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著名的《马燕日记》为创作由头、以全新手法表现西部孩子求学故事的电影,山东影视中心希望"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题材感动世界"。这也是影视工作者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一份节日厚礼。
一个鸡蛋的功劳
大西北宁夏,对许多人来说是遥远的、平生从未涉足的一片黄天厚土,2003年夏初,当山东影视中心影视部主任、编剧赵冬苓打点行装应邀前去采访时,宁夏西海固女孩马燕的求学神话一同随她上了飞机:马燕,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预旺镇张家树小学学生(现已上了预旺中学),五年级时,因为家贫,马燕辍学。马燕的命运是无数西海固女孩的缩影:上过几年学,多少识几个字,辍学回家,十四五嫁人,二十几岁就可能是一大堆的孩子的年轻妈妈。但马燕的命运神话般地在一个夜晚改变:当法国公使夫人到西海固参观的时候,马燕的妈妈,一个精明的农村妇女把马燕写的三本日记塞到了公使夫人手里。不久后,这三本日记通过法国驻华记者韩石到了法国,先在法国《解放报》上发表,引起法国社会哄动,然后正式出版,在欧洲成为畅销书,先后被翻译成六国文字,最近又“出口转内销”回到了中国。而马燕,小小的年纪就在法国有了一大笔的财产(版税),在她十八岁成人之前,法国出版社每月给她五百元人民币,这在当地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马燕重新上了学,她一家的命运也从此彻底改变。
如果说赵冬苓被《马燕日记》中读出的那种质朴的伤感,流露出的无助的生命对于悲惨命运的不平、无奈和绝望感动了,那么。 宁夏之行更是让她终生难忘的,赵冬苓说,“在那儿,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贫穷,更看到了人在贫穷中安祥、积极、洁净的精神,看到了孩子们为改变命运追求知识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马燕出现在那块土地上是不奇怪的,不仅仅因为西海固独特的美更容易吸引国外的目光,更因为那块土地给予了马燕不屈从命运的精神和活力。于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就从心里流出来了。”
但是,马燕仅仅是一个由头,一个引子。赵冬苓写出的这个质朴的故事绝对不是马燕故事的翻版。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固原三个县的简称。马燕所在的同心县就属于西海固的一部分。当地宣传部领导在向他们介绍同心人的时候说:同心人善于做生意。一个同心人拿着一个鸡蛋走出一百里路去,这个鸡蛋就能增值到五块钱。赵冬苓说这句话当时“像电闪雷鸣一样让她心中火光一闪”。事实上,它成为赵冬苓剧本初稿最主要的结构方式。只不过这个鸡蛋在主人公王燕手里变成了十个。
2003年10月,《上学路上》剧本的初稿完成。随后,赵冬苓在今年又再一次深入西海固,每一次都是早走晚归,晚上就住在农民家里,进一步发掘了生动而鲜活的细节,对剧本进行了四次精益求精的修改和加工。
客观地说,《上学路上》只是一部儿童电影,但它所表现的主题又远远超出一部儿童电影的范畴。它写的是一个西部孩子求学的故事,但在故事的后面,蕴含着西部人顽强的生命力、开发西部从重视教育开始、西部孩子渴望更多的社会关爱等具有时代性的大主题。
《上学路上》里的故事纯净、简约、积极、生动:放暑假之前,老师宣布,下学期每个学生要交学杂费24.8元,12岁的王燕和 两个弟弟同在这所小学,姐妹三个下学期要交70多元的学杂费。王燕的母亲告诉王燕:“咱们家拿不出那么多钱,下学期你不要上学了。”
为了24.8元的学杂费,王燕开始了挣钱交学杂费的旅程:她要和小伙伴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去帮人摘枸杞挣钱,摘一斤枸杞可以有两毛钱 的报酬。可是到摘枸杞的地方需要的几元钱路费家里也没有,为了这 笔路费,王燕从家里拿出10个鸡蛋,开始了一系列交易。最后王燕终于到了枸杞园,漫山遍野全是绿色和红色组成的海洋……
赵冬苓希望在平凡的事件中找寻生命的哲理,用人物朴素的语言来揭示存在的真实。她认为,“这个故事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大西北明亮的阳光,阳光下的孩子们脸上看不到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穷苦人之间没有互相仇视,而是相互帮助,相互同情,仿佛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回归人性之初。”
一首温暖美丽的小诗
“我家住在小山村,/清晨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阳光洒在山坡上,/洒在森林里,/野花一朵朵遍地开放。/蝴蝶来了,/蜜蜂也来了。/夜晚月亮悄悄地把月光带进村子,/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听老奶奶讲故事……”
这是剧本开篇的场景,周围是满面的黄土、荒芜的景象,在一所当地的学校里孩子们齐声朗读着这美丽、温暖的小诗,影片的风格似乎一下子便扑面而来了。
