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新世纪周刊:中国电影百年回顾 现实和浪漫(1)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4:09 新世纪周刊

  


  游走在浪漫与现实之间(1)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着奇特的旅程: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电影院门庭一度冷落、走出国门的豪气与造成误会的尴尬并存……所有这些,组成了记忆星河里的不同色彩。

  要谈20世纪90年代的影片,不能单谈大陆、抛开港台,特别是1997年以后,港产片的海报上也赫然印出“国产”的字样,令人感慨良久。

  镜头回放的感动

  天若有情(1990年) 当鲜血恋上婚纱

  镜头回放 风靡一时的浪漫故事,竟已是十五年前的心碎传说,仿佛一个轮回那么久远。剧情早模糊得看不清脉络,但是谁忘得了华仔用摩托撞破婚纱店橱窗的痛快。为那时还青涩如高中生的吴倩莲穿上洁白的婚纱,心怀憧憬的女孩环着爱人的腰飞驰在风中,一脸坚定和幸福,她没看见裙摆已浸透了爱人滴落的鲜血……

  香港叫《天若有情》,在台湾叫做《追梦人》,该片的风靡,直接推动了台湾机车族的蓬勃发展。那时骑改装摩托车的年轻人,就像电影里的华仔那样天天在街头呼啸而过,他们的后座车尾通常会写着“追梦人”三个大字。

  因为经济原因,当年大陆的年轻人还没能人手一部摩托加入飙车族,可他们一样对《天若有情》着魔,那时的华仔比现在的周杰伦还有人气:他的发型、衣着甚至走路抽烟的姿态都成为时尚风向标,是最酷、最拉风、最受年轻人期待的形象。那是个美好的年代,在那个年代的第一年,电影就显示出领导流行的强大威力。

  阿飞正传(1990年) 无脚鸟的传说

  镜头回放 随着广播里的爵士乐,阿飞在房间中央独自跳着摇摆舞,他很享受一个人的状态,带着点百无聊赖。

  在九十年代王家卫从来没大规模流行过,后来引起流行风潮、令他的名字和大量小资伪小资们捆绑在一起的《花样年华》已是千禧年后的传奇,《阿飞正传》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他成为小众偶像、票房毒药、评论界宠儿和香港拿奖专业户的开始。

  许多人都知道用无脚鸟来形容一种顾影自怜的浪漫和自由不羁的情怀,王家卫气质的文艺独白,随便一个大学生也能信口诌几句。可在当年,能看懂并喜欢上这部电影的年轻人真算是走在最前面的文艺青年了,这群人的数目小得可怜。绝大多数人在看不明白之余,顶多觉得这么部票房惨败的电影竟网络了一箩筐的大明星,实在浪费。

  秋菊打官司(1992年) 唤醒农民的权益意识

  镜头回放 秋菊来村长家拿医药费,村长把钱扔在地上,他对秋菊说,你拾一张钱就得给俺低一回头。

  该片是张艺谋电影中公认最优秀的一部作品。这部农村题材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农村妇女上城告状的简单故事。主人公秋菊只想要一个说法的奔波,和影片朴实的拍摄手法,加上偷拍的一些生活现状,使之获得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就想要个说法,这句话迅速成为流行语,甚至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底层人民法律权益意识的觉醒,弱势群体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也渐渐学会了向司法机关“要个说法”。之后兴起的《今日说法》等法律类电视节目,干脆把秋菊的著名语录用进了栏目的名字里。

  霸王别姬(1993年) 同性情感初体验

  镜头回放 小石头抄起师傅的烟袋锅在小豆子的嘴里一阵狂搅。鲜血由小豆子的嘴角淌出。之后,小豆子带着一种迷醉的表情款款地站起身来,仪态万方、行云流水般地唱出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该片被评论界认为是陈凯歌从人文电影向商业电影跨进的阶段性标志,将他以前备受文化学者推崇的《黄土地》等片和《霸王别姬》作比较,显然陈凯歌在中国的社会使命和西方的文化诉求之间做出了选择,也因《霸王别姬》终于一偿夙愿捧回了金棕榈。对此,著名学者戴锦华的评价是“因陷落而获救,因屈服而终得加冕”。

  《霸王别姬》也是内地观众第一次在大银幕上接触到同性情感,那时候同性恋在中国还是个十分陌生的概念。片中着力描绘的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情感纠结凄美又残酷,前所未见,刷新了人们的观念,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霸王别姬》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此外,张国荣在片中的虞姬扮相雌雄莫辨,出神入化,令观众叹为观止,在内地掀起一阵偶像狂潮,同时也为张的同性恋身份埋下注脚。多年后张坠楼自杀,人们回顾他的演艺生涯,首先想起的还是他在《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

  六十年代人的青春记忆

  镜头回放 马晓军跟着一帮伙伴去打群架,混战中他没机会也没胆量和敌人发生正面冲突,终于,敌人作鸟兽散。伙伴们把一个弃械投降的倒楣蛋围在墙角,马晓军冲上前,抡起一砖头拍在他脑袋上,那个少年血花四溅,颓然倒地。

  演员姜文的导演处女作,被公认为九十年代中国生产的最杰出的电影之一,或至今为止国内最优秀的青春片。根据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的困惑有着极为真实的描绘。影片使用了当时在中国较为新鲜的超现实手法,把青少年的暴力和爱情表现得更为朦胧和残酷。

  《阳光灿烂的日子》取得了5000万元的票房,是当年国内票房总冠军,也是当年制造话题最多的一部电影:片中一帮小孩在胡同里哼唱的国骂打油诗;骑棍子的傻子嘴里不停重复的“欧巴、古伦木”;马晓军冲入米兰房间试图发泄的一番床战;甚至刘忆苦和马晓军在勾搭女孩时讲的笑话……

  除了票房横扫一片以及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阳》片还在评论界获得了一致的赞誉,评论家和学者将其视为中国电影界的意外之喜,六十年代人将其视为自己的青春记忆翻版。姜文因这部电影名声大噪,从此被媒体和文艺青年当作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导演来崇敬。

  大话西游(1995年)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镜头回放 人是人他妈,妖是妖他妈。这句经典台词里隐藏了一个绝妙的双关,可惜在粤语转国语的“翻译”过程中流失了,否则效果还更贱更恶搞。

  从这部电影开始,周星驰被推上神坛,清华学生楞是将后现代大师的高帽死死扣在这位无辜的香港喜剧明星头上。解构、颠覆、推翻、戏谑……这么多光荣的字眼教人难以招架又受宠若惊。其实,周氏作品的主旨只是迎合大众欣赏口味,什么后现代的颠覆解构倒更像是商业追求中的无心插柳了。无论如何,周星驰因这部少有的赔钱电影,无厘头才得以登上大雅之堂,学院派的认同和抬爱也接踵而来。

  广大学生族和网虫的狂热追捧是《大话西游》走红的民意基础,为其中新奇古怪的无厘头思维和令人喷饭的爆笑效果所倾倒,将剧中或爆笑或煽情的台词当作语录宝典来模仿运用,并透过疯狂的网络传播迅速形成了分布广泛数目庞大的“大话一族”。

  这个趋势在九十年代末期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可以随口说出几个充满大话味道的句子,“I服了U”和“曾经有一份爱……”的名段成为年度至in的流行语,《大话西游》完全改变了年轻人的日常语言习惯。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