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爱情是这样炼成的--赵宝刚导演独家访谈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18:30 新浪娱乐


赵宝刚导演与OO网主编海鹰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近几年国内的电视剧市场是极其的火爆。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所以有人就说,电视剧的火热,恰恰反衬了电影的惨淡。这可以说也是一件有些悲哀的事情,值得去认真地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说起电视剧的火热,不得不说说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导演——赵宝刚。说他传奇,并不是他本人的人生故事有什么传奇色彩,而是他在作为新生产品——电视剧这个领域里,做了一些第一。电视剧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比较晚,能让观众们记忆比较深刻的优秀电视剧,最早的应该算是《渴望》、《便衣警察》等。那时候除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更多招生考试资讯 漂亮mm无敌法宝!!
了圈内人士知道赵宝刚,观众们并没有注意字幕上职员表里的导演是谁。随着《过把瘾》《永不幂目》《一场风花雪夜的故事》《像舞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等等电视剧的出现,赵宝刚这个名字也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人们开始关注具有“言情第一人”“造星工厂”盛名的赵宝刚导演。近日,赵宝刚导演成为OO网的艺术顾问,而笔者也终于得以能够面对面的与这位“言情第一人”聊聊天,谈谈情。赵宝刚导演也第一次坦率的敞开心扉,讲述了他的作品和生活中“爱情是这样炼成的”。

  *《录像带》是一个比较文的公安戏。

  记者:您最近忙什么呢?

  赵宝刚:现在正在做《录像带》的后期,剪接快做完了。

  记者:《录像带》说的好像是警察根罪犯之间的故事。但是前一段时间咱们国家好像有一个文件,说要限制警匪片。您的这个片子会受影响吗?

  赵宝刚:从理论上来讲应该不会。广电部说的是有些片子要重新审查,一些关于涉案题材的片子,主要是一个导向的问题,按照他们的导向标准,重新审查。合乎要求了,还是可以播出的。《录像带》是一个女性题材的片子,是一个比较文的公安戏,没有武,不动刀不动枪的,是智商上的一些较量。跟一般的涉案题材不太一样。其实在我这个片子拍摄之前,广电部就已经有指示,说不要过多宣传暴力。我们这个片子没枪没弹,破案的片子连枪都没有,没有暴力。

  *目前的电视剧市场还是一个买方市场。

  记者:现在电视剧市场很火爆,只要打开电视,到处都是电视剧。您觉得是不是火爆的有点过了头?

  赵宝刚:这没有过不过头的。他是一个购买力的问题嘛。一个生产,一个购买。现在还是一个买方市场。正因为是买方市场,所以制作的人就多。买方比较主动一些,制作方比较被动一些。从需求量上来讲,也够这个量,只不过是质量上的区别。质量弱一些的戏,销路就相对地弱一些。质量好的戏,它的购买力还是够的。

  *电视剧是操作出来的?还是创作出来的?

  记者: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可能需要很多的操作性。比如宣传、播出的档期,甚至还有的要靠演员或者导演的绯闻来抢眼球,等等。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一旦被这样或者那样地“操作”了的话,是不是就失去某些意义了?

  赵宝刚:严格讲,电视剧还是一个商品。实际上跟盖一套房子,制作一个产品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要有设计,要有规划,要有检验,然后推向市场要做宣传,最后由买家买。然后消费者呢还要对这个产品进行一个评价。看你的产品呢,是不是能够在市场上长久地存在。这些都是很基本的操作。实际上这个电视剧根其他的产品有一些不同点,就是它沾了一点艺术创作。但实际上任何领域都有一个艺术创作,只不过他不属于一个艺术门类。你说生产一个茶杯有没有艺术?制作一个纸巾盒也有艺术创作。只不过把电视剧归类为艺术门类。因为它这里面有描写人性的本身上的东西,可能根其他的作用不一样。其他的产品更多的是使用上的方便,电视剧可能是心灵上的触摸,心灵上的感受。