作为一部反映西部儿童求学的艺术影片,《上学路上》一样要面对重重突围,首先在题材上国内有《一个不能少》、《草房子》、《美丽的大脚》等在前面摆着,风格上国际上更有伊朗电影《小鞋子》、《天堂的颜色》、《何处是我朋友家》、《让风带着我飞》等在四周包围着,一方面要避免类似,有所超越,一方面还要避免模仿,有所创新。这对于第一次独立运作电影的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部来说,的确是巨大的挑战。首要的一关就是导演的遴选。最早像路学长、陆川、张一百等第六代导演中的新锐人物都接到过剧本,由于档期的冲突,他们都只能忍痛割爱了。经再三考察,影视中心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青年导演方刚亮为该片导演。方刚亮是一位深受学院派训练和熏陶的青年导演,执导过中央电视台8集贺岁剧《开心就好之男人无烦恼》、20集电视剧《居家男人》等剧目,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期间拍摄的短片就曾应邀参加过国际电影节并获奖,其拍摄的十六毫米胶片《情不自禁》获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但此次三十五毫米故事片还是他的第一部。 方刚亮一直努力做一名“职业导演”。他解释职业导演的含义:“我不去过多考虑我要拍什么,我考虑的是我要怎么拍。即使相同题材、相同的故事,每一个导演拍出来的电影肯定都不一样,我相信自己能拍的好看。”
黄土里扒出生动的花絮
1、风沙雨雪一样都不少
剧组外景地设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同心县,这是一个全国著名的贫困县,老百姓完全靠天吃饭,如果一年没有雨水,他们的庄稼将颗粒无收。影片《上学路上》以外景戏居多,和当地老百姓一样,也只能靠天吃饭,不同的是,摄制组希望天天天晴。听说西海固去年冬天没下过一场大雪(据说这几乎是西海固全年的水资源,下雪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忙起来,把雪塞满水窖,然后,人畜地一年就全靠它了)这对剧组来说可谓天公作美。没想到从开机以来,西海固摄制组深受恶劣天气困扰,前后经历了“风沙雨雪”,拍摄进度一再受阻。4月29日到5月2日,摄制组因雨雪停工4天;5月13日到5月15日,摄制组因大风停工3天。大风甚至把摄制组搭建的房顶都刮跑了。 因为当地经常有沙尘天气,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用手绢蒙住口鼻,大家都搞笑说,我们是“蒙面超人摄制组”。
2、古城楼“失而复得”
在宁夏同心县,预旺是一个小镇,镇中有一座古城楼,显示在历史上某个时候这个地方曾经有过繁荣。剧组显然不会放过这个存在了一百多年的城楼子。剧组第一次去的时候,方刚亮就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景地,至少能安排十天的工作量。但是在他已经定夺下来的时候,制片部门第三次去探景地,却发现城楼子已经写满了“拆”字,一问才知道当地镇政府运作了八个月刚和银川市的开发商签下了开发项目,准备要搞一个农贸市场。方刚亮一听就急了,他始终认为这个城楼子是他看过的外景里面最好的。后来通过镇里、县里各方面的关系准备协商,但是拆迁公告已经下来了,几乎不可能更改。最后没办法,方刚亮和制片主任侯鸿亮把开发商和各级领导都请到这个城楼子跟前开了一个现场会,才把这个城楼子延期保留下来。
3、遭遇《美丽的大脚》的“脚印”
《上学路上》的主场景让剧组伤透了脑筋,剧本里提供的是一个小村庄,远处有一所学校,二者关系相互对应。剧组的主创人员为了寻找这个村庄几乎跑便了整个同心县,终于有一天,在一个山坡上发现了一个已经破败的学校,与远处的村落遥相呼应,位置非常合适。大家都非常兴奋,导演马上决定,就这里了。 这时美术马海涛表示很疑惑,这个废墟怎么不像当地人建造的呢?就连房子的台阶都是用不同色彩的石头砌成的,盖房子的人有很高的审美水平。找当地人一问才知道,这是当年《美丽的大脚》剧组搭建的。导演方刚亮遗憾的摇着头说“不能重复,不能重复”大家只好继续寻找。最终剧组在一个沙尘暴的天气里,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村庄。
4、沿街卖鸡蛋的国际最佳表演新人
电影《上学路上》的小主角是早已蜚声荧屏的童星吴旭,这位小演员早年就凭借电影《一声叹息》里的梁月月拿到了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表演新人奖。吴旭曾出演过《大明宫词》中的小太平公主、《人间四月天》的小幺妹。吴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孩子,如何让她能具有西部农村孩子的质感呢?开机前导演实在想了不少办法。最后决定让吴旭提前一个多月到同心县体验生活,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由副导演带着到集市卖鸡蛋。原来,戏里面有很多吴旭与其他孩子交易的情节,导演让她卖鸡蛋是让吴旭找找讨价还价的感觉。而刚到剧组的时候,听说吴旭曾经因为化装哭过鼻子,后来吴旭不好意思地说:“他们把我化得太丑了,一开始我自己都不敢看自己,不过现在没事了。”当剧组因为天气原因不得不暂停拍摄时,吴旭没有闲着,剧组在当地最好的学校里为她请了两个老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英语,吴旭说自己不想因为拍戏耽误太多课。
据悉,著名导演黄建新将出任这部电影的监制,“第47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大会唯一女演员提名、“金鸡”奖最佳女主角、“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丽娅饰演王燕妈,“飞天”奖最佳男主角杨树林饰演校长,该片将于今年7月初完成后期制作,随后参加今年的金鸡电影节,并已经瞄准金鸡电影节的最佳儿童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