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新世纪周刊:中国电影百年回顾 三十年代的电影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4:09 新世纪周刊

  


  三十年代中国电影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之所以被人们奉为经典,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她在不足百年的电影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承前启后的活力和生机。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经历了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抗战电影、解放电影等一系列的特定时段,探索与收获、先锋与亲和、模仿与变革并存,所有的一切,让人们都能随时回归,从每一个镜头走近那不朽的艺术魅力。

  早期经典

  中国,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电影,但在前苏联电影热衷立神、美国电影疯狂造梦的时候,三十年代中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却勇敢地直面人生和社会,树立起现实主义艺术观和电影观。外国电影史学家所说的“新现实主义始于中国30年代电影”的论断,就是由此得出的。

  左翼电影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政治变革和艺术变革,夏衍的《狂流》是左翼电影运动的开篇之作。这部影片以新的思想、题材、内容和形式反映了时代的真实,渗透着强烈的创作激情。这是种带有明显写实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30年代的电影是在中国初期电影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那些继承传统又能突破创新的电影创作者中,必须提到蔡楚生。蔡楚生在艺术处理上非常注意吸收前辈创作中适应观众欣赏习惯的经验,把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与新的电影表现手段结合起来。

  在《渔光曲》中,他以两个渔家孩子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旧中国农村和城市非常广泛的社会生活景像。这种表现内容的开放性和叙事结构严谨性的结合,成为中国电影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手法。

  还有不少同时代的电影创作带有一种浪漫的诗情,不求真,但求美。往往较少揭露现实,而是富于理想和憧憬,常常透露出一种欧文、傅立叶式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大路》的结尾主人公想象中的再生、《小玩意》中流畅的视觉感受,都显现出30年代中国电影人在东西方两种文化思想融汇中的思考与求变。

  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还受到前苏联电影的影响,中国影人在自己的电影传统和对好莱坞电影经验理解的基础上接受了苏联的蒙太奇理论。《女性的呐喊》、《上海24小时》等电影就是例证,片中不少部分的艺术处理巧妙地发挥了电影蒙太奇镜头间的对比和冲突的巨大表现力。

  在左翼电影发展的历史中,1937年完成的《十字街头》成为一个重要代表,这不仅在于其本身取得的高度思想和艺术成就,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把对蒙太奇的学习借鉴溶入了向好莱坞的学习借鉴,这典型地反映了其后十几年中国进步电影所做出的艺术选择。

  特殊的电影时代

  1935年“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以后,出现了“国防电影”的新高潮,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更加成熟。《联华交响曲》中的《春闺梦断》、《疯人狂想曲》、《小五义》及《狼山喋血记》、《大路》等影片,在形势不允许用写实主义手法直接表现抗日要求时,创作人员运用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电影表现手法。

  从某种程度而言,政治压力有时候反而变成了迫使艺术家深入艺术思考,提高创作水平的动力,《桃李劫》等优秀影片就是在这种形式下拍摄出来的。在进步电影工作者的努力下,这段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期却成了三十年代电影艺术探索最活跃、成果最辉煌的一个阶段。此外,《桃李劫》还是中国电影史中,第一次较全面地、有意识按照有声电影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影片。

  相比《桃李劫》,《马路天使》在有声电影艺术上的贡献,更多地则是体现为声画诸因素之间的组合方式更丰富了,这从不同方面有助于影片内容的揭示。此外,其在声音和画面的蒙太奇组合关系上也有不少精彩的地方。

  抗战时期电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那一代中国电影人大多如同《十字街头》中的主人公一样走向了抗战前线,而这个主人公所居住的陋室里有着两个十分抢眼的视觉符号——鲁迅肖像和米老鼠玩具。

  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投入到大后方的抗日电影生产中,拍摄了大量的记录片和故事片。其中有《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保家乡》、《中华儿女》、《长空万里》等代表作品。

  抗战期间的创作对后来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具意味的是延安记录电影学派的诞生,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而延安记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要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

  战后电影的代表作品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希望在人间》、《丽人行》和《松花江上》等等。

  1948年,中国诞生了一部十分罕见的作品《小城之春》,可以说这是第一次真正在中国电影里呈现了精美的东方视听节奏。只是该片公映已是在上海解放以后,它的气质和一个新时代的氛围已格格不入,这种探索也因此被迫中断。

  传世之声

  歌曲作为电影音乐的一部分,在三十年代许多影片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渔光曲》中的“渔光曲”、《马路天使》中的“天涯歌女”、《桃李劫》中的“毕业歌”、《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它们都是影片创作整体构思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推进情节、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左翼电影中,歌曲的作用还不仅在于其在影片叙事中所占的地位,电影也成为一种传播歌曲的裁体。这些歌曲本身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它们都从影片插曲变为在群众中广泛流行的演唱歌曲。

  从默片中春蚕结茧的优美视觉段落,到初期有声片中《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天涯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马路天使》和《夜半歌声》中的插曲,再到从四十年代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古为今用,都是一样的动人。

  那时星空

  早在1926年,《新世界》杂志就举办过女星评选,随着电影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明星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各种高级社交场合,明星和政商要人都平起平坐。

  对明星崇拜煽风点火的,是市民报纸和电影报刊的大量出现,有关电影的活动越来越多,电影明星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最早的追星梦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得以发扬光大了。其中最轰动的应算1933年《明星日报》陈蝶衣发起举行的“影后大选举”,评选结果,胡蝶夺得影后的桂冠。

  当时胡蝶的风头确实无人能及——名字被注册成香烟品牌,还作为中国演员的代表被送去欧美列国周游一番,回国时接受人山人海的欢迎——可见其号召力,即使比较现在的商业包装,也可谓风光无限。颁奖典礼被冠名为“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整个选美事件中,似乎只有这个冠名提醒了人们当时的时代背景。

  胡蝶的表演生涯从二十年代末延续到六十年代,她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三、四十年代。其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并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塑造了富有反抗精神,且内心世界丰富的女性形象。《姐妹花》更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该片在当年打破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最高的纪录。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