  记者:虽然说电视剧是一个操作出来的商品,但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些您的资料,有人就说,您是“言情剧的教父”“造星工厂”等等,能做到这个份上,单纯靠操作一定是远远不够的。

  赵宝刚:当然任何领域都会有一个高低之分嘛。也不否认跟这个创作者自身的底蕴有关系。比如你生产一个产品,可能设计者很多,但是那个最初的选择者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么多设计者,为什么选择他的?也不见得这个人就有多少文化底蕴,可能他有丰富的经验,他可能对艺术有独到的感觉。这跟我们电视导演一样。那么多剧本,你凭什么选择这个剧本拍?再有一个就是,一个有缺陷的东西,你有没有能力去把他拍的尽量没有缺陷?这可能也牵扯到一个创作者的能力问题。其实最终,现在的导演拚的就是一个把握剧本的功力问题。你如何有能力把一个一般的剧本,拍出一个好的电视剧。其他的我觉得每个导演都是一类,只不过水平的高低不一样罢了。如果剧本的基础好的话,可能就容易拍出一个好电视剧。剧本就是材料。你如果选择一个破烂的材料,想制作出一个水晶,那是不可能的。他必须要具备一些好的材质,才可能出好的作品。所以选材是最重要的。

  *无论做什么,自知之明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记者:有些曾拍电视剧可能并不怎么样的人,好像为了完成自己内心的一些更个性化的东西,现在也去拍电影。也有的拍得不错,甚至在国外获了一些奖。您有没有打算将来也去拍比较个性化的电影?

  赵宝刚:这又是跟一个人的水平是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成事,主要是要对自己有个了解。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追求,谁不想在嘎那获奖?得的了吗?不是谁想办,就能办成的事情。这要经过多年的积淀,才能达到这种可能性的时候,他才可能去实施。我是一个拍电视剧出身的导演,常年受电视剧思维影响。我不可能拍出多么优秀的电影再嘎那得奖。如果要是有一天有可能呢,也是一种巧合。这是根据一个人的自身的条件来设定。如果你是一个川菜得厨师,非让你做粤菜,想做也能做出来,但是肯定做不过专门做粤菜的高级厨师。无论你是做电视,还是编辑记者,无论哪一行,你能做得很出色吗?如果你能做出色,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实际上我的能力不是这一块儿,我有别的。社会上没有机会让你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然后检验你在哪一方面是最强。所以这里面,自己的判断力是最准确的。所以对自己判断力的准确性,将决定于你最后做出的成绩。

  记者:对于一位搞影视艺术的人来讲,能够有机会能拍上属于自己真正的电影啊电视啊,而不去受市场和资金等的限制,应该说是一个强烈的愿望……

  赵宝刚:谁都有愿望,我也有,我做梦还从好莱坞拿奖呢。但是这个电影的市场呢,是要靠一批人去培育的。比如电视剧,我是经过多年培育了自己的一批观众。我拍的片子,这批观众必看无疑。不会失去这些观众。那么其他的观众群呢,在漫漫地逐步地参与进来。我们现在的电视剧基本观众群,就是一些退休离休的老干部。我们在拍摄和设立题材的时候,是不去考虑这些基本观众的。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电视剧好不好,他们必看无疑,每天都去看。所以我们在设立题材的时候,是更多的把那些平时不爱看电视的人给拉进来。再加上这些常年看电视的人,收视率就高了。电影也一样,首先你凭什么把观众拉进电影院?先不说你得奖了是好是坏,你有什么能力把观众拉进电影院?现在中国没有几个导演能做到,冯小刚能做到,大多数导演都做不到。那么说他们都是笨人吗?不是!是市场不成熟!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上,要培育它。可是我现在没有这个精力去这个电影市场,我主要的精力还是在电视上。但是有一天,我要实现我的电影梦的时候,我可能会去拍一个电影。当电影的效果在观众中能产生影响的时候,没准我就把我的精力转向了电影,去培养我的观众。这就会有一个品牌效应。冯小刚就是一个品牌效应。至于拿不拿奖,我觉得都不要去考虑。很多人就是拿了一个奖,又怎么样?中国电影市场还是没有培育起来!拿奖也没有意义。这不是电影工作者的任务!你不能说你一辈子拍电影,就为了拿奖。

