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剃头匠》:质朴而干净的作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17:11 南方都市报

  剃头匠,在兵荒马乱的时光,也曾为京剧名伶剃过头,刮过脸,享受过看戏不用钱,还有上位坐的待遇。就像钟表匠那样,确实也修过一些像Omega、Rado那样的名表。但是大多数时候,来光顾他们的客人,不过是些和他们一样清贫的老街坊而已,住在低矮的四合院里,瓦顶上冒着小雪的寒气,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冬天里悄然离去,并没有留下什么,能看到的,也只是不知何时熄灭的炉火,或者,一只像幽灵一样的老黑猫……这平淡得略微带着一点悲伤的生活,以及一大片一大片地,遗失了所有传奇的时间,于今日的电影而言,也只有哈斯朝鲁,这位年轻的导演,在默默关注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部质朴而干净的作品《剃头匠》。看到了生命在耄耋之年,在须发之间的每一寸厚重而轻盈的质感。“剃头匠”敬大爷今年已经93岁了,靠精湛的手艺吃饭,虽然至今仍住在租住的,写着“拆”字的老房子里,却始终葆有一张清瞿洁净的脸和劳动的尊严。他是北京这个巨变中的城市所遗留的“静物”。就像他从死去的老主顾米大爷那里带回来的“猫”,就像他那总是慢上五分钟的老钟,就像每日蹬载着他的小三轮车,他装在棉布匣子里的剃刀和剪子,他的单人床,他死前为自己定制的中山装,他在照相馆里为自己照的遗像,他对着录音机给殡仪馆录下的“五百字的生平简介”,被猫扯断的磁带,热水壶,沉旧的毛巾……他的一切,就是这些静物,就是德勒兹所说的“作为静物的时间。”哈斯朝鲁,用一种绝对不允许移动的镜头,用慰贴得如此亲切而几乎平视的角度,用停留在这些静物上的每一寸光影,给足了影片中所有的静物最丰富、最准确的视觉储存。这种不合时宜的,曾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并不时髦的东方式的电影美学,在《剃头匠》里面,却容光焕发,彰显出电影最本质的魅力。

  影片看似非常写实,却绝非是一部纪录片,处处充满了一种“刻意的虚构。”哈斯朝鲁坦言,因为大部分是非职业演员,而老人们又老是记不住台词,很多地方拍摄数次才能完成,所以用了近两百多盒胶片。即使如此,观众们还是可以感觉到一种京腔味十足的台词感,它们使本来看似非常口语化和生活化的“戏”变得有那么一点 “刻意”起来。然而这“刻意”却是如此执拗和可爱的,它让人想起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为了在一个早已烦躁而动荡的世界里,虚构出一个宁静、哀伤的世界,不允许演员说错一句台词,也不让一只杯子放在不合适放置那只杯子的地方,刻意到了极致,只为了不惜一切代价地留住昔的节奏感和最原味的美。

  ……正如哈斯朝鲁固执地,总是让敬大爷的时钟慢上五分钟,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虚构啊!它为熟视无睹,甚至被视为空气的草芥般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凝视,一种让人警觉的陌生感:“我们,总有一天会像敬大爷那样老去,而在一切都即将“拆”掉的世界,我们如何可以像他那样,淡定着,平复内心深处的孤单呢?”(文/王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