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狄更斯的原著出发,我么还可以看到整个故事就像伦敦城内多年不散的浓雾般溢满了沉郁的气息,下层穷苦人民的命运被时代和少数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上层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下层人之间却少有相互的关心、扶助,多的是相互利用、迫害……
而对于波兰斯基的这部电影来说,它要面对的是当今天下的孩子们,必须有全新的元素出现。同样身为大师级人物的罗曼·波兰斯基对于该片的重新定位使得其将会成为一部
多姿多彩的育教于乐青少年影片,添加娱乐的因素是当今很多人乐此不疲的事情,但是原著的精神气质绝不能抛弃。于是,"让青少年接受一次'现实'的再教育"成了罗曼·波兰斯基这部2005年版《雾都孤儿》所宣扬的主旋律。
绝大多数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均能获得不小的成功,且从商业角度看也有着不小的契机,这一点众人皆知。因为人们接触文学著作在先,而且著作中的字里行间要给人更加广阔的想像空间。而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只是通过卷卷的菲林,并在一两个小时内要表现出庞大的内容自然是有着不小的难度,而且选择与原著形象切合的演员也是千载难逢、万里选一。所以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对于导演自身和众演员们的功力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相信,有着丰富阅历和资深导演功底的波兰斯基完全可以驾驭这部名著的走向,在金秋带给孩子们以及众多喜欢这部名著的"大孩子们"以别样的文化感受。
名著经常是电影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自今,已经有近二十个电影半版面世。其中最经典的要属1948年大卫·连恩执导的版本。尽管1968年也有一部与小说同名的音乐类型,但由于其演绎得过于离谱,它并未被归入这部名著改编作品之列。细数从头。最早将这部名著搬上大银幕的并非英伦本土人士,而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尽管当时电影世界尚处在默片时代,好莱坞也尚无太大号召力。但那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将现成的名著改编成剧本排成电影示人。于是,1909年便成了《雾都孤儿》这部名著首次以不同于书本的形式示人的年代。年后的1912年。觉醒的英国人也随即拍摄出了自己的《雾都孤儿》电影,以不甘落后于新兴的美国人。
此后的1916年、1920年、1922年和1933年,名著《雾都孤儿》几乎成了电影院的常客,屡次被众多导演和电影人们搬上大银幕。直到1948年,英国人这一次正八经地将《雾都孤儿》好好地拍成了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也成为至今《雾都孤儿》所有影视版本中最为典范的一个。此后的几十年里屡有《雾都孤儿》的影视作品面世,但这其中,要么是出于商业考量的快餐类型,要么是胡乱袭雅的糟烂作品,很少有值得一提之作。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商业味道横行的电影世界,同样经历过好莱坞商业味熏陶的欧洲大师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重又拾起这本名著,欲将其以全新的角度展开示人,颇值得期待。纵观近百年来,《雾都孤儿》可谓是伴随着电影这类年轻艺术一同成长,经历了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拍摄到各种特技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的一切一切。新世纪的到来,也预示着本本名著也即将迎来新生。稍远的有2004年的《威尼斯商人》,近的有今年的《傲慢与偏见》,都成了《雾都孤儿》强有力的帮手。愿经典名著在那些有识之士的手中重焕光辉。 鲁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