  记者:很多知名的导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会去考虑什么市场啊观众啊的,就想拍一个自己心里想拍的东西。比如黑泽明晚年的时候,张艺谋《英雄》的时候,可能就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些愿望而已。

  赵宝刚:我可能不行。因为我现在已经从一个电视工作者慢慢转化到一个文化产业当中了。所以考虑的问题就不是单纯的艺术家所考虑的问题。我考虑更多的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组织者的问题。这么个公司每年的开销,就是二百万。一睁眼,就二百万。

  *故事人物的死亡态度

  记者:在您的一些作品里面,往往在结局的时候总会有死人啊或者疯了啊的。这样的结尾很让人回味。

  赵宝刚:该死的必须死。比如在《像雨像雾又像风》中的陈子坤,他不死的话,就是只有苟且偷生。这里有一个爱情的道德取向的问题,从我个人的取向上来讲,我不能让他活着,这类人就不能让他活着。他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对爱情是某种犯罪。这里面有一个爱情立场的问题。还有比如《永不幂目》中的肖童,他吸上毒了,也跟欧阳兰也谈了,你说还能让他活吗?他怎么活啊?他没办法生活了!他肯定是一个瘾君子,他所带来的伤痛怎么办?谁去给他安抚?

  记者: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样的结尾,还是充满怜悯的。

  赵宝刚:你看人们还有一种心态,就是说人们都没有勇气去死。其实在你们的生活当中,总会遇到特别难得事情,每个人都会想到过去死,但是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去死,所以生活逼迫你去死的可能性大大存在。

  记者:就是说让电视剧里的人替我们死一把,做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应该说通过虚拟故事人物的死亡,来进行一种宣泄。

  *观众的胃口需要培养。

  记者:最近大家都觉得国内的电视剧市场总是一窝蜂,今天是一阵“格格热”,明天一阵“反腐败”,后天又来了“警匪热”等等。在别的国家,好像电视剧并没有占很大的比例。

  赵宝刚:这些都跟整个社会的文化趋向有关系,就是人的文化趋向有关系。在欧美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生活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人的思想都比较单纯,人们的喜好比较个性化。那么国内呢,有一段时间很封闭,当改革的春风吹进来的时候,大伙儿晕。它没有一个美学的标准和美学的导向。其实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来讲,应该讲一讲美学。实际上最近广电部下了一个指示,也是这个原因。不是说不允许你拍电视剧,只不过现在的拍法有些过于那个,自己都看不过去。有时候我自己看电视,对自己的一些作品都看不过去,甭提广电部了。这里面就是有一个美学导向的问题。因为我们生活当中所获得的美学意识,第一你的生活环境,第二就是电视。你很多知识和信息都是从电视上的来的。

  记者:电视文化的确在老百姓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赵宝刚:是啊,比如说你想装修一个房子,除了画报就是电视;你想买衣服,除了电视就是商场,没有别的。话又说回来了,这是写人的东西。人的这种美学标准的导向,就更要严肃了。我们不讲究说五讲四美吧,但至少要讲文明礼貌。这一点是基本的常识。比如说在八十年代,你要是说去喝一杯咖啡,会觉得你“有事”。现在你看星巴克,满大街都是,你也不觉得怎么样了。所以一个城市在成长,一个文化氛围也在成长。当年星巴克进来的时候,打垮别人家咖啡的主要原因就是降价!他就是要先培养你口味。你适应了这咖啡的口味,就喜欢它了。这是一个培育和导向的问题。

  记者:有时候常听见圈内的人说,电视是什么?就是人们工作了一天8小时之后,回家有一个娱乐的东西,放松一下,别讲什么教育啊那么沉重。实际上,作为电视工作者来讲,肩膀上责任应该说还是比较有分量的。

  赵宝刚:有的人就是去为了赚钱!不去培养观众。我前几年就说过这个观点,中国观众的胃口要靠培养的。你要是天天吃水煮鱼,就不习惯粤菜了。以后你吃什么,都想放辣椒胡椒面。这胃口就变坏了!台湾的市场就是这么弄坏的!他们有88个电视台,如果一个电视台能收视率达到百分之三,就不得了了!所以现在港台的导演和演员都纷纷到大陆来。他们自己本土已经没有市场了!在欧洲或者美国,从一开始,电视台收购节目的时候,就有一个审查和标准,低于这个标准的,他们就不要。所有广电部后来也弄了一个题材规划,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不进行导向,早晚有一天我们的市场也会坏。好像现在国家一旦说封杀俩字,大家就认为是错误的。实际上呢,并不是,这里面应该有一个导向。

  *当明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记者:很多人都说,只要能上您的戏,就能出名,说您是“造星工厂”。您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一般通过什么渠道呢?会选择网络吗?

  赵宝刚:我几乎从来不上网,因为网络有很多诱惑,里面选择空间有太大。所以对我来讲,就太浪费时间了。我虽然不上网,但是这个OO网站成立的时候,我给这个OO网站说了很多好话。我觉得对于搞影视文化这一块儿来讲,它起着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它能提供很多信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网站。但是你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网站。你们现在要做的呢,应该把所有的资料送给北京乃至全国的影视制作

  公司。把你们的图文资料邮寄给他们,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去联系落实,让他们定期把他们的资料给你们。比如说,你们能把全国所有影视制作公司每年拍的和要拍的的故事都搜集起来,这样至少避免了重复和撞车。而且所有公司都有他们自己的宣传部门和宣传经费,你们还帮助了他们做宣传。你说这么多网站,凭什么他们就一定点击你们的网站?你们的知名度上去了,你们很专业。咱不要求所有的网民都上这个OO网站,但是起码专业的或者圈内人士都能上OO网站。还有一个,比如说演员,全国有多少青衣,青衣又分为一二三四类。这就要求很专业,包括你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很专业。

  记者:谢谢。我们也的确是在往这个专业的方向走,但是我们网站还是在一个成长期,逐渐会更加成熟。说到刚才选演员的话题上,有些您以前捧红了的演员,离开您以后好像就销声匿迹了。

  赵宝刚:有些演员,不是我捧他们,他们也能红。咱们打个比方说吧,先不说演员,演员还隔着行。就说你周围的某一个人,他特别有才华,有智慧,有文化,又能吃苦,结果没有成事!有吗?太少了!所以说成功,有他的必然性!现在这个社会是什么社会?只要你有才华,就一定有机会!过去可能会有“怀才不遇”,现在不会。如果你说一个人很有才华,就是不太会说话,也不爱说话,但是相当公关部经理,结果没有成功。那你不会说话,就是缺点,你就干不了这一行。从这个角度来讲,演员也一样。没有听说一个演员形象也好,气质也好,也有文化,表演素质也好结果出不来!这没有听说过!对于演员来说,能遇到一个好剧本是很难的。就是陈道明也演过臭片子。

  记者:就时说成功有它的必然因素在里面的!当然也需要一些机遇的辅助。

  *创作是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

  记者:现在很多人也拍言情电视剧,但是很多是讲一些感情纠葛问题,什么婚外恋啊,三角恋啊等等。相对来讲,您的作品就比较“正统”,故事里的人物相对来讲,在感情上都很专一。

  赵宝刚:归结起来,也是艺术家的眼光问题,跟题材没有关系!没有哪个艺术家能说,我把所有观众都征服了,观众都来欣赏我的作品了。没有!什么叫艺术家?艺术家要高于观众的美学标准,想象力要在观众之上。创作要源于生活,但也要高于生活。你能高上一点,观众就认你!什么题材都能拍!就看你怎么拍!这里面也分两种情况,一种叫共性,一种叫个性。为什么港台有那么多好看的电视剧,收视率都很高,但是没有几个人能记住导演的名字?他就是因为共性的问题。他们拍的片子里有很多共性!用了共同的手法进行拍摄。它所有的商业因素都具备!但是没有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还有一种导演呢,在把握所有共性的基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我就属于这一类!我在所有商业基础都具备的时候,我就不管观众了!前提是必须要有商业因素!我的《别了,温哥华》拍得就非常有个性!没有一个导演敢像我这样去拍戏的。没有大的戏剧结构,很清淡,完全靠一些细腻的情感表述。这个东西就是个性!但是也有它共性因素,一些人物性格魅力,一些人物关系纠葛,一些情节戏的推进。都是共性的!但是我的拍摄手法,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一看,就知道是我拍的!别人拍不来,就是我拍的。

  *爱情是美好的,结局都是残缺和伤感的。

  记者:很多人都说您的作品很唯美,无论是画面,还是故事内容。但是呢,通常又会以悲剧而收场。

  赵宝刚:单是从“爱情”这两个字上来讲,爱,是美好的,情,也是美好的,“爱情”俩字放在一起,那就是更美好的。但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爱情”呢,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叫“情感”,那是内心的一种感觉。所以我拍的作品呢,就是追求美好爱情的过程!但是追求不等于现实!现实可能不是很美好,但是我们可以去追求美好!在我们追求这种美好感觉的过程可能获得的是美好,也能是伤感或者惨痛。每个人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有人说,我拍的故事是不可能实现的,是超现实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我的作品是最现实的。为什么那么多观众去看?为什么那么多观众相信呢?观众们是向往美好的爱情。我的观点跟他们是一致的。片子里很多细节是真实的。如果你真是些了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就不真实了。所以我的“爱情”其实就是追求美好的一个过程,但都是残缺得,伤感的。

  记者:这也是您自己的爱情观吗?您个人好像也是晚婚啊?

  赵宝刚:我30岁结婚。在以前是比较晚的,但是在现在算是早的,哈哈……

  记者:我看过一个社会调查,说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会有外遇,其中这百分之八十中,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是不会离婚的,相反还可能因为有了外遇,家庭更和睦了。可能会因为负疚心理,促使伴侣相互之间更和睦些。

  赵宝刚:你说得跟我的作品里面的故事是两回事。我只讲爱情,只讲追求爱情的过程,至于爱过了以后,什么样的结局,我不管他!你所说的这种社会现象,是有了爱情和婚姻以后而产生的结果。爱情能考虑结果吗?如果你爱一个人,还考虑结果,能叫爱情吗?我要告诉观众的事,爱情就是美好的,结果就是悲惨的。你说百分之八十的夫妻因为外遇还能促进夫妻感情,亏心事在外面做够了,回家内疚了,就要弥补了,回家什么家务活都干了,那叫爱情吗?那叫欺骗!爱情里面不能分类,爱情就是爱情!说性爱什么的,性爱能叫爱情吗?不叫爱情!爱情包括性爱!包括很多,包括情爱,包括一切的爱!所以就有人误解我的作品,说我的“爱情”在生活中是没有的。怎么可能呢?我说的就是爱情,不是社会道德伦理观念问题,也不是爱情以后的结果。

  记者:但是您的片子里好像也不是单纯只讲爱情,还是有一定的社会问题和背景在里面。

  赵宝刚:当然不能只谈爱情了!比如在《永不幂目》里面,讲到一个问题,当今的社会的大学生,你有没有责任和使命,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为国家有勇气挺身而出?已开始说“祖国啊母亲”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在西藏的时候,他喊“祖国母亲”,那时真的需要祖国母亲的帮助!在校园里能有这样的感触吗?只有解除了社会以后,才能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我们讲的是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可是大家只看到了肖童和欧阳兰的爱情纠纷,没有看到这一点。还有《一场风花雪夜的故事》中,我们讲的是当今一个女孩嬗变的心理。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一个警察怎么能不顾国家的利益,带着罪犯逃跑了?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了呢?《别了,温哥华》里面的小雪,一个大学生怎么嫁给了一个大款?你爱他的什么?是爱他的形象?有没有爱他的钱的嫌疑?当你受到虐待的时候,逃跑啊,逃跑的时候干吗卷着钱跑啊?这就是当今社会里的女孩普遍的一个现象。但是小雪的本质又是善良的,她也有追求爱情的向往。在传统里面是很少发生的,现在这个社会就能理解了……

  记者:爱情应该是本质的。

  赵宝刚:爱情没有本质!本质是什么?你爱一个罗卜是本质,能填饱肚子。如果有一个人,他有钱,有学问,但是没有容貌,你爱他吗?把钱和物都抛掉,还有一个容貌呢。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去想,反过来,你就想了。一定是有条件的,爱一个人一定是有条件的……

  记者:很多人都说您的作品很唯美,无论是画面,还是故事内容。但是呢,通常又会以悲剧而收场。

  赵宝刚:单是从“爱情”这两个字上来讲,爱,是美好的,情,也是美好的,“爱情”俩字放在一起,那就是更美好的。但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爱情”呢,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叫“情感”,那是内心的一种感觉。所以我拍的作品呢,就是追求美好爱情的过程!但是追求不等于现实!现实可能不是很美好,但是我们可以去追求美好!在我们追求这种美好感觉的过程可能获得的是美好,也能是伤感或者惨痛。每个人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有人说,我拍的故事是不可能实现的,是超现实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我的作品是最现实的。为什么那么多观众去看?为什么那么多观众相信呢?观众们是向往美好的爱情。我的观点跟他们是一致的。片子里很多细节是真实的。如果你真是些了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就不真实了。所以我的“爱情”其实就是追求美好的一个过程,但都是残缺得,伤感的。

  记者:这也是您自己的爱情观吗?您个人好像也是晚婚啊?

  赵宝刚:我30岁结婚。在以前是比较晚的,但是在现在算是早的,哈哈……

  记者:我看过一个社会调查,说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会有外遇,其中这百分之八十中,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是不会离婚的,相反还可能因为有了外遇,家庭更和睦了。可能会因为负疚心理,促使伴侣相互之间更和睦些。

  赵宝刚:你说得跟我的作品里面的故事是两回事。我只讲爱情,只讲追求爱情的过程,至于爱过了以后,什么样的结局,我不管他!你所说的这种社会现象,是有了爱情和婚姻以后而产生的结果。爱情能考虑结果吗?如果你爱一个人,还考虑结果,能叫爱情吗?我要告诉观众的事,爱情就是美好的,结果就是悲惨的。你说百分之八十的夫妻因为外遇还能促进夫妻感情,亏心事在外面做够了,回家内疚了,就要弥补了,回家什么家务活都干了,那叫爱情吗?那叫欺骗!爱情里面不能分类,爱情就是爱情!说性爱什么的,性爱能叫爱情吗?不叫爱情!爱情包括性爱!包括很多,包括情爱,包括一切的爱!

  后记:采访以“爱情”为话题结束了。

  “爱情”这一个永恒话题的讨论,由此我也突然顿悟到了为什么赵导演的“爱情片”总会那么有市场。同时,也突然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了一些质疑:记者到底能够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什么?记者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吗?是全面的吗?当我以记者的身份和被采访的人聊天的时候,对于被采访者来讲,他面对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媒体”这个符号。我怎么能指望从他那里得到多么深层次的真实呢?凭什么呢?我不是他的亲人,不是他多年的老友。我只是他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件事情。以他的修养,他可以向我很坦诚地提供一些信息,但是却没有义务和我讨论原本属于隐私的心灵深处的感悟。如果我们按耐不住好奇,就只有去看他的作品。因为文如其人。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赵宝刚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