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大众电影》杂志社和《天狗》摄制组联合召开电影《天狗》座谈会,邀请电影理论界和文艺评论界有关学者和专家,观摩座谈国产新片《天狗》。与会专家为:
翟泰丰(中国作协党组书记)
吴贻弓(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张平(中国作协副主席)
罗艺军(中国电影家协会 研究员)
邵牧君(中国电影家协会 研究员)
陈剑雨(中国电影家协会 研究员)
张清(原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
童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李道新(北京大学艺术学系 教授)
尹鸿(清华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 教授)
陈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苏牧(北京电影学院 教授)
《天狗》制片人肖锋、李虹,编剧郑宏志,导演戚健,主演富大龙、朱媛媛参加了座谈。
吴贻弓(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了,去年《电影艺术》曾经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电影的传统是什么?我回答说:无论从创作或者接受的角度来说,也许现实主义依然是我们不能放弃也丢不掉的东西。
我觉得《天狗》这个片子也许能给人一种警示,就是我们在欢天喜地高高兴兴奔向小康,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解决,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做。而且,也许我们要费的劲不见得比当年我们夺取政权的时候更轻松。
翟泰丰(原中宣部副部长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
我看了以后很感动。我觉得这部影片本子好、导演好、摄影好。最大的优点是主题好,它的主题非常高。我们现在非常缺这样的作品。还有,这个片子把狗子这个人物立起来了,这个人物非常可爱。
我祝贺我们这部片子的成功。
张平(中国作协副主席,原著小说〈凶犯〉作者)
虽然是根据我的作品改的,但是我看了之后还是感到非常震惊。非常好!我非常感动,我多次掉眼泪。我觉得是我所有作品改编中最尊重原著、最出色、最生动感人的一部电影,也是非常值得我表示敬意的一部作品。
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在电影非常商业化的这样一个语境当中,有胆量有气魄投资来做这样一部电影,选这样一个题材,我觉得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们过去老讨论电影商业化的进程当中如何保持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和它的艺术品质的问题,我觉得这部电影在这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出现这样一部电影,我觉得说大一点,这是中国电影人的一种骄傲。
李道新(北京大学 教授)
这部影片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感动,正如刚才大家说的,还是一种震撼。应该说这也是这几年来,我个人所看到的国产影片当中令人非常高兴的一部影片,非常难得。
这部影片以它独有的一种现实关切,一种很深切的人性刻画,还有一种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在国产电影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民族性的揭示,使得它成为一部我们几乎不太愿意用市场和商业的砝码来考量它的一部电影。同时,让我感到特别敬佩的是咱们的创作组,能够有这样一种理想主义精神,这种理想主义精神不仅仅是在影片自身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对人性的坚守,以及对正义的一种永不放弃,尤其到影片的最后达到一种高潮。
我希望这部好电影,能够让人震撼的电影,能够真正进入中国观众的心中,如果它被真正关注中国人和中国现实的观众看到的话,我相信国产电影的形象会一下子提升很多。
尹鸿(清华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 教授)
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国家社会发展状态,使我们的电影必然要肩负一定的社会功能,但实际上这个功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缺失了。但是,《天狗》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让它这种功能恢复了,我觉得这个意义是有时代价值的。
回想八十年代,我们中国电影是靠农村题材获得很大突破的,像《老井》、《野山》、《人生》这样的电影。但是这十几年,稍微真实一点的农村电影都是缺席的。我觉得这个电影在这一点上,重新让我们把我们的视野投射到农村现实当中去。这是我觉得它的第二点的价值。
第三点,是它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的深刻性、复杂性和丰富性,表现出这种由于利益的冲突所带来的维护正义,或者说维护一个整体性利益是如此的艰难,它反映最深刻的一点恰恰在于:我们已经失去了共同利益,就是说我们只有个体利益,我们每个村民都是从中得利者或者说是获利者,因此不惜去破坏我们共同拥有的东西,其实这是我们国家今天最危险的,或者说最深刻的危机。
陈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这部片子使我感到一种震撼。我平时不太看当代的新片,因为看新片经常会起鸡皮疙瘩,这部片子我基本上没起鸡皮疙瘩,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
中国面对真实的影片到底能走多远,我一直担心走不了多远,因为面对真实的影片,上头不喜欢,观众不爱看,两头给你掐死。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这部电影能够做到这样一种地步,是非常了不起的。
要向这个电影摄制组致敬,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摄制组。
张清(原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
首先我要向所有策划、支持、拍摄、为这部片子尽了力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这是电影艺术家良心的回归。电影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他的影片来表达他自己的良心,表达他认为的真善美的东西。谁说中国电影人没有出路,你把你的良心捧上来,《天狗》就是出路。
苏牧(北京电影学院 教授)
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电影离现实越来越远了,美国电影离现实倒越来越近了。这部电影和前些时候的那些大片有非常大的反差。
我在想怎么让观众去看这部电影,但我现在还没有想出来。
童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看电影第一次掉眼泪。以前看电影听人说掉眼泪了,我就很遗憾我怎么没有掉眼泪,但我今天真的掉眼泪了。
看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快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还会有这样的电影!这对于我们中国电影的生态,就是等于种了一棵树。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宣传运作,但是假如让人们知道,经常看电影的人没想到,在2006年3月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这样一部他们预料之外的电影。他们以为这样的电影是不会出现的,但是它出现了,它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它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绝对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电影。
罗艺军(中国电影家协会 研究员)
老夫今年已经八十了。最近一两年基本准备退出影坛,也不参与看片子了, 象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看了一辈子电影的人,让我们看一部电影很感动而且流眼泪,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今天这部片子看得确实是出乎意料,是一部很令人震撼的电影,从编导演各个方面来说,确实是一部上乘之作。
陈剑雨(中国电影家协会 研究员)
这个片子为什么有震撼力,有力量?就在于它真正体现了现实主义电影的力量,甚至包括了它的魅力。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和深刻之处,我个人最看重的是两条,一条是狗子形象的创造;另外一条是对国民性的深入挖掘,对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狗子就是我们现实主义电影梦寐以求的“这一个”。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想起关汉卿说的那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狗子就是这样一种人物。这个形象在我们过去电影里头并不是太多,近年就更没有了。
这部片子是我看到的中国电影当中,对国民性的弱点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最有深度的一部片子。我们过去也有一些好片子碰这个话题,但没有这部片子这样成功。
侯立军(《大众电影》杂志社 执行主编)
这个片子给我的感觉,有一种类似当年的震撼。当年的那种震撼是对电影语言的形式感的突破的震撼,今天这个片子呢,更重要的一种震撼是来自于片子的内容。
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这是不能否认的。能够敢于直面中国的现实生活,能把中国的农村现实反映成这个样子,非常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