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经过两年的准备工作,从第三年起,才开始出现第一幅动画图像,到最后影片完成,前后历时七年。吕克-贝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当初想要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想法并不现实,以为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结果却占据了他生命中的五年时间。尤其在影片准备的头两年,看不到一张关于影片的图像,这甚至让他一度很灰心丧气。好在感觉到这一点的皮埃尔-布菲在他情绪陷人低谷的一周后,就给他展示了影片最初几秒钟的动画镜头。
影片漫长的创作过程被吕克-贝松划为10个步骤:
1、意向:1999年,吕克-贝松在仅仅看到一张动画照片和一点文字后,就有了拍摄电影的想法。他找到法国动画界权威埃玛努埃尔-普雷沃斯特合作,并且求助于以超现实的特技制作著称的BUF公司。
2、试验:2001年一个测试影片制作程序的小试点:最初的布景建成,布景和三维动画初步开始实现。
3、地点:特效负责人皮埃尔-布菲在巴黎北郊筹建一个专门制作二维、三维和模型的大型工作车间,完成筹建工作历时两年。
4、2D:从2002年起的三年时间内,设计小组开始影片的绘画设计。
5、storyboard素描拍摄脚本:2003年,负责图画的帕特里斯-卡西亚完成影片的素描脚本,是BUF预测三维制作和成本的重要依据。
6、塑造人物:自2003年起,三维工作小组开始塑造人物,将他们的性格逐渐生动饱满起来并随紧影片情节演进,某些人物的塑造一直持续到电影拍摄的最后几个月。
7、吕克贝松摄制真人表演做为动画设计的指导:为了使吕克-贝松更好发挥其传统导演的优势,BUF专门为他设计了特殊的工作程序:“video motion capture”,即影片中的动画部分先由吕克-贝松挑选职业演员拍摄并录音,然后交给BUF公司做为进行三维动画设计的重要指导。
8、模型和三维布景:美工布景小组建立模型,三维设计师将其拍摄下来再融入到电脑图像设计中。
9、真人表演部分拍摄:2005年春天,吕克-贝松和剧中主要演员福雷蒂-海默、米娅-法洛等在诺曼底拍摄真人情节的部分。年末,影片的第一个三维动画版本出台。
10、后期制作:2006年,配音和原创音乐录制,影片完成最后的混合录音和剪辑合成。将在法国圣诞期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