公安局里内部的压力,警察之间的内部事务,检察院与公安局的司法矛盾,在过去的影片中,这一部分永远是一个"团结的战斗的集体",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矛盾是件好事情,矛盾是理解的桥梁,也是一个故事的氛围,因为每个人只坚持他自己认为对的一面,原则性和人性的冲突就不时地闪现出来,在各种矛盾的冲撞里,环境对人的压迫,才能比较确实的描绘出来。没有一个人不是被环境所左右,被环境所影响的,我们的主人公为什么要生活在真空里呢?令他感到有压力的,不仅仅是内心的自我谴责,他们的生活也不只是有罪犯,他还有家人,还有同志,还有朋友,还有领导,他的生活圈子确定了他的人生轨迹,借用一句话说,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没有懦弱,而是历史在需要他的时候,选择了勇敢。我们的主人公也是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挺身而出,选择了一个警察所应该承担的一切,这个形象,是真实感人的,也是令我们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