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电影《第三种温暖》上海观摩研讨会会议纪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17:15 新浪娱乐

  主持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王纪仁

  列席: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张德林

  上海大学教授 翁西荣、曲春景、刘海波

  影视文献馆长 陈果

  复旦大学博士 龚金平、吴春景

  联合院线总监 吴鹤沪

  《电影故事》杂志主编 金娜

  永乐公司 林良敏

  主持人 王纪仁:大家都已经看过了《第三种温暖》这部电影,今天我们影评人学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对这部温情的现实主义电影进行一下主题性的研讨。作为“新现实主义上海电影系列”的第一部作品,《第三种温暖》由上影集团三位优秀的青年导演吴天戈、李欣和毛小睿分别执导,由3个独立的短片构成,关注的是上海不同阶层,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情感故事。三位导演分别拍摄一个30分钟左右的短片故事,里面的人物相互之间既独立又关联。在这部电影中,也汇集了包括王学兵(blog)周杰(blog)郭晓冬(blog)、姚安濂、万峰、沈佳妮、崔杰等众多影视明星,共同为新现实主义上海电影系列添砖加瓦。

  上海大学教授 翁西荣:这部电影的构思和形式都比较新颖,与其他的故事品很不一样。三个故事既有贯穿的人物又彼此独立。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清新,而且引人思索。社会中人与人关系复杂,但真情还是有的。小人物向往彩虹,向往光明,影片不直截了当的告诉观众,一定要看完之后思索,才能得到启发,才能真正看懂。唯一我觉得没有看明白的就是第三段结尾,一下子跳跃得太超现实了。

  《第三种温暖》导演 毛小睿:大家没看懂最后的结尾,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其实我要表达得就是他最后进到了画中,找到了彩虹,找到了幸福,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包括资金、时间等,做的有些粗糙。

  复旦大学 龚金平:从这部电影中,我见到了三位青年导演得野心。通过这部电影对现代都市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的素描。而贯穿着全片的是某种现代都市人的心灵问题。第一段是恐惧,第二段是孤独,第三段是穷扃。这三点高度概括了现代都市人的情感。但我不满意的是阐释的还不够彻底,导演在每段的结尾最后都用彩虹这个温情的符号来消解了一下,并且三个段落诸多人物之间也应该要有更多的勾连。

  《第三种温暖》导演 李欣:这位说的很对,我们要反映的就是这些东西。但是因为我们拍摄的时间短,一共只用了十九天,平均每人就是5、6天的时间来拍,比较匆忙,所以有这些那些的不足难免。我们三个人都尽可能取得了平衡性。

  华师大教授 张德林:这部电影年轻人的视角。新意比较足,不完全故事化,在生活化上有突破。大量生活化,动态的,镜头,有《云上的日子》的感觉。还有一个特点九师导演着眼于下层的视角,表现转型社会,尤其是第三个故事,通过梦境来展现,揭示人性面,同时又对人物不作简单的好,或坏的描述,比如老板。第二段与狗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历史,这点符合现代电影艺术的要求。总的来说很有价值。

  永乐公司 林良敏: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有以下三点感想:1.形式上与现代欧洲艺术电影接轨。比如《爱神》,最近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几个导演合作几个短片的电影;2.电影反映了当代上海人特别是新上海人的现实状况,艰难、堕落。导演敢于触及这些社会阴暗面很难得。第三段尤其像马路天使,可以说是浴场天使,反映了底层人的生活状态,这些平时我们都无法接触理解的生存状态;3.虽然有不满足的地方,但仍让人欣喜,特别是结尾从天花板爬到了一个彩虹的世界,可以说是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结合的一个点睛之笔。

  从去年的《天狗》(blog)到现在的《第三种温暖》,我们青年一代导演怎样去继承三四十年代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个大家都应该来思考的问题。

  复旦大学 吴春景:我看完电影过来,本来准备了很多的批评。但在与导演交流后,我意识到自己观赏时是将《第三种温暖》与《撞车》《巴别塔》之类的文艺大片,国际级名导来比。这样的比较是很不公平的。这部电影有自己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故事很有特点。每个故事都有机巧的转折,只是还不够极至。比如第二段中小狗的戏分太少,希望导演以后对自己狠一点,对自己的作品狠一点。

  影视文献馆长 陈果: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意思是现实主义精神。现在无论是电影界,还是社会舆论、国家导向,都在谈论“现实”,所以我今天看了以后,可以说是耳目一新。影片像是短短的三个小品。我们这几年看大片,实在是让观众把胃口看坏了,现在我们的青年导演有意识的出来创作不一样的题材,这点非常可贵。我看下来第一个故事是最完整的,从玄疑到最后全部解释清楚。第二个故事则是人物最可爱,演员塑造的也最完美。第三个故事表现了农民工的生活,类似的题材极少,很有开拓意义。我感觉每个段落最好都能扩展成几个完整的电影,虽然还不够精致,形式上也可以再有更多的关联,但是却是对现在大片泛滥的市场的一个强烈的反驳。

  《电影故事》主编 金娜:我在看类似的国产中低成本电影时,总是要求自己完全当他们是陌生的事物去接触,尽量不先入为主,有任何心理上过高的预期,这样可能看完后反而有更多的感动。这部《第三种温暖》也是如此,我看完后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因为我本身是媒体,所以在这部电影拍摄时候就了解了很多背后的故事,知道这戏时间紧,资金少,所有的工作都是尽量因繁就简,能省则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小睿最后还自己掏钱贴了一万多的胶片钱和特效的钱,而且这个电影最可贵的一点是看完后不会让人像看很多武侠大片一样,不那么容易让人忘记讲了什么故事。虽然在成片的质量上确实跟好莱坞的文艺电影有差距,但是彼此的诚意都是一样的。

  联合院线总监 吴鹤沪:《第三种温暖》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上影的青年导演现在很想拍片,尤其是拍反映现实的电影,我们应该支持探索。现在国产电影的生存环境天差的别,最难发行的就是像这样的导演有想法、想亲近观众的电影。所以我们在发行放映时就尽力做到将对国产电影的热情落实到观众的工作,比如《第三种温暖》我们定的票价就是20元。去年,我们共有8部电影在国际上获奖,但尴尬的是它们在国内的总票房只有一千万,还不及《黄金甲(blog)》全国一天的票房高。我们总是说要引导观众,但引导的前提是迎合观众,如果观众连看都不看又谈何引导。所以我更迫切的希望成立专门的艺术院线,国家也对青年导演要给予政策扶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三种温暖》也是一部功夫片,是一部下功夫去拍,下功夫去放,也需要下功夫去看的电影。希望上映后,观众能关爱国产片,也给国产片以温暖。

  《第三种温暖》导演 吴天戈:我们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向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现实主义致敬,并呼唤形成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联盟。但现实状况会遇到种种阻力,因为现实主义需要批判,但是我们无法做到批判的极至,所以在理想上不能满足。我们很想要多拍一些反映真是生活的电影,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前面有专家说这是一个都市小品,这不是作者电影,说的很多,作者电影需要带有哲学命题,我们这个作品不具备,确实只能算是三个都市小品集合。但我们希望对本土电影有贡献,有责任担当,这就是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大家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