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第六代”导演-路学长:人是永远的主题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02:01 新闻晨报
每个人都有自恋的时候,我后来决定不自恋了,是因为当我看到拍得很自恋的电影的时候难受的要命,自恋的电影是烂电影中最烂的了。——路学长 “我是个适应能力很差的导演” 记者:在《卡拉是条狗》中你用过葛优这样颇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觉得用明星和之前的非职业演员有什么不同,然后到《租妻》为何又用回潘粤明? 路学长:《租妻》是一个讲述时尚与传统并存的故事,潘粤明具备这部影片所要求的所有素质。这是我选演员的第一要素。个人感觉用有经验的明星,导演可以省心,新人自然要多花些精力,但往往会有难以预料的惊喜。 记者:《租妻》在送审的过程中似乎也遇到了一些不顺利,比如最后更名为《租期》,会不会觉得无奈? 路学长:确实无奈。忽然想起罗大佑的一句歌词,一年365天,每天进步一点点。 记者:从第一部影片开始,你似乎一直坚持对小人物的关注,是什么原因?是否想过拍摄一些大投资的电影? 路学长:与其说是对所谓小人物的关注不如说是对人的关注,但无论拍什么样式的电影,对人的关注会永远是主题。 记者:就我个人的感觉,你在第六代中是个特别不自恋,也特别容易适应的导演。是性格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路学长:每个人都有自恋的时候,我后来决定不自恋了,是因为当我看到拍得很自恋的电影的时候难受得要命,自恋的电影是烂电影中最烂的了。至于你说的容易适应,我恰恰觉得我是个适应能力相当差的导演,这也决定了外来的因素对我形不成什么干扰。 有点宿命,但不悲观 记者:你说过不做地下电影,但会坚持电影中的独立精神,能否解释一下? 路学长:还是换个词儿吧,什么“地下电影”、“独立精神”都快成口号了。其实创作者看待事物的态度,在影片中会形成表达的基本诉求,这是一部影片的生命线。 记者:你看过《世界》、《青红》等片,能否谈下你对贾樟柯、王小帅等人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以后的改变? 路学长:回来拍片的人越多越好。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这种身份的置换会怎么样说不太好,重要的还是电影本身。 记者:你是从绘画起步的,但我发现你并不追求一种画面的精致,而是有点记实性的感觉,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路学长:画画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完成后,颜色都在画布上。另一种人画完成后,颜色到处都是,我属于后者,我一直对那种粗线条的东西最感兴趣。 记者:你平时喜欢什么样的电影? 路学长:喜欢刺激的电影。 记者:从《长大成人》起,我一直发现你有英雄情结,但又表现得很温和,你个人一直很低调,内心如何平衡的? 路学长:我喜欢有力量的东西,但力量并不是张牙舞爪,真正熟悉我的人都了解生活中我也不是一个很温和的人,有时甚至很倔。平时爸爸告诉我,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我觉得他说得对。 记者:最近在忙什么? 路学长:正在剪一个新拍的记录片,原是为拍一部电影收集素材,回来一看素材已经很精彩,片名叫《燃顶》。 记者:怎么看中国电影对第六代的大环境(比如审查制度的放宽等)以及大环境中的自己? 路学长:拍摄现实题材的影片需要面对一个更大的现实,我的性格虽有点宿命但并不悲观